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去世之前,对组织内部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安排。他任命华老担任组织内部的总理,而把当时的军权交给了陈锡联,这让许多人非常的不理解。
要知道当时的军权一直掌握在叶剑英的手里,那么为什么毛主席会突然把军权交给陈锡联呢?
邓公对陈锡联的评价
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四人帮”的叛变导致当时的许多组织内部的忠诚人员,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时的邓公和叶剑英,他们也受到了“四人帮”严重的诋毁和诬陷。
比如朱元帅、徐向前等等,他们取得成就都比陈锡联要高。但是他们相对来说比较年长,在1955年,陈锡联在被授予军衔时,只有40岁,也是非常年轻的一位组织内部的成员。
毛主席去世之前,“四人帮”的问题都没有解决,他当时是非常担心的。而且当时“四人帮”的势头已经非常猖獗,他们当时已经在上海集结许多武装力量,试图发起一定的叛乱。
而当时的毛主席,也是希望能够把军权交给一个身强力壮的人,从而能够对抗“四人帮”的力量。
陈锡联在被授予军权之后,其实也没有任何的野心,并没有发动任何的叛乱。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询问组织内部的长辈的意见。
并且在1976年,“四人帮”被消灭之后,他还请求华老,希望能够让叶剑英出来工作。
后来的邓公也曾评价陈锡联,是组织内部非常忠诚的人,他没有任何的野心。
陈锡联对组织内部做出的贡献
陈锡联加入组织内部,是因为从小就见到了地主,对农民百姓的压迫和剥削非常的残忍,他当时就下定了决心,希望能够带领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陈锡联在各大战役中都表现非常的出色,尤其是在当时的阳明堡战役中,陈锡联带领军队在夜晚突袭了当时日本军队的机场,而且还炸毁了24架敌人的飞机。
也正是因为这次突袭,导致敌方的军队不得不增加更多力量,来进行防守,后来他们前面冲锋的力量不足,进而为之后的阳明堡战役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且陈锡联还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了自己非常优秀的指挥才能。在之后的其他重大战役中,陈锡联都有参与,而且取得了优秀的战绩。
比如在当时非常有名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陈锡联就用自己独特的作战策略,多次打败了敌人的进攻。
并且在组织内部工作的时候,陈锡联非常的忠诚,对于组织内部的命令,他都会绝对的服从,他是一个非常忠诚,而且不贪图势利、淡薄名利的人。
并且陈锡联其实在军队的威望还是非常高的,当时的毛主席也是思前想后,最后才选择了把军权交给陈锡联。
毛主席把军权交给陈锡联的原因
毛主席之所以选择把军权交给陈锡联,除了他优秀的作战指挥能力之外,他还有非常优秀的办公才能。
陈锡联完全没有任何的野心,尤其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之后,甚至主动向组织内部的上级请示,要求退出职务。
“四人帮”对于叶剑英的诬陷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当时叶剑英年龄比较大了,如果“四人帮”长时间的对叶剑英进行污蔑和造谣,长此以往,也会对叶剑英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利于组织内部的指导工作。
因此当时的叶剑英直接对外宣称自己生病了,其实当时的叶剑英他的身体根本没有生病,他只是悄悄地告诉身边的老同志,自己的身体和往常是一样的。
陈锡联为人也非常的低调,他在主持军委工作遇到任何问题时,都会虚心的向老前辈叶剑英请教。陈锡联对待自己的工作非常低调和谦虚,而且叶剑英也会全力支持陈锡联的工作。
叶剑英在组织内部相对来说,也是资历非常的老、功绩很高的成员。他在组织内部陷入危难时刻,都会挺身而出。
在那个“四人帮”非常嚣张的年代,毛主席也是做了谨慎地考虑之后,才决定把军权交给了陈锡联。
他知道陈锡联是组织内部非常忠诚的人,所以哪怕当时的“四人帮”已经掌握了一些武装力量,只要军队对于组织内部是忠诚的,那么“四人帮”也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通过事实和历史证明,毛主席在生前的用人选择是正确的。
当时陈锡联在主持军委工作时,组织内部有一些人,对陈锡联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
当时的邓公非常的了解陈锡联的为人,会跟人解释陈锡联的人品。
陈锡联对于邓公根据自己的帮助是非常感激的。
当时1998年,陈锡联跟张爱萍去香港时,他突然想起了邓公,于是就跟张爱萍道:“小平同志没来香港,这是他的遗憾。但是我们替他来了。”后来陈锡联回到北京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享年85岁。
陈锡联虽然在组织内部主持军委的工作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他对军队组织内部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尤其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都知道华老跟叶剑英对于“四人帮”的隔离审查工作,付出了巨大功劳,但是陈锡联更是为当时消灭“四人帮”贡献出来了自己巨大的力量。
虽然陈锡联身经百战,但是在那个动荡战乱的特殊时期,如果陈锡联只懂军事,不懂人心,也很容易被“四人帮”所利用,成为下一个被诬陷抹黑的目标。
不过当时的陈锡联,非常的忠诚、勇敢,他表现出来的工作作风,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
陈锡联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关心国家大事。陈锡联兢兢业业,为社会国家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