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为了消灭西北国民党反动势力,争取早日解放大西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马家军、胡宗南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彭德怀调整了兰州作战部署后,便朝着大西北进军。
彭德怀
此时,尽管国民党与马步芳感受到了来自解放军的压力,但依然抱有最后的幻想,受台湾蒋介石的召见后,马步芳不知从哪里来的自信,扬言道:“我不仅要保住兰州,而且要直下西安。”得知马步芳意图后的彭德怀冷哼一声:“咱们走着瞧!”
马步芳为何出此狂言,彭德怀又将如何应对?
彭德怀与马家军的恩怨
兰州是西北的第二大城市,位于祁连山东端,北临黄河,南面险峻的群山是它天然的保护罩。兰州自古就是一处军事重镇,是沟通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重要的枢纽,自古是西北要地。
1949年,国民党反动政权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蒋介石将所有希望都寄托于盘踞在西北的胡宗南、马家军和退缩在中南地区的白崇禧集团身上。
为了早日解放西北地区,中央军委与毛主席决定将兰州作为决战战场,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指挥战斗。之所以派彭德怀作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是因为之前彭德怀与马家军就有过两次交手。
第一次交手是在1935年。由于张国焘拒绝执行“北上”的决策,中共中央只好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先行北上。当中共中央到达甘肃省境内的一个村庄后,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相对于长征出发时中央红军8.6万人的数量,陕甘支队人数不足一成,只有7000多人。再加上长征期间的消耗,中央红军全体官兵都处于极度劳累的状态。
蒋介石趁红军虚弱之时,调兵遣将,试图将陕甘支队彻底消灭。蒋介石调动的是宁夏马家军马鸿逵(简称“宁马”)和东北军何柱国两部骑兵,而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十分适合骑兵作战,这给中央红军造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蒋介石
国民党骑兵一路追击,直到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西部的吴起镇。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一些干部提出,与其贸然与敌人交战,还不如将敌人深入苏区,然后再进行总攻。毛泽东却认为,敌人虽然凶悍,但我军可以很好地利用吴起镇的地形与敌人拼杀,没必要走险棋。
彭德怀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亲自指挥勘察地形,伏击地点就定在吴起镇以西的五里沟。彭德怀采用的是三面夹击的战术,将红军分为头道川、三道川和正面西南山三路,并让红军干部团将敌人引入陷阱中。
干部团5连与“宁马”交火后,假装向吴起镇方向撤兵,马家军见状立即追了上来。眼看将要成功,马家军骑兵团团长马培清察觉到了不对劲,顺着二道川和头道川中间的山梁向红军侧翼前进,避开了红军的伏击。
之后,马家军就塔儿湾附近休整,并派出一个警卫连进行警戒。彭德怀见状,当即就对塔儿湾发起了猛烈进攻,与马培清的警卫连发生激战。枪炮声惊醒了马培清,他意识到了危险,下令迅速撤退,红军趁机追击,歼灭一部后收兵。
在另一边,东北军骑兵团第7师先遣团进入了红军的包围圈差点被歼灭,至此,吴起镇伏击战结束。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很好地斩断了红军长征路上的尾巴,彭德怀因此获得了“彭大将军”的美誉。
第二次与马家军交手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进行攻击,中共中央被迫撤离延安。撤离之前,中央军委将边区所有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彭德怀和习仲勋同志。
