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和行业翘楚,他们顶天立地、倾其所有带领中华儿女走出曾经的历史悲痛和苦难回忆,奔向现代化和城市化。百年之后,老百姓的钱袋变得更鼓了,腰杆挺得更直了,日子也过得更好了。
当然,这励志且艰难的奋斗历程要归功于民族英雄的示范引领和中华儿女的集体智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向西方国家学习了诸多前沿思想、借鉴了不少先进技术。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国人一向对西方持有的消极印象也不断加重。对于一些在西方学业有成而未归国奉献的科学家,更是饱受大众批评。其中有一位,他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就陷入了该舆论漩涡。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各方面发展都滞后于西方。当时已获得一定成就的钱学森先生,毅然决然要为国效力,但美国千方百计阻拦,还提出了天价挽留。钱学森不为所动,煞费苦心排除了千难万险,才带着一家老小于1955年回到了中国,并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弯道超车。如今,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海外学子回国的不在少数。但钱永健不仅从未归国,还公开表示他一直都是美国人,从来就不是中国科学家,引起一片哗然。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化学家巴斯德曾说过,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受到全球广泛认同,而钱学森也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理念,但为什么与之来自同一家族的钱永健,不仅背道而驰,还倒打一耙呢?
钱永健的父亲钱学榘与钱学森是堂兄弟关系,二人曾一同到美国求学。但由于某些历史因素,钱学榘学成后并未归国,而是留在了美国,钱永健从小就在美国长大,基本上不会讲中文,对美国文化自然是耳濡目染,对中国文化更是一概不知。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钱永健公开讲出他不是中国人这句话,并不是他厌弃中国,而是他脚下的土地与眼里的世界都早已烙上了美国的痕迹。只是,在中国长大、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我们,一开始就把他看作了自己人,但在钱永健的认知里,美国人才是他的“自己人”,所以才会出现这样冲突的认知偏差。但是话说回来,那么多去海外求学且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如杨振宁,为何与之不同呢?
抛开民族认同来讲,钱永健对待科学的态度是极其严谨的。由于他有哮喘,小时候很少进行户外活动,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检验、推导他的思考和发现,夺得的奖项也数不胜数,年仅20岁就获得了哈佛大学双学位。2008年,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奖花落他手。一时间,大西洋彼岸的胜利之音传到国内后,各种声音接连不断,既骄傲钱永健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又慨叹他是美国人的身份,同时也不解钱学森和钱永健的差别为何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