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地下党借口犯脚气,当着敌人的面传出了当晚的城防口令
1944年8月的一个夜晚,阜城县城东门外一片寂静。突然,几个人影出现在城门口。“什么人?”城头哨兵厉声喝问。“警察所的。”黑暗中传来沉稳的回答。“口令!”“青年!”随着正确口令的报出,沉重的城门缓缓打开。然而,等待守军的并非友军,而是黑洞洞的枪口。。。
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隐藏着一个惊心动魄的地下党传递情报的故事。
【一场出人意料的夜袭】
月明星稀,阜城县城一片寂静。东门外,几个黑影悄无声息地靠近。城头哨兵警惕地喝问“什么人?”
“警察所的。”下面传来沉稳的回答。
“口令!”
“青年!”
听到正确口令,哨兵放下戒备。城门缓缓打开,守军借着微弱的灯光向外张望。
突然,黑暗中伸出几支长枪,冰冷的枪口直指他们。“别动,缴枪不杀!”低沉的喝令震慑全场。
原来是县大队的游击队员!他们凭借准确的口令,轻松骗开城门,一举突入城内。
直奔伪警察所而去,两百多名警察措手不及,连人带枪全被一网打尽。天还没亮,游击队就押着大批俘虏悄然撤出城外。
等到城内的日军如梦初醒,发现警察队不见了,才惊慌失措地乱开枪。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们惊魂未定,如坐针毡。
【背景伪警察所里的“卧底”】
要说这场夜袭为啥这么顺利,得从三天前说起。
那时的华北平原,到处都是日伪政权的据点。阜城县也不例外,县城内外布满了日伪军警。表面上看,伪警察所里都是些甘当汉奸的败类。谁能想到,这些人里面,竟然藏着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
他们冒着随时可能暴露的危险,在敌人心脏深处默默收集情报。这些隐姓埋名的英雄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即将到来的反攻积蓄力量。
【艰巨的任务】
三天前,县大队接到上级指示,准备夜袭阜城县城。但城防口令成了最大障碍。上级指示潜伏在伪警察所的地下党员凌云,务必搞到当晚的口令。
可这口令每天晚上8点才下发,城门一关,就没法传出去了。凌云和同志姜亦文绞尽脑汁想办法。用电话?不行,晚上电话管制严。派人出城?更不行,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两人愁得直挠头,这可难坏他们了。突然,凌云灵机一动“我跟日本顾问的勤务员关系不错,他值班时我去打电话应该没问题。”
就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惊险万分的计划,在两位地下党员之间悄然成型。
【借“脚气”传情报】
终于等到机会,那天晚上,凌云熟悉的勤务员寇志国值班。8点刚过,新的城防口令“青年”传达下来。凌云在心里默念几遍,琢磨着怎么把这两个字编进普通对话里。
他走进电话室,跟寇志国寒暄几句,然后一脸愁容地说“兄弟,我脚气又犯了,想找古城那边的朋友拿点药,能借你电话用用吗?”
寇志国二话不说就同意了。电话接通后,凌云对电话那头的姜亦文说“请给我弄点治脚气的药,年年犯我这脚气,真是难受极了。”
看似普通的对话,实则暗藏玄机。“请年”两字,正是当晚的城防口令“青年”!姜亦文立刻会意,将口令记下。
寇志国浑然不知,就在他眼皮底下,重要军事情报已经传递出去了。他还热心地送凌云到门口,殊不知自己已经成了这场谍战的无意“帮凶”。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脚气”情报,成就了一场漂亮的夜袭战。这场看似不起眼的谍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人说,这些地下工作者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场面,有的只是普通人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用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撬动了历史的车轮。在看似平凡的日常中,他们用智慧和胆识,谱写了一曲惊心动魄的英雄赞歌。这,才是真正的草根英雄!
下一篇:原创 清朝侍寝时规矩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