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危在旦夕,扶大厦于将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举步维艰。
被俘的皇帝,惊慌失措的百姓,士气低迷的士兵,精锐的蒙古大军,想要不战就逃跑只为自己活命的叛官,如何破这死局?稍有不慎,大明可能毁于一旦。
这天下最重的担子,压在了从未指挥过军队的于谦的肩膀上。
书生上阵?纸上谈兵?难道说偌大的国家无可用的将领了吗?
还真是,眼前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二十万大军的全军覆没,几乎赔光了所有的老本,此时偌大的京城连几匹像样的好马都找不到,士兵数量不到十万,还都是老弱残兵和退休人员,侥幸逃回来的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把敌军说的如何强悍厉害,这让本就士气不振的部队,还没打仗就被吓破了胆,害怕积极。
于谦心里明白,如果不能稳定军心,这仗还没打就已经败了,虽说代理皇帝不是胆小之人,却也摇摆不定,随时都有可能改变主意弃江山撤退。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场不可能会打赢的仗。
于谦虽然是个文官,但绝不是无用的书生,他对兵法也颇有研究,在排兵布阵上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他沉思不语,仔细研究过军事布防图后,下达了第一个命令“即日起,奉命征调如下部队赴京守卫。”“各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按时赶到京城布防,如有违抗,军令必斩!”
这些部队虽然有十余万人,但大多数是预备役和后勤部队,主力部队已经全军覆没了,想要保卫京城,只能靠这些人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兵解决了,随之而来的又一难题就是粮草,京城人口众多,如果被蒙古军长期围困,就需要储备充足的粮食。
在通州有个大粮仓,储存了数百万仓米,够京城的人吃一年的,但是想要安全的运到京城却很难。耗费大量人力不说,还有可能在运输的途中遇到敌军的骑兵,兵力本就不足的京城,是如何也调不出军力护送粮草的。
这在别人眼里难以解决的困难,对于谦来说轻易的就解决了,这就是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于是他下达了第二道命令“所有受招军队进发时应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粮,并运送到京城。”
于谦完美地把调兵和运粮两个问题合并为一个问题解决了。
力挽狂澜者皆智勇兼备,缺一不可。
随着各路人马的到来,京城兵力达到了二十二万,加上充足的粮食,人心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很多棘手的问题在于谦的努力下都得到了解决,只剩最后一个大麻烦,就是如何营救皇上了。
说来作为皇帝的朱琪镇还真是可怜,对于现在的文武百官都巴不得他死在战乱中,没有一个人诚心实意的想救被俘的他,除了他的皇后。朱琪镇被放弃了,大臣们纷纷推举代理皇帝朱祁钰正式称新帝,定年号为景帝。
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一日敌军兵临城下,马蹄卷起漫天尘土呼啸而来。
面对敌人嚣张的气焰,于谦并没有选择坚守不出,而是厉声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迎敌!”紧接着第二道命令“锦衣卫巡查城内,凡查到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九门为京城门户,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
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阜成门,八门分别都派了将领把守,只剩下最为重要的德胜门了,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于谦安排了自己亲自守护。
紧接着于谦又接连下了几道命令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大军开战之日,众将帅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这是豁出去了,拼了,不胜,就死!
于谦无所畏惧的看着这些被他震惊到的人,说“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敌人已经兵临城下,国家危在旦夕,我们还有什么好顾虑的,此战若败,大明必蹈前宋之覆辙,我们还有何颜面去面对天下之人!”
于谦穿着沉重的铠甲第一次走上战场,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出战,根本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敌军发动了进攻,目标就是于谦身后的德胜门。
于谦让士兵佯装神色慌张,似乎对于敌军的到来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再者敌军的首领先入为主,认为大明的主力军已经被消灭,京城兵力空虚,占领京城如同探囊取物。然而他却不知道,正是因为他的草率和轻敌,让自己的亲弟弟陷入了大明早已埋伏好的圈套里,他的弟弟连德胜门的边都没摸到,就被大明埋伏好的神机营打的措手不及,等待他们的是神机营复仇的火枪。
神机营的士兵以民房为据点,开凿枪眼,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各个方向射击敌军骑兵。敌人的骑兵在民居之间根本无法行动,只能被当成活靶子,敌军的骑兵如同困兽一般抓狂,他们疯狂地挥舞着马刀,却根本找不到目标,无法进攻,很多人都被当场击毙,只有极个别的人丢弃了马匹逃跑了,而敌军首领的弟弟也被神机营的乱枪打死了。敌军的首领等来的不是胜利的喜讯,而是全军覆没,亲弟惨死的噩耗。
首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愤怒的下达了所有骑兵对京城九门同时发动总攻的命令。自己也亲自指挥骑兵发动最后冲锋,目标——安定门,他自认为安定门是最为薄弱的,然而上天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守安定门的将领不但不是个好拿捏的软柿子,反而是块又硬又难啃的坚硬无比的石头——石亨。新仇旧恨一起算,一雪前耻的时刻就在眼前。石亨还没有下达军令,他的侄子石彪挥舞着巨斧就冲进敌军的队伍,,横冲直撞,左右开弓,大肆砍杀敌军士兵,先锋都冲了,小兵也不甘示弱,见人就砍,把敌军打的是落花流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仓皇的逃跑了。
保卫自己的家园,守护自己的亲人,当无路可退,只能杀出血路时,你就会发现自己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勇气,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时,他还有什么可怕的,此时的明军士兵就是这样无所顾忌,奋勇杀敌。
这场决定历史的战争,以大明朝的胜利告终。北京保卫战创造了一个力挽狂澜的奇迹,而这个创造奇迹的人就是于谦。
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从兵临城下到破敌千里,无论局势多复杂,前路多凶险,前景多黑暗,只要不放弃希望,一直坚持下去,总会拨开云雾见月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