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介石为何说:亡于日本,能为亡国奴,亡于共党,为奴都不可?
创始人
2025-08-06 11:03:52
0

时间1931年7月23日,地点南京,伴随着一篇文章的发表,全南京甚至是全国、全世界皆无比震惊,原因很简单,此时此刻日寇对华之威胁已经严峻至极,世人都以为身为中华民国领袖的蒋介石定会积极抗日,不说是主动出击,也该做好防备才对,可谁知,他居然在《告全国同胞书》中依旧大谈“攘外必先安内”之言论,这令人如何能不感到气愤呢?

不仅如此,就在国内阵阵的反对浪潮之中,蒋介石竟再度大放厥词,公然讲述起了自己针对共党而暂且忽视日寇的理由,大体意思就是说“中国亡于日本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要是亡于共产党,那连当奴隶都是奢望!”

林林总总,蒋介石的思想着实令人费解,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老蒋为何会认为我党比日寇更具威胁呢?

立场不同、下场不同

在博主个人看来,这其中的根源大体有三,首先就是阶级矛盾的问题。

众所周知,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这个党派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天下大同、人人平等、人人共产,俗话不是说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吗?那他们就创造出一个大家一样富有,不存在嫉妒、羡慕的世界。

当然了,既然是想要人人平等,共产党就需要将社会上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即,将有钱人的财富分给穷人,在这一过程中的既得利益者显然是广大无产阶级,而这也就是工人、农民、学生构成了共产党主体的原因所在。

不过凡事总有两面性,这边的无产阶级无比支持共产党、共产主义,那么另一边的资本主义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诚然有一部分心善、伟大的资本家愿意将财产平分给普通百姓,但碍于人性中的贪婪,这也只是少数人而已,绝大多数的富人与共产主义都是死敌,他们宁死都要保住自己的财富,纵使这些财富几生几世都花不完也是一样。

因此,一个要平等,一个要守业,即便不谈剥削、压迫的部分,二者也注定是死敌,再转到国共两党的情况上也是相同,彼时的中国,共产党维护的是普天之下劳苦大众,是广大贫农、劳工的权益,而国民党则不然,他们维护的是地主、乡绅、资本家,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该阶级的代言人。

如此局面势同水火,谁胜谁败另一方的结局都注定是消亡,这种消亡与外敌入侵还不一样,按照历史规律,即便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完全占领,损失最惨重的往往也都是老百姓,他们会受到侵略者与国内势力的双重欺压,但反观那些资本家、地主阶级就不同了,除了一少部分会被杀鸡儆猴之外,其余的最多就是少赚点钱,其他的待遇基本和此前无异,甚至在“以A制A”的政策下,他们的日子过得还会更好也说不定。

一个是人财两空,一个是失去主权却继续快活,二者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当然了,这也就是蒋介石认为共党之威胁要远远大于日寇,与其被共党夺了江山,莫不如当亡国奴的原因之一。

其次,蒋介石个人的思想也和该言论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两个政见不同的政党共同治理国家的情况并非没有,例如当今的美国便是最佳的典型,共和、民主两党一个维护的是资本家的利益,一个维护的是“红脖子”的利益,二者也算是水火不容,可美国不也没有爆发内战吗?

所以,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即,蒋介石个人独裁的野心与彼时国内的大环境!

简单来说,国共两党并不是没有可能和平共处,让中国变成和美国一样的两党制国家,可问题是,蒋介石却并不想将权利分散,在骨子里他的思维依旧没有变化,仍然沿袭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惯例,即,统治者就该至高无上,国家必须是一言堂。

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在蒋介石统治的那些年里,中华民国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民主国家的封建王朝,当然了,这也就是如今的人们常常将中华民国称之为“蒋家王朝”的原因所在,试问,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怎么可能允许旁人分走自己的权利呢?

不过即便如此,即便老蒋野心勃勃,并将国民党变成了他的“私人幕府”,但国共和平共处也仍有一线生机,原因很简单,毕竟自打经历过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后,国人的思想早已发生了转变,如果蒋介石逼得太狠,再一次农民起义或是民主革命的代价还是他所承受不起的,所以,只要一边让国内舆论持续发酵,一边爆发几轮游行、暴动,按照正常情况,到最后蒋介石就是不想妥协也必须得妥协。

但很遗憾,彼时国内的大环境掐断了这一可能,就这么说吧,美国之所以能够施行两党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两党的实力大差不差,谁也没有把握消灭谁,然而反观国共两党就不同了。

截止至抗日战争结束,我党无论是在军队数量还是装备上都远远逊色于蒋军,没有实力就没有叫板的资格,而这也正是蒋介石毫无顾忌,即便外敌入侵,即便舆论哗然,他也依旧坚持“先灭共,后抗日”的根源所在!

