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国历史,曹操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可是拥有如此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什么终其一生也没能统一全国呢?
一、与士族豪强的关系。
东汉时期,地方士族豪强势力强大。各个地方豪门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宛如一个个土皇帝。这也是导致黄巾起义后诸侯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曹操在整个统一的过程当中,一直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府,而不想与地方分权。比如说,曹操曾杀了不服自己的兖州士族边让,结果导致兖州士族联合吕布反对曹操。地方豪族势力是在几百年的发展当中长期存在的,所以曹操不论是在统一北方之前还是之后,想要建立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一直都遭受着地方士族豪强的抵触和反对,所以根基不稳。
二、人心向背。
东汉末年,虽天下大乱,但不管是上层士族还是下层百姓,都心向汉室。曹操起兵,也只能是挟汉天子以令诸侯,打着匡扶汉室的名义打自己的天下。曹操统一北方后,完全拥有了割据称帝的实力,但自己集团内部还是有一些忠心汉室的臣子。包括对曹操贡献颇多的荀彧,也因忠心汉室,反对曹操篡国,最后不明不白的死去了。因此,由于很多人看穿曹操意图篡汉自立,也使曹操统一天下的愿望阻碍重重。
三、对手颇多,各个击破,费时费力。
曹操起兵遇到了太多强硬的对手,而且每个对手也都不是省油的灯。袁绍,吕布,西凉马腾,刘表,张鲁,孙权,刘备等等,各有各的地盘军队和钱粮。对比秦朝末年,同样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打乱了秦朝统治的根基,项羽又基本将其他军事力量打的服服帖帖。而刘邦,最终只是积蓄力量对付一个项羽,便最终完成统一。而曹操面对的天下形势,必须逐个击破,才有机会统一全国。
曹操虽有雄才大略,但面对这样的天下形势,最终未能统一全国,也只能抱憾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