原创 雍正王朝:难怪八王逼宫时张廷玉敢站出来,你看他怀里揣着什么
创始人
2025-08-17 17:03:42
0

雍正王朝:难怪八王逼宫时张廷玉敢站出来,你看他怀里揣着什么

在《雍正王朝》中,最扣人心弦的一幕莫过于八贵齐聚议政,逼宫事件成为了该剧的巅峰之作。此后,雍正帝在新政路上再无阻碍,他的权力也达到了顶峰。

然而,在八贵议政逼宫这场紧张的戏码中,当老八胤禩和隆科多等人咄咄逼人之际,新科状元王文昭和军机大臣张廷玉突然站了出来,相继力挺雍正帝,为躺在担架上的老十三胤祥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挽救了局势。

在前文已经深入探讨了王文昭在八贵议政逼宫时的杰出表现,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张廷玉的举动。尽管他清楚地意识到局势的危急,并且前景堪忧,但他仍然毅然站出来,果断地与群王对抗,坚定地站在雍正帝这一弱势一方。

杨角风深入探讨《雍正王朝》系列中的关键情节:八贵议政逼宫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张廷玉要选择在最后关头才站出来?

在整顿旗务的朝会上,老八胤禩与四位关外旗主王爷联手,突然对雍正帝发难,这一场景凸显了朝中各种矛盾已经到了集中爆发的程度。

其实,在此之前,反对新政的势力已经不止一次挑战了雍正帝的权威。当年年羹尧,曾是雍正帝的得力干将,对大清有着深厚的恩情,却因对新政的消极态度而被杀。另外两位心腹大臣李卫和田文镜,按照雍正帝的说法,已经身体状况不佳,命在顷刻。

更加重要的是,雍正帝因为推行新政,几乎得罪了所有势力。从最早的八爷党、佟党、年党,到原本中立的士绅一族、清流一派,甚至旗人,反对势力无所不包。

在这次朝会上,雍正帝可以说是孤军奋战,身边的亲信李卫和田文镜远离京城,老十三胤祥因病未能到场。支持新政的新生派官员,如尹继善和刘墨林,也被调离京城。

他身边仅有老臣张廷玉、一向谨言慎行的马齐,以及心怀不满的王文昭。

而老八胤禩这边,则是做足了准备。不仅有八爷党的核心力量,还有四位关外旗主王爷的支持。甚至拉拢了佟派势力,如隆科多等人。加上雍正帝实际上的长子,三皇子弘时的支持,以及被雍正帝剿灭后的清流派残余势力。

按照老八胤禩的说法,在这个时机发动八王议政逼宫,胜算已经有九成了!

朝会伊始,雍正帝还未来得及表达对新政的赞扬,东亲王永信便迫不及待地站出来反驳雍正帝!

他声称,在奉天所听到的情况与雍正帝所说的截然不同,大家并不认同新政的价值。此言一出,在场的诸多官员纷纷附和,赞同东亲王永信的看法。

就在雍正帝尚未做出反应时,老八胤禩突然大声喊道:“肃静!”这一举动出乎众人意料,本以为他会制止东亲王永信,却没想到他竟然给了个助攻:

“刚才皇上说了,今日朝会,言者无罪,东亲王,请继续发表您的看法!”接着,东亲王永信火力全开,不仅反对新政,还对雍正帝提拔实施新政的李卫和田文镜提出了质疑。他不理解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李卫,以及得罪了许多先帝留下的老臣的田文镜,为何会受到如此重用?

更令他不解的是:

“既然这新政如此优秀,为何会遭到如此多人的反对?这些都是我等不解、不赞同的地方,请皇上给我们解释清楚!”这番言论让雍正帝终于明白,这些旗主王爷并非来商讨旗务整顿的,而是来逼宫的。既然如此,他必须弄清楚在场的每个人是站在他这一边,还是反对他。因此,雍正帝起身离开龙椅,特意走了一圈,逐个点出了谁是忠臣。

或许受此影响,新科状元王文昭率先站出来,坚定地支持雍正帝,反驳东亲王永信的论调!

