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灭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李渊感叹大唐托付对了人
创始人
2025-08-16 21:34:49
0

贞观四年,李靖在阴山大败东突厥颉利可汗,颉利可汗假装请求归降,李世民诏令唐俭、安修仁等人持节前往抚慰。

颉利可汗归降的真实目的是趁唐军放松警惕,逃回漠北,而李靖深知,一旦颉利可汗逃走,再想灭掉他就很难了,于是决定不顾唐俭等人的安危,直接派兵攻打颉利可汗营帐。

最终突厥军溃败,颉利可汗骑千里马逃走,路上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擒获,随即将其献于长安。

东突厥被灭,李渊、李世民父子俩都很开心,为此李渊还感叹说:

“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

要知道因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李渊对李世民这个儿子一直心存不满,如今又如此盛赞,难道他对当初的事情已经释怀了吗?

痛失爱子,被逼退位

武德九年六月,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这一天,李渊痛失嫡长子李建成以及四子李元吉,不仅如此,两人的儿子也一同被李世民杀光。

连失两子加上十几个孙子,李渊怎么可能不痛苦,但更让他痛苦的事情还在后面。

兵变发生时,李渊正在太极宫海池中泛舟游玩,随后李世民心腹大将尉迟恭身穿铠甲、手执武器直奔海池。

李渊看到尉迟恭铠甲、武器上沾着血迹,惊问道:

“外面何人作乱?你来这里干什么?”

尉迟恭回答说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谋反,现在两人已被秦王李世民诛杀,是秦王特意让他来护卫李渊安全。

尉迟恭这架势怎么可能是来护驾的,李渊不傻,他明白尉迟恭的目的是逼宫,好让他交出皇权给李世民,如果他不愿意,那尉迟恭肯定不介意手中武器再沾点“龙血”。

可李渊还想做最后的反抗,他询问身边亲信重臣裴寂、萧瑀以及陈叔达等人该怎么办。

裴寂默不作声,而萧瑀、陈叔达则大肆吹捧李世民,认为李渊应该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并托以国务。

两人的意思很明确:

老大,赶紧让位吧,如果此时不交出权力,等待我们的就是尉迟恭的屠刀。

李渊肯定不想退位,不然也不会征询裴寂等人的意见,可面对生命威胁,李渊只能答应让位,于是下诏册封李世民为太子,一个月后,又宣布传位给太子。

事情就此结束了?当然不是,李渊表示“自愿”退位让贤时,李世民还要表现得很谦逊,坚决辞让,可彼时李渊已被架空,看到李世民惺惺作态的模样,想必李渊当时的心情恰如吃了苍蝇一般恶心。

东突厥进逼长安

李世民登基后不久,突厥颉利可汗率领十余万骑行军至渭水桥北,距离长安仅二十余里,李世民认为此时

“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

,不是与突厥决战的好时机。

在扣下突厥使者后,李世民带领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骑马出玄武门直奔渭水,在渭水河畔,李世民指责颉利可汗背弃盟约,随后又命大军退而列阵,要求单独与颉利可汗对话。

颉利可汗见使者被扣,且唐军旌旗鲜亮,阵容整肃,已然心生退意,又见到李世民要求单独对话,颉利可汗认为与唐军决战得不偿失,随即决定与唐朝议和。

于是李世民与颉利可汗杀白马,在渭水桥上盟誓,史称“渭水之盟”,随后颉利可汗退兵。不久之后,突厥又献上马三千匹,羊一万头。

李世民用计使突厥退兵,给唐朝争取了珍贵的发展时机。

其实在武德年间,突厥年年侵扰唐朝边疆,李渊甚至因此萌生迁都之意,若非李世民据理力争,说不定迁都之事还真能施行,为了防备突厥,李渊还曾下令恢复被裁撤的十二军。

当初为了边境和平,换取大唐统一全国的时间,李渊还被迫向颉利可汗赐予财物,但颉利可汗总是索取不断,这也就罢了,在给唐朝的书信中,颉利可汗用词傲慢,对李渊没有一点尊重可言。

李渊将此视为奇耻大辱。

贞观三年,李世民派遣大将李靖攻打东突厥,誓要一举消灭这个大唐外部最大的威胁,李靖不愧是大唐战神,打得颉利可汗狼狈逃窜。

次年,李靖在阴山大败颉利可汗,颉利可汗退守铁山。此时颉利可汗手中还有几万兵马,他想假装向唐朝求和,趁唐军放松警惕之时向漠北逃跑,意图东山再起。

李渊是否释怀

颉利可汗的逃跑计划没有成功,被张宝相擒获献于长安。李渊听说颉利可汗被擒获后,发出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句感叹。

李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当年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山却不能报仇,现在我儿子能灭突厥,说明我所托付国家的人是对的,还有什么可忧虑呢!”

在感叹完之后,李渊还久违地召集李世民、显贵大臣以及宗室诸王等举办宴会。在酒宴气氛高涨之际,李渊还亲自取来弹琵琶弹奏,李世民也起身舞蹈,大臣、宗室纷纷向李渊祝寿。

宴会直到深夜才结束,这一幕似乎代表着父子两人开始有了重归于好的苗头。

实际上,李渊自从搬出太极宫,到大安宫居住之后,除了参加李世民举办的宴会,其他时间很少出门,即便李世民邀请父亲到九成宫避暑,李渊也不去。

到了贞观八年,李渊在未央宫宴请西突厥使者以及百越酋长,在宴会上,李渊无比开说:

“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李世民也趁机当众奉承李渊,说能取得今日成就,全因李渊对他的谆谆教诲,如今大唐取得的一切功绩

“皆由上禀圣算”

李世民一番吹捧令李渊大悦。李渊明白,李世民治理国家比他这个父亲强多了,可当初若是李建成登上皇位,大唐能否取得如今的辉煌吗?李渊陷入了沉思。

此次宴会之后,李世民为表孝心,还接受监察御史马周的建议,下旨为李渊新建一座宫殿,即大明宫的前身永安宫。

可惜还没等新宫殿完工,李渊便已去世,享年七十岁。

所以说,李渊最后到底有没有释怀,从而原谅李世民呢?只有他自己心中清楚,我们也只能通过史籍上的只言片语猜测而已。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在三国时期,关于蜀汉武将赵云与关羽的实力比较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据《三国演义》记载,在袁绍磐河之战中...
原创 张... “桃园结义”是一段永恒的传奇,在那片满是绽放的桃花园,正式拉开了三国大戏的序幕。 多数人只知道,“桃...
原创 抛... 在审视李自成和朱元璋两位历史人物时,我们不妨抛开政治立场,将注意力集中在二者的自我认知上。从这个角度...
原创 元... 元朝覆灭时,有部分汉人选择为蒙古人殉国,原因是多方面的: 文化认同 元朝时期,蒙古文化对汉人产生了一...
原创 美... 2022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民调。 调查显示,在实验体为3581名美国受访者中,约有82%...
原创 开... 他是我国最心灵手巧的“布衣元帅”。 上马能率兵800歼敌3000,下马能摄影弹琴穿针引线,曾多次挽救...
原创 祖... 中原汉家的文化向来讲究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伦理纲常,一旦谁敢违反这些“铁规”,那可是千夫所指,满城...
原创 杨... 提到杨贵妃,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的美貌被无数人赞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她...
原创 王... 今天向大家介绍:我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位列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另二位是段祺瑞和冯国璋)。 王士珍在历...
原创 评... 1955年,新中国在评选十大元帅的时候,元帅人员名单存有争议,当时陈毅在名单上,并且是排第6位,时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