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
#中国历史人物#
#历史头条#
?
郭嘉,字奉孝,三国时期颖川郡人士,出身寒门,智谋超群,算无遗策,经荀彧介绍投奔曹操以来,为曹操出谋划策,擅长对人性的把握,凭借几次精准的预言,让曹操一统北方,奠定了曹魏的基业。
预言一:“十胜十败”论
公元197年,曹操征讨实力弱小的张绣兵败,想到北方还有盘踞四州之地的袁绍,曹操对战胜袁绍缺乏信心。
但是,郭嘉很快根据袁绍和曹操的性格特点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通过十个方面来阐述曹操胜过袁绍之处。
其一,袁绍注重形式,曹操讲究实用。
其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外征战名正言顺,袁绍进攻曹操就是谋反。
其三,袁绍管理松散,曹操以法治管理。
其四,袁绍任人唯亲,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其五,袁绍做事犹豫,想的多,做的少,缺乏执行力,曹操想到就做,并且善于随机应变。
其六,袁绍待人接物有些打官腔,曹操待人真诚。
其七,袁绍没有大局观,只顾眼前,曹操做事抓大放小,顾全大局。
其八,袁绍放任下属争权夺利,搞小团体,曹操要求下属团结一致。
其九,袁绍是非不分,曹操明辨是非,奖罚分明。
其十,袁绍用兵讲究数量取胜,喜欢虚张声势,曹操用兵如神,善于以少胜多。
郭嘉能够针对曹操和袁绍的性格,从十个方面分析敌我态势,既增强了曹操阵营抵抗袁绍的信心,又展示了郭嘉对人性观察细微的优点,这也是曹操十分喜欢郭嘉的地方。
预言二:孙策之死
官渡之战时,曹操害怕袁绍和江东孙策联合,让孙策在他与袁绍交战之时,派兵偷袭许昌。
郭嘉很快根据孙策的性格特点,打消了曹操的顾虑:
孙策虽然勇猛异常,但是为人轻率,做事不够谨慎。再加上他刚刚攻下江东,杀了不少当地的世族,想要报复他的人肯定不少,迟早有一天会因为大意被人偷袭杀害。
果不其然,不久,江东传来消息,孙策被许贡门客偷袭身受重伤,不治身亡。
郭嘉对孙策的预言不仅分析了孙策的性格特点,同时还结合了孙策当下的处境,分析准确,预测精准,不愧为“鬼才”。
预言三:荆州二刘之争
官渡之战胜利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和袁尚躲到了乌桓,因为乌桓曾受到袁绍的恩赐,所以,十分愿意帮助袁绍的两儿子重新夺回河北。
曹操决定先下手为强,出兵灭了乌桓,但是,又担心,此去乌桓路途遥远,如果,刘表和刘备来偷袭,自己大军无法短时间回援。
此时,郭嘉站了出来表示,曹操可以放心进攻乌桓,刘表刘备不会派一兵一卒来偷袭许昌。
为什么呢?
郭嘉分析:刘表顶多算是个守城之主,野心不大,能够在荆州做个土皇帝就心满意足了。
反观刘备,乃是个非久居人下的枭雄,如今已经在新野招兵买马,实力壮大不少,再加上手下有关张赵三员猛将,这样的一股势力在刘表身侧,他怎么能够安心当他的地头蛇。
所以,刘表一定会派大将靠近新野防范刘备,而刘备也不愿意失去好不容易得来的栖身之所。
如此一来,两人互相使绊子,根本抽不出精力偷袭许昌。
事实证明郭嘉是对的,一直到曹操灭了乌桓返回许昌,二刘也没有派过一兵一卒进犯许昌。
郭嘉的这次分析二刘,是从刘表和刘备的性格特点和所处的敌我态势两方面进行分析,没有丝毫的主观臆断,讲述的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难怪曹操深信不疑,敢于主力尽出,远征草原上的乌桓部族。
预言四:遗计定辽东
公元207年,郭嘉因病逝世,享年38岁,曹操远征乌桓归来后,得知后痛心疾首,十分不舍。
但是,忠义的郭嘉死前给曹操留下了一封遗书。
书中言明:乌桓战败后,袁氏兄弟二人逃到辽东公孙康处,建议曹操不要出兵,因为他知道公孙康早先十分害怕袁绍吞并辽东,现在袁氏兄弟到他那避难,公孙康更加担忧。如果曹操发兵攻打,只会促使三人结盟共同抗击曹军,相反,没有外部压力下,公孙康和袁氏兄弟迟早会起冲突,到时候,曹操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好了。
果不其然,曹操按照郭嘉遗计按兵不动,几个月后,公孙康与袁氏兄弟二人发生冲突,公孙康将袁氏兄弟二人杀死,并将首级送往许昌作为归降的投名状。
小斌说
如果说郭嘉前三个预言是就事论事,那么,最后的这个遗计可以说郭嘉将人性的弱点把握到了极致,否则,根本无法发出如此神准的预言。
后人评价郭奉孝“算无遗策”,名不虚传。
难怪曹操曾言:“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