对日暧昧,心存幻想

一方面是阶级上的巨大矛盾,一方面是个人野心与实力相差悬殊,而这也就是蒋介石认为共产党的威胁要大于日本人的原因之二,至于第三点也不难理解,那就是蒋介石个人对日本的态度与他心中的幻想!

当然了,说起这个我们便不得不提到当年蒋介石的那段赴日留学之旅了。

1906年4月,待亲眼目睹了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后,时年十九岁的蒋介石便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去到日本留学,随即“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当他真的来到日本后,眼前的一幕也令其更加坚定了决心,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上世纪初的日本与大清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日本的发达与先进体现在各种层面,不单是军事,制度、经济、文化等等都是如此。

他蒋介石也算是熟读历史,自然知晓百余年前的日本还远远落后于中国,所以,对于日本的变化他又怎能不感到好奇呢?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习便成为了蒋介石的日常,不单是在学校里,平时他还会经常走访日本民间,与当地不少百姓、同学结为好友,为得就是探明日本强大的真正原因。

而在夜以继日的寻找之下,蒋介石也果真找到了答案,而这一点从他执政后的诸多政策便可以证明,其一是独裁,天皇独裁日本,一个声音执掌全国,集结全部力量朝着目标前进,这一点蒋介石深以为意,所以他便在国民党内甚至是全国范围内搞起了独裁统治;

其二是强军,在蒋介石看来,日本的强大与日本政府大力发展军事脱不开干系,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也一直朝着该目标奋斗着,又是大力推行军事工业建设,又是先后引进多国的武器装备与治军理念。

其三则是背靠美国,一艘黑船让日本从幕府迈入近代,这一故事是蒋介石最耳熟能详的,故而他对于美国也有着远超他国的感情。

而综合以上三点,执政后的蒋介石也果真让中国国力增长了不少,同时也让他得到了无与伦比的权利,林林总总,这让老蒋如何能不感激日本呢?深刻见识过日本之强大的他自然也不想与其为敌,在他看来,短时间内,中国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日本的,与其如此,莫不如与之交好,毕竟中日之间并无血海深仇,反倒是一衣带水,有什么问题是不能通过交涉解决的呢?

显而易见,蒋介石对日本始终抱有幻想,认为这样一个“文明”的国度必定不会太过狭隘,同时中国也不该去刺激日本,而是要用“爱与和平”来感化对方,最终实现中日友好、相互合作,共同对抗欧美列强的局面。

在这一想法的左右下,蒋介石自然失去了对日本的戒心,一个极有可能和平共处的国家,与一个针锋相对,极有可能制自己于死地的政党,先对付哪个这还用问吗?

不得不说,如果当真按照老蒋幻想的这般,在中日两国的齐心协力之下,或许亚洲的实力很快就能赶超欧美也说不定,但很遗憾,幻想终归是幻想,日本这个国家向来都是“欺软怕硬”,你越是忍让换来的就越是欺辱,这不,眼看屡次三番的挑衅蒋介石政府都视若无睹,甚至宁可损失国力也依旧大行剿共之道,终于,在1931年9月18日,他们动手了!

是否真的下令不抵抗?

在阶级矛盾、独裁野心和幼稚的政治幻想下,蒋介石这才做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决定,认为即便被日寇的铁蹄践踏,也要比被我党夺取江山要好,不过即便如此,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日本人对蒋介石亦是较为忌惮的。

原因很简单,毕竟之前中日间并没有爆发战争,不管蒋介石怎么说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要是两国真的打起来了,谁又能保证他不会改变主意呢?

因此,出于担忧,本次的九一八事变也只能算是日本人的试探而已,他们就是想要看看蒋介石会不会“信守承诺”,会不会宁可背负丢失国土的责任,也要对日示好继续剿共!

说干就干,当天晚上十点,伴随着柳条湖铁路方向的一声爆炸,来自日本关东军的侵略亦是正式拉开了帷幕,面对人数大约在五百人的日军,北大营的八千东北军第一时间就想抵抗,但岂料上峰的命令却也接踵而至,军令如山,在无可奈何之下,众将士这才只能坐以待毙,眼睁睁的看着日军杀害自己的战友,并占领了整个北大营。

见此情形,说实话,日军其实比东北军还要震惊,而在震惊之后便是浓浓的兴奋之色,待发现中国军队当真不抵抗后,数以万计的日军果断出击,来自朝鲜方向的援军也很快投入了战场,兵锋直指东北全境!