王文昭的行为彰显了他身为状元的聪明才智。尽管他对田文镜和新政也有所看法,但作为“皇派”,他必须在此时挺身支持雍正帝,这是他立足朝中的根本。

他选择发言的时机也极为巧妙。此时,老八胤禩阵营仅仅是派出了先头部队,主力尚未进场。如果错过了此时的表态机会,那么后续也就失去了发声的机会和能力。此外,若是保持沉默,被皇上产生怀疑,对王文昭来说也是无法承受的后果。

然而,王文昭身为汉臣,且带有皇上的亲自授予的标签,自然引起了旗主王爷们的不满。

若是王文昭被牵制,那么对于老八胤禩一方来说,意味着出师不利,甚至在八王议政的提议尚未提出之前就可能被击败。因此,老九胤禟紧紧抓住王文昭是汉臣这一点,进行了疯狂的攻击和辱骂:

“呸!我就骂你了,狗狗狗……满人的一条狗!”王文昭见状,深知对方不讲理,于是果断地退出了战场。

这一举动使得本已看到一线希望的雍正帝陷入了苦战之中。他不禁满头大汗,脸色发青,嘴唇发白,颤巍巍地连站都站不住,只得由李德全扶持坐在台阶上。

接着,老八胤禩一党更是发动了连环攻击,声称满汉有别,指责雍正帝用人不当,甚至质疑前朝已经是盛世,无需推行新政,更强调祖制不可更改!

被逼得哑口无言的雍正帝最终急了起来:

“你们中谁有心当皇帝,就站出来说!”

雍正帝一番话说出后,其他人果然都沉默了,这也让老八胤禩终于坐不住,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老八胤禩要开口发言,意味着有重大动作要出,而在雍正帝尚未准备好对策之际,也不敢让他发言。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帝才发现,自己的御林军竟然也被隆科多调去防守了。隆科多已然站在老八胤禩一方,雍正帝的阵脚一时间大乱,老八胤禩则以恢复“八王议政”祖制为借口,逼迫雍正帝陷入了困境:

“看来,朕就算不同意也无济于事了,是吗?”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张廷玉终于站了出来,几句话就把老八胤禩击倒,扭转了雍正帝被动局面。

然而,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张廷玉的关注。作为一名汉臣,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他是如何做到挽救局势,稳住局面的呢?

在他站出来之前,老八胤禩已经完全压制了雍正帝,他其实表达了一个观点:

“想当年,我们的父皇康熙帝在位时,大清可不是这个样子。”

确实,当时诸如谢继世、陆生楠等文人清流只是向皇帝提了几句建议,却没有受到如此严厉的对待。先皇在位时,国富民强,被誉为“康熙盛世”,为何你上位后一切都变了呢?

“为何我们的父皇在晚年放弃政务?官员又何以腐化?为何会出现国势衰弱,民生贫困的现象?”

老八胤禩的沉默似乎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尽管他言语不多,但每一句话都如见血般,令人无法反驳!

雍正帝若是不听劝告,执意改变祖制,甚至违背先帝遗愿,被视为不忠;他故意贬低前朝,夸大先帝的过失,以凸显自身的优点,被视为不孝;雍正帝的喜怒无常,不仅导致用人不当,还滥杀无辜,被视为不仁。

这样一个不忠不孝又不仁的皇帝,若是继续一人独断,那对于大清的江山社稷必然是灾难。因此,从大局出发,他必须同意“八王议政”的提议,让大家共同治理国家。

这番言论不仅让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频频点头,连在场的官员也纷纷表示支持:

“陛下,请恢复八王议政的祖制!”雍正帝此时无言以对,他无力辩驳,因为无论是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顺着老八胤禩的话说,都会印证了老八胤禩的正确性。于是,雍正帝只能无奈地坐在地上,冒着冷汗。

而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廷玉也终于明白了老八胤禩一党的真实意图,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必须站出来了。

是啊,锦上添花固然能带来好处,但在危急时刻施以援手更能显现个人的价值。再加上在雍正一朝,张廷玉一直都坚定地支持变法,再没有任何犹豫的余地了。

张廷玉经历了三番曲折,却始终屹立不倒,可谓官场常青树、职场不倒翁。他不仅言谈举止得体,而且所言所行无懈可击,仅凭十三句话,就扭转了局势!