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了宜川、瓦子街大捷,之后又攻下了洛川一直西进,直取西府地区。西府地区是西北国民党军后方补给的重要基地,但仅有2000人驻守。彭德怀正是看准了这个特点,于是想要切断国民党的支援。
但此举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部队正在远离根据地,很可能造成孤立无援的局面。蒋介石发现了这一点,急忙缩短防线,收缩兵力,将攻击重点都放到了歼灭西北野战军主力上。
胡宗南接到命令后,立即派出了两路大军增援宝鸡。一路是裴昌会兵团,另一路是青海马家军(简称“青马”)由马步芳之子马继援率领整编82师进军。
“青马”来势汹汹,解放军虽及时作出应变,但还是没能阻止马家军,导致解放军伤亡惨重。与此同时,裴昌会兵团突破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的阻击阵地,迅速向宝鸡逼近,宝鸡的解放军被前后夹击,形势危险。
见此情形,彭德怀再有万般不舍也得放手,他命令部队立即撤离宝鸡,一些未能来得及运走的物资也只能全部炸毁。
撤出宝鸡后,彭德怀决心率领部队向陇东方向进攻,寻歼马家军一部。不料彭德怀的行动正中胡宗南的猜测,他命令整编82师回守陇东,裴昌会兵团则继续追击。不知情的西北野战军毫无预料地被马家军包围,伤亡率一路飙升。
经过与敌人的反复拉扯,西北野战军的局势逐渐危险起来,彭德怀只好放弃寻歼敌人的计划,组织部队撤退,马家军紧追不放,西北野战军直至转移解放区马栏地区才摆脱了追兵。
西府、陇东一战,西北野战军损失严重,总计上万人伤亡或失踪,彭德怀在会上作出了深刻的检讨。这一次战斗让彭德怀与胡宗南、马家军彻底结下了梁子,彭德怀为此发下誓言,再战马家军时定要一雪前耻。
兰州之战,彭德怀一雪前耻
时间来到1949年,大陆国民党势力逐渐被消灭殆尽,只留有西北胡宗南部队、马步芳、马鸿逵的马家军和中南地区的白崇禧还在苦苦挣扎。中共中央军委与毛主席共同商议,决定由第一野战军结束这场战斗。
受组织安排,彭德怀接替在病中的徐向前指挥太原战役,并熟悉将要调往西北党的华北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参战部队。
太原解放后,彭德怀从太原前线回到北平,与毛主席共同商议西北问题和解放兰州的方针。毛主席要求彭德怀用和平解放北平的方式解放兰州,并制定了“钳马打胡,先胡后马”的战略方针。
华北野战军在入陕后,军队由5个军猛增到了13个军,彭德怀完美地调动了每个部队,成功在陕西宝鸡地区进行了扶眉战役,将胡宗南的4个军歼灭了。将胡宗南蒋介石嫡系部队消灭后,毛主席致电彭德怀:“打胡胜利极大,甚慰。不顾天热,乘胜举行打马战役是很好的。”
为了防止胡宗南残部卷土重来。对兰州战役产生影响。彭德怀在部署兰州战役时,让十八兵团六十二军和第一兵团第七军在西安、天水一线钳制胡宗南残部,向南追歼逃敌。
胡宗南
第十九兵团作为右路,沿着西兰公路去往兰州,第二兵团作为中路,与十九兵团合歼兰州。第十八兵团为左路,向西宁进攻,意为切断兰州守敌的退路。第十九兵团的六十四军则负责钳制宁夏马鸿逵军。
兰州战役万分重要,毛主席始终放心不下,致电彭德怀:“打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战役,要准备好付出较大代价,千万不可大意。”
对于毛主席的忧虑,彭德怀也十分在意,他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要经过反复斟酌。在分析战局后,彭德怀认为如果先解决“宁马”势必会造成我军进军困难,若先将进攻重点放在“青马”形势则完全不同。
一野向兰州前进的动向被马鸿逵得知,他立即派军队前往追击,我十九兵团迎难而上与敌人展开较量,共歼敌5000余人。在与“宁马”激战后,该兵团的第六十四军留了下来,以保证拦截“宁马”再次增援。
马鸿逵
“青马”马步芳感受到了来自解放军的威胁,但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仅凭马家军的实力就能反转整个战斗局面。时任国民党行政院长的阎锡山致电召集胡宗南、马步芳和马鸿逵到广州开会,共同商议兰州作战计划。
由于解放军首要目标就是“青马”,在台湾的蒋介石特地召见了马步芳,这让马步芳更加自信。回到兰州今后,马步芳就提出了“拼命保命,确保西北,破产保产,挽救危机”的“三保”方针。
马步芳认为兰州地理位置的优势,又有“宁马”和胡宗南的支援,是“消灭”解放军的好地方,还大言不惭道:“我不仅要保住兰州,而且要直下西安。”
听到这狂妄之言,彭德怀只是冷哼一声:“马步芳夜郎自大,想在兰州消灭我们,那咱们就走着瞧,看谁消灭谁!”
