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上的今天】
钢铁巨龙跃神州——中国自行设计组织建造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1909年9月24日通车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历史背景: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并投入运营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于1905年9月开工,1909年9月24日全线通车。
线路概况:
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也有资料称全长为201.2公里)。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
工程难度:
京张铁路工程艰巨,特别是南口至八达岭一带,地势险峻,坡度大。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解决了坡度问题,并成功修建了八达岭隧道等工程难点。
意义与影响:
京张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铁路建设的局面,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也为后续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续发展:
京张铁路在后续年份中进行了多次延伸和扩建,最终形成了更为庞大的铁路网络。此外,现代京张铁路沿线围绕旅游主题开发,还申报了文物保护单位。其姊妹铁路——京张高铁也已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
龙腾百年,轨通天下:揭秘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通车的辉煌篇章
文/龙影科技
(2024年9月24日)
1909年9月24日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人自行设计,并组织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正式通车,它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精神的生动写照。
清末民初,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百废待兴的时代。面对列强的欺凌和国内的动荡,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着强国富民的梦想,踏上了探索与奋斗的征途。铁路,这个在西方已经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在中国却几乎是一片空白。然而,正是这样的空白,激发了中国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决心。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一位名叫詹天佑的杰出工程师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出生于广东南海一个普通的茶商家庭,自幼就展现出对机械和工程的浓厚兴趣。1872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首批留美幼童赴美深造,先后就读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学成归国后,他满怀报国之志,投身于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之中。
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行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要知道,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几乎没有自主修建铁路的经验和技术,更别提是在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张家口地区了。然而,詹天佑却毅然接受了这一艰巨的任务,担任了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面对重重困难,詹天佑没有退缩。他带领着一支由中国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组成的队伍,深入实地勘察,精心设计施工方案。在选线过程中,他巧妙地利用了八达岭的“人”字形线路设计,解决了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在隧道施工中,他创新性地采用了直井施工法,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此外,詹天佑还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他鼓励工人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京张铁路的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努力,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终于全线建成通车。这条全长201公里的铁路,连接了北京和张家口这两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成为了中国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象征。它的建成通车,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京张铁路的建成通车,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精神的生动写照。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打破了列强对中国铁路的垄断和控制。此后,中国铁路事业蓬勃发展,一条条钢铁巨龙在中华大地上纵横驰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着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京张铁路的精神遗产,被一代代中国人所传承和发扬。詹天佑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不断攀登科技高峰、探索未知领域。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中国铁路事业将继续秉持自力更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片源于网络侵即删)
#科技史上的今天#
?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铁路#
?
#科技#
#交通科技#
?
#詹天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