张廷玉首先站出来,打断了老九胤禟的发言,向雍正帝说道:

“陛下,请恕臣直言!”张廷玉与老九胤禟等人不同,他此举彰显了他对君臣之礼的理解,表明自己是在皇上允许下才发言的。这一举动向在场的众人表明,无论局势如何,皇上永远是皇上。

同时,他也向皇上暗示,希望在自己发言时不要被打断,若有他人捣乱,也希望皇上能够加以掩护。

此外,如果雍正帝与张廷玉心意相通,他还在暗示皇上可以放心,这些人并不足以威胁自己。

接着,张廷玉走到老九胤禟面前,毕竟是他打断了老九胤禟的发言:

“九爷、十爷,今日朝会之际,你们方才言辞激烈。作为先帝的老臣、两朝的宰相,我在下有许多门生故吏在此,你们莫非视我如满人之狗,不许我发一语?”张廷玉的这番言辞极为巧妙,首先明确了自己的身份,以先帝的老臣和两朝的宰相的身份说话,而非什么雍正帝的亲信。这一举动相当于在暗示,若是要反驳他,就等于否认先帝。

其次,他堵住了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的嘴,以免在自己发言时被打断,避免落得与王文昭相同的下场。

最后,他再次彰显了自己的影响力,提醒在场的众多汉人学生,他们不希望被视为狗吧?

张廷玉通过两句话,巧妙地确立了自己说话的合理性、权威性,以及不可打断性,为后续的发言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张廷玉展示了他的第一个制胜法宝,即通过事实来驳斥八王议政的存在。当你长期坚信某事,却被告知你一直都错了,这种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他首先让东亲王永信自曝错误观点:

“八旗议政即太祖爷封的八位铁帽子王王爷,共商朝政,因此又称八王议政。”

接着,张廷玉开始为大家上课,概括地说,老八胤禩等人所要恢复的“八王议政”制度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即便强行说存在,那也只是皇帝随机选几人商议政事,与是否是旗主王爷无关。

然而,他并不忘提醒被驳斥的一方,只有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观念,才会有问简亲王的机会。

简亲王被问得一愣一愣的,只能勉强回应“差不多”,由于他的学识有限,根本无法提供反驳的证据。

这番言论令众臣惊讶不已:

“原来八旗议政根本不存在!”接着,张廷玉进一步强调,即使皇帝随机召集人议政这一制度也无法实行,因为“事权统一”根本从未存在过!

当然,张廷玉站出来的最终目标还是直指大BOSS老八胤禩,因此他问道:

“八爷,您曾参与编纂《八旗通志》,应该清楚这一点吧?”

这一问题让老八胤禩无言以对,因为这是事实,他无法否认。如果他声称不知道,那么张廷玉就可以告诉他;如果他承认知道,那么八王议政的合法性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老八胤禩等人逼宫的法理基础被击溃,再次逼宫就等同于谋反,这在当时的皇权社会是不能容忍的。就算是谋反,也必须打着正义的旗号。就像清军入关时打着替崇祯帝报仇的旗号一样。

老八胤禩试图阻止张廷玉继续发言,但被断然拒绝。因为在他看来,之前只是驳斥了他们恢复“八王议政”的荒谬,雍正帝推行新政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接着,张廷玉以跟随先帝二十年、对圣祖的内心最为了解为由,阐述了先帝在世时,大清存在的弊端。他指出,先帝因各种原因未能改革,只得将这一任务交给了雍正帝。

他还提到了各位皇子为争夺储君位置而明争暗斗,这一点老八胤禩也无法反驳。

整个组合拳打出来,老八胤禩无言以对。两位与康熙帝最为亲近的老臣做证,他再怎么辩驳也是徒劳无益。

张廷玉所言皆有据可查,甚至能够轻而易举地提及雍正帝推行新政后朝廷和地方增加的赋税数据。

面对这一系列的事实,老八胤禩彻底手足无措,法理不通,事实摆在那里,他所剩的牌只有一张,那就是民心:

“你再说赋税,但是朝廷的钱再多,失去了民心又有什么意义呢?”