彭德怀
与彭德怀想的一样,中央军委不久也下达了先打击马步芳的命令。遵照这一指示精神,彭德怀确定了决战兰州的方针:力争和马步芳在兰州决战,防止其逃亡青海。
按照计划,到8月20日时,一野的全部军队都到达了指定位置,第二兵团和第十九军团共5个军也都抵达了兰州城的郊外。至此,兰州的东、南、西方向均被解放军包围。
这时,野战军获得了两则情报,一则是敌人九十军和一二〇军已经从兰州跟随国民党甘肃政府退到了酒泉。一则是蒋介石每日架飞机给兰州送物资,“青马”正在准备粮食、建筑工事等,“宁马”也蠢蠢欲动,准备用6个师的兵力支援兰州守敌。
对于这两则情报,彭德怀作了冷静地分析,他认为不管兰州守军的处境如何,都要尽全力迫使敌人决战于兰州,部队应当积极应对和将要来到的各种情况,把困难考虑得更为严重,这样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到了兰州城下,彭德怀立即致电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要他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我军攻兰州六七天后仍不能得手,“宁马”可能趁机支援兰州,到时就需要第一兵团迂回兰州北部,三个兵团齐攻兰州。
8月21日,彭德怀指挥解放军对兰州发起了第一轮攻击,9个团的兵力从三个方向与敌人激战两天,不料竟没有攻下一个阵地。我军受到了重大伤亡,仅六十五军就伤亡近800人。兰州的易守难攻不是空穴来风。
彭德怀见此立即下令全部停止攻击,对第一次进攻失败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反省,分析敌方防御重点,侦察敌情和地形情况等,对我军的进攻方式进行了及时调整,改变战术。
一鼓作气发动总攻,马步芳逃跑的样子太难看
在总结进攻受挫的原因后,1949年8月24日,彭德怀向毛主席发送电报,决定以三个兵团的兵力攻打兰州,王震第一兵团迂回兰州。
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宁马”出动增援兰州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宁马”和“青马”合伙固守兰州的话,到时我军再用3个兵团进攻,将会难上加难,所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宁马”未到之际,先解决“青马”。
在等待第一兵团到达兰州的空档,野战军加紧休整,于25日展开总攻。电报送到毛主席那里后,毛主席很是担心,他对周恩来和朱德说:“彭德怀是不是过于急切了。”毛主席的忧虑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兰州现有守军5个军,而我军的兵力与敌方接近,风险非常大。
一向沉默的朱德在思虑一会儿说道:“彭德怀同志我还是了解的,他既然有决心就说明有把握,我们应该相信他。”毛主席听后,深吸一口手中的烟,郑重地说:“也好,那就按彭德怀同志说得办吧!”
对于毛主席的支持,彭德怀很是感动,他夜以继日地制定攻城方案,按照原定计划于25日清晨发动了总攻,战斗异常惨烈。
彭德怀
六十三军一八九师血战窦家山,激战几个小时后,尖刀连五六六团接连攻下了3个碉堡,为部队打开了进攻的突破口,该团一营瞅准时机闯入敌方阵地,将红旗插在了窦家山上。
进攻沈家岭的四军军长张达志指挥调动部队,经过13小时的战斗,马步芳守军一九〇师及其援军9000多人被击败。
第二兵团第三军第七师顺利攻下七里河,又将黄河南岸的守军消灭干净,阻断了守军逃跑的唯一路线。“青马”被打得落花流水,一座座炮楼接二连三地占领,马步芳承受不住压力给马鸿逵和胡宗南发电求助。
不过还没有等到援兵,兰州城已经守不住了。马步芳这才领教了解放军的厉害,随即决定撤回青海西宁。不过他并不打算带着军队,在此危急时刻,他也顾不上那些在他手下流血的将士了。
马步芳乘坐专机抵达西宁,给正在兰州城内的儿子马继援打了电报,马继援立即召集各国民党师长以上军官开会。会议结束后,马继援下令让士兵们死守兰州,还装模作样地拿出一块白布,在上面写道“决战”二字,看样子誓要与解放军硬磕到底。
但可笑的是,就在兰州的守军做最后挣扎的时候,马继援带着一箱箱金银财宝,与马步芳乘坐飞机逃往了台湾。
兰州城中没有了指挥将领,乱作一团,解放军趁此机会一举拿下了兰州,兰州战役至此结束。刚进入城中的彭德怀在打扫战场,清点俘虏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俘虏中几乎没有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经过对士兵们的仔细询问才知,马继援召集师级以上的干部开会,目的就是通知各高级将领赶紧跑路,只留被瞒在鼓里的士兵上前线。
如此狠毒的招数竟然用在了为他们出生入死的战士身上,马步芳逃跑的样子还真是难看。彭德怀听后很是生气,同为将领,马步芳的行为实为卑鄙。
然而,马步芳结局也并如意,自从他逃到台湾后,台湾以他擅离职守给予撤职处分。马步芳一生作恶太多,意识到台湾不宜久留,便办理了出国手续。1957年他通过在台的儿子的关系,获得了“驻沙特阿拉伯大使”的头衔,于1975年病死。
兰州战役结束后,马鸿逵感到一阵阵后怕,乘坐飞机去了重庆。之后便带着所有家眷飞到了台湾。不过,台湾当局容不下他,要他对西北败局负责。马鸿逵每天担惊受怕,以旧病复发为由去了美国,直到病逝。
兰州战役中国民党将领最晚离开大陆的是胡宗南,他于1950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但胡宗南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已经远不及当年,他到台湾不久后便遭到了弹劾。这次弹劾虽没有使他伤筋动骨,但给他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最后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