就这样,在东北军的不抵抗之下,没过许久东北全境便被全部占领,可反观彼时中国政府的两个最高领导人张学良与蒋介石呢?一个愁容满面,另一个却依旧在指挥剿共,这让国人如何能不气愤呢?

不过说到这里,一个问题却也随之浮现,那就是当年下令不抵抗的人到底是谁,是张学良还是蒋介石呢?

在博主看来答案其实显而易见,那就是蒋介石无疑,毕竟就算张学良因为误判局势,在最初的时候下令不抵抗,可到了后续,面对日军全面入侵东北这种大事,他又怎么可能不去请示蒋介石呢?如果身为领袖的蒋介石下令,张学良绝对不可能固执己见,所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蒋介石亲自下达的指令!

对此,相信大家定会心存疑惑,认为少帅张学良明明已经亲口承认了,当年是他个人的意思与蒋介石无关,为何博主还会如此笃定呢?

原因不难理解,其一,就在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曾给张学良发过一封神秘电报,据外界猜测其中的大体内容就是命令张学良不许抵抗,虽说如今的原件不知所踪,可张学良的多位老部下却都能证明此事,再加上蒋介石父子对这封电报的态度,真相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其二,结合前文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出,蒋介石是完全有可能做出这般命令的,他对日本始终心存幻想,更是将共产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下令不许抵抗,用东北三省换取共产党的灭亡,这道理完全说得通,但若是说张学良下的命令情况就不同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少帅的根基全在东三省,他与日本人也有着杀父之仇,若是没有外人的威逼,他怎么可能会绕过蒋介石,不顾国人的谩骂做出不抵抗的决定呢?

其三,大家知道张学良是在什么情况下承认是自己下令不抵抗的吗?没错,正是在1990年的台湾,这时的台湾虽说已经不再是蒋家王朝执政,但他们的影响力却依旧无处不在,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坦白实情,等待他与家人的很有可能将是无穷无尽的报复,不是吗?

所以,综上所述,当年下达不抵抗命令之人显然就是蒋介石无疑,大家认为呢?

相关内容

原创 ...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
2025-08-06 04:34:27
原创 ...
在此文阅读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
2025-08-06 04:34:24
原创 ...
许世友深思熟虑:一定要打好1948年春山东兵团的第一仗 1948年...
2025-08-06 04:34:08
原创 ...
宋英宗是北宋的第五位皇帝,在宋仁宗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结束后。宋英宗...
2025-08-06 04:34:05
原创 ...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
2025-08-06 04:33:58
原创 ...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陆军战场,因为德国与苏联都是已...
2025-08-06 04:33:51
原创 ...
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都是军事领域无与伦比的大家、高人,两位各自指挥...
2025-08-06 04:33:50
原创 ...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拥有大量被广泛流传的经典...
2025-08-06 04:33:42
原创 ...
1968年的一个夏日傍晚,中南海游泳池门前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小插...
2025-08-06 04:33:29

热门资讯

原创 F... 在赛道设计的影响下,防守成为了被誉为“赛道版蒙特卡洛”的匈牙利赛道上最为关键的环节。勒克莱尔深知这一...
原创 重... 大家好,这里是古今中外言历史,以后小编会每天为大家讲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右上方关注一下。 十三世...
原创 王... 1946年11月,在硝烟弥漫的中原突围战役中,一个生命顽强地降临人世,他就是开国大将王树声的长子王鲁...
原创 “... 民国怪才李宗吾先生提出过一个观点:历史上凡成大事者,大都不过厚黑。 所谓厚黑,指的是脸皮要厚,内心要...
原创 战... 战无不胜的天目大地为何终身对明朝称臣? 1.洪武二十七年,天目派了使节向朱元璋进贡了两马二百匹,同时...
原创 探...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不常见但却极其吸引人的话题——清朝的宗室!提到宗室,大家可能会想起皇宫的奢...
原创 朱... 朱元璋麾下最猛的将领,一刀砍伤常遇春,最后被朱元璋鞭打而死 世人皆知朱元璋手下猛将如云,常遇春、徐达...
原创 唯...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什么样的文物才...
原创 终... 秦隋两朝,生命短暂,却光芒四射,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们分别终结了长达百年的乱世,为后来的汉唐盛...
原创 在... 219年,吕蒙“白衣渡江”,袭取南郡。 到当年十二月,关羽被擒杀,吕蒙终于功业大成,迎来了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