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并非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是他!
创始人
2025-08-06 09:32:39
0

诸葛亮被称为智圣,我们通常认为,诸葛亮总能凭着自己的智慧,将敌人耍的团团转,但实际上,我们熟知的许多事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做过,大部分都是小说演义的时候为了将他美化而加上去的。

我们都知道空城计的故事,诸葛亮仅是在城楼上潇洒的弹着琴,就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但在历史上,真正使用了空城计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曹操。在公元195年,吕布瞅准了曹营空虚的机会,想率军击破曹操大营。但是,当吕布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来到曹营阵地的时候,却发现曹营的大楼上有不少士兵守卫着,而且城门大开,心虚不已的吕布便下令撤兵。其实这个时候的曹营早已是一座空城了。这些守卫的士兵不过是曹操派去的残兵而已。

草船借箭的故事被收录在了中学教材中,诸葛亮仅用十几艘小船,就轻轻松松地获取了曹操的大量箭矢,将曹操耍的团团转。但是历史上真正实现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公元213年,曹操和孙权大战过一回,曹操战败。有一天孙权看到江上的雾气很重,便驾着数艘小船,去曹营打探情况,曹操在孙权手上吃过亏,便下令向大雾中发射乱箭,结果,孙权毫不费力就获取了曹操的大量箭矢。

诸葛亮骂死王朗成就了现代鬼畜视频,“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也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潮语。但事实上,诸葛亮和王朗根本连见都没有见过。公元228年,诸葛亮初次伐魏,诸葛亮在街亭败于魏国大将曹真,王朗根本就没有参与出征,多病的王朗在没过几个月就去世了,所以,诸葛亮和王朗连吵架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诸葛亮能骂死王朗了。

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事,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做过。这不过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才在演义中加上去的。不过孔明先生的一生确实是尽心尽力辅佐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不管怎么说,诸葛亮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依然高大,他就是智慧的化身,孔明灯,孔明锁能够延续千年便是最好的例子。亲爱的朋友们,你怎么看待诸葛亮和这些事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魏书》《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相关内容

原创 ...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
2025-08-06 04:34:27
原创 ...
在此文阅读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
2025-08-06 04:34:24
原创 ...
许世友深思熟虑:一定要打好1948年春山东兵团的第一仗 1948年...
2025-08-06 04:34:08
原创 ...
宋英宗是北宋的第五位皇帝,在宋仁宗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结束后。宋英宗...
2025-08-06 04:34:05
原创 ...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
2025-08-06 04:33:58
原创 ...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陆军战场,因为德国与苏联都是已...
2025-08-06 04:33:51
原创 ...
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是军事领域无与伦比的大家、高人,两位各自指挥...
2025-08-06 04:33:50
原创 ...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拥有大量被广泛流传的经典...
2025-08-06 04:33:42
原创 ...
1968年的一个夏日傍晚,中南海游泳池门前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小插...
2025-08-06 04:33:29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提起日本历史,知名度最高的时期,莫过于战国时代。虽然因为较小的战争规模而被称为村长械斗,但乱世总是比...
原创 蒋... 时间1931年7月23日,地点南京,伴随着一篇文章的发表,全南京甚至是全国、全世界皆无比震惊,原因很...
原创 当... 导读 刘备并非只是那个仁德宽厚的形象,他从小就有强烈的野心和人生理想。揭示了刘备对家庭关系的冷漠和...
原创 “... 出身平民的美智子攀了高枝,被皇太子明仁看上了,她父母脸上却一点喜色也没有,似乎这并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
原创 亡... 文 / 子玉 秦国灭国大战的快速推进导致消化不良,以楚国为代表的关东六国势力依旧强大,是秦国二世而亡...
原创 在... 唐代诗人王昌龄曾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描述了战士们的英勇与忧国情怀。中国历史...
原创 去... 旅游大热的今天,不仅一些名胜建筑和绿水青山成为了热门的旅游地点,就连一些皇陵也成为了开放的景区。不得...
婺源石堨的科学价值 建于宋代的婺源清华村彩云堨。  温乐平供图 婺源石堨2024年9月被列入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原创 时... 前段时间我国单方面免签日本的事情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绝大多数观点都是日本人这么仇恨中国,日...
今天,我们如何铭记这段历史 凌厉的防空警报划过寂静寒冬,响彻南京上空。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