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原的民族英雄,他建立的明朝成功光复了自五代十国起就已经沦陷到北方胡族手中的幽云十六州,让中原重新回归在汉王朝的统治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和元军的战斗只打过一年,剩下的十多年里,其实都是汉人军阀间的内战。
与很多人的认知相反的是,元末的农民战争并不是一场真正意义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原”的汉人对蒙古人的民族解放战争,明元之争也不是元末农民战争的主线。实际上,元末绝大多数时间里,元末农民战争都是军阀混战——不只是汉人军阀,蒙古人军阀也一样。
最早起义的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起义军,他们打出兴复大宋的旗号,还一度占领汴梁,派军北伐,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起义军还是很有农民战争的样子的。但此时各路其他的义军,虽然名义上都以韩宋为旗帜,但实质上早就脱离了韩宋的领导,军事行动以抢地盘为主,反元并不是他们的任务——朱元璋也就是利用这段时间拿下了南京。此时的元朝中央朝廷已经崩溃,按照正常逻辑,应该是反元英雄刘福通北伐胜利,获得“驱除鞑虏”的功勋,即使最后朱元璋能取得胜利,他的成功也不过是一个“统一全国”了。
但也就是这个时候,元朝这边忽然出来了一个狠角色:察罕帖木尔——也就是赵敏的父亲,张无忌的岳父。察罕帖木尔干净利落地打垮了刘福通和韩宋政权,逼得曾经截断运河威震天下的张士诚投诚,连朱元璋这时候都开始和元廷眉来眼去,动了招安的心思。当然,察罕帖木尔也不是什么元朝的忠臣,而是地地道道的大军阀。这个时候,名义上支持元朝的主要是色目人察罕帖木儿、蒙古人孛罗帖木儿、汉人李思齐、汉人陈友定——讽刺的是,唯一的蒙古人孛罗帖木儿,反而在支出元廷的几大军阀内战中死于元顺帝的暗杀。
就在察罕帖木尔节节胜利的时候,察罕帖木尔又被人刺杀了。他的外甥兼养子扩廓帖木儿继承了他的势力,也就是赵敏的哥哥王保保。王保保接任后,没有去南方继续平乱,反而在北方和支持元朝朝廷的李思齐决战了,其战斗之激烈,远超过朱元璋对陈友谅。此时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局面:北方支出元朝的军阀在混战,南方起义军在决战,南北之间相安无事。也就是这时的元末战争,完全是军阀混战了。
等到朱元璋终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淹死了韩林儿,做好了北伐的准备,朱元璋这才重新打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以获得北方广大汉人的支持。也就是到这时起,元末战争才重新有了民族战争的性质。不过这个时候的北方依然在混战,对王保保来说,你朱元璋去打李思齐和我有什么关系?结果就是,等到明朝的北伐军徐达、常遇春已经攻下大都,才发现自己的敌人是盘踞山西的王保保,元末战争的最后决战居然是发生在元朝已经灭亡之后。
所以说,朱元璋自起兵以来,与元朝的战争其实仅仅是北伐的这一年,他前面起兵的艰苦斗争,是消灭了主要对手陈友谅,统一了南方。然后北伐消灭的是北方最大的军阀王保保,就此统一了全国,而此时的元顺帝早就跑到北方草原了。当然,朱元璋统一全国后,还派蓝玉等人北伐,彻底打垮了北元势力,消灭了大量蒙元军队,只不过这个时候已经不算是元末战争,而是中原王朝对北方胡族的征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