甚至他开始攻击张廷玉的私心,声称他之所以站出来反驳,是因为怕恢复了八王议政会失去军机大臣的职位。他声称,张廷玉之所以力挺雍正帝,说到底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然而,张廷玉毫不畏惧,立即展示了“同归于尽”的姿态,表示自己也愿意放弃一切。他问,老八胤禩舍得吗?

这一下,老八胤禩彻底失去了立场。无论在法理上还是情理上,他都处于下风。

回顾整部《雍正王朝》,可以发现张廷玉参与了皇家事务最多,也了解皇帝的秘密最深。在关键时刻,他往往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

比如在刑部冤案中,面对信任太子胤礽和信任老八胤禩之间的纠结,就是张廷玉焚毁了康熙帝递来的奏折,为皇帝隐瞒了这一事件。

又如在热河八大山庄,张廷玉发现了调兵手谕的虚假,并及时提醒康熙帝,这才有了后来举荐新太子的举动。

再比如,在康熙帝决定欺骗太子胤礽、导致其起兵谋反,从而废黜他的过程中,张廷玉始终在其身边,负责起草圣旨。

当然,张廷玉并不担心老八胤禩会因为绝境而采取激烈的行动,例如动用武力逼宫。

他有一个绝对的底牌,一旦出示,就像投下一颗核弹一样,能够迅速结束这场博弈,而且是无需流血流泪的。这个底牌就是康熙帝临终前交给他的一份秘密诏书,其中明确要求将步兵统领隆科多处死,指控其与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勾结谋反,觊觎皇位。

因此,张廷玉一直忍耐不发,只是为了等待隆科多站出来。他清楚,一旦隆科多出现,老八胤禩就会将这张王牌拿出来,而他也才能安心站出来,确保自己的胜利。

回想当年选举新太子的情景,张廷玉一直保持沉默,甚至被佟国维拿马奶茶来嘲讽。直到康熙帝在朝会上明确表示支持废太子胤礽时,他才突然站出来,称有一份秘折举荐废太子胤礽。

考虑到张廷玉的精明,人们不禁揣测,他是否像当年那样,左袖子揣着举荐废太子的折子,右袖子揣着举荐老八胤禩的折子,腰间还别着一封举荐老四胤禛的奏折呢?

就像当年,如果老十三胤祥没有及时赶回来,他就突然掏出那份奏折,警告老八胤禩道:

“如果你不与八阿哥、十四阿哥图谋不轨,这份诏书或许就无用了。但如果你真的动了异心,我将取你的性命!”

当然,康熙帝驾崩当晚,老四胤禛作为皇上的长子,拥有着巨大的权威性。然而,他当了十多年的皇帝,其权威性显然也不容小觑。康熙帝时代,就算隆科多起了异心,也能轻易被处死,但现在他若起了异心,难道就没有人能制止吗?

在那个严格执行皇权的社会里,权威的保持十分重要。

隆科多确实应该感谢老十三胤祥。如果他没有及时赶回来,张廷玉或许真的会拿他性命说事。#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左... 抬棺西征,是左宗棠名垂千古、载入史册的标志性事件,目的是收复伊犁,而伊犁谈判是收复新疆的最后“一出好...
原创 彭... 前言:抗美援朝是我国建国之后的立国之战,这一战让世界各国都不敢再轻视我国,不再用曾经的态度看待我国。...
原创 金... 在任何时代“落后就要挨打”都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宋朝时期崇文抑武的政策,使得中原王朝的内部趋于团结...
原创 清...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静静躺在档案里,记录下了清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点点滴滴。 这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真...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以下简称《显微镜下的大明》)是一部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历史读本的影视剧,由张...
原创 隋...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四方豪杰乘势而起,雄踞一方,又一轮皇帝争霸赛隆重上演。在这场残酷的争霸赛中,主角...
原创 曾... 在灾难和战争面前,我们都是团结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人。 近代以来,对我们国家造成...
原创 日... 抗战时期,在中国不同战区的日军有着不同的流行语,如与国民党作战的日军流行说“宁碰阎王,莫碰老王”,这...
原创 溥... 俗话说得好,富人富不过三代,穷人穷不过三代。 大清朝前人奋勇杀敌建立国都,建立政权,繁荣昌盛,后世步...
研究有新发现!清华简整理工作将... 入藏于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再出研究新成果。20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肆)》发布,《成后》《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