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织到医学再到数学,这些女科学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尽管他们的道路上有重男轻女的障碍。
在古代,女性受教育并不容易。即便是会读书会写的人,传统上也大多是阅读教自己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妻子或
母亲的
书,或者通过学习
文学
来塑造自己的气质。然而,许多女性仍然努力学习科学,并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这些
女科学家从未得到过与男性同行
相同的认可:关于她们成就的详细记录很少;有的不能发表自己的作品;历史文献记录了一些妇女仅仅是他们丈夫的妻子,省略了自己的名字。尽管有这些障碍,他们的贡献至今仍被人们铭记。
一,发明家、织布大师陈宝光的妻子
陈宝光之妻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的一名纺织工人。她的配偶陈宝光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史书记载她只用了夫名。根据
西都杂记
(《西京杂记》),一部完成于晋朝(265-420年)的历史记载,陈宝光的妻子有一个可以生产精美丝绸锦缎的精密纺织机。织锦一件需要60天,价值1万
钱
(1
钱
大约可以买1公斤大米)。权势重臣霍光聘请她制作这种
纺织品,
霍的妻子用这些东西贿赂宫廷御医淳于衍毒害皇后。没有进一步的记录证明陈宝光的妻子是这些纺织机器的实际
发明者,但今天她被广泛认为对纺织工业做出了巨大的技术贡献。
在中国妇女报2021年的一篇文章中,北京科技大学科学史学者张美芳称赞陈宝光的妻子是一位“传授织造技术,改进提花织机”的工匠。
二,解剖学先驱张秀谷
张秀
谷
出生于南北朝时期(420-589)的安徽省,早年随父学医。长大后,她嫁给了另一位名叫唐赐的医生,夫妻俩一起行医为生。有一年,家乡爆发瘟疫,唐某临终前请张某剖腹探病。张同意了。但在她解剖了唐的尸体,确定了受感染的器官并记录了症状后不久,她就以毁尸罪被捕并被判处五年徒刑。她的事迹被载入《南史》审理张案的判官顾霁之
传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没有记录显示张的行为是否有助于治愈瘟疫。
三,妇科医生谭允贤
谭允贤,出生于明代(1368-1644)医生和官员家庭,从祖母学医。结婚后不久,她就患上了
中医
所说的“气血失调”,经常表现为虚弱、乏力、出冷汗等各种症状,于是她开始调理自己。生了四个孩子后,每当孩子生病时,她也同样让他们康复。渐渐地,她的名声在她的社交圈子里传开了。那时候,女人生病了,有的不愿意给男医生看病,这是为了按照封建礼教与男人保持距离。谭治好了很多求助于她的女性患者。50岁时,她写道
《女医杂言》是一本医书,记录了31种
妇科
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包括月经不调、不孕、产后疲劳等。由于当时很少有女人出书,所以是她的儿子帮她抄写手稿付印的。谭在93岁时去世,比她同时代的大多数人都长寿。2016年,谭氏的故事被改编成星光熠熠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
。
四,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贞仪
王贞仪,清代(1616-1911)天文学家、数学家。小时候由文人和官员抚养长大,王女士沉浸在祖父的大量藏书中。涉猎广泛,她很快对天文、地理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几岁的时候,她去旅行带着家人走遍大半个国家,见识社会,获得各种体验(包括向一位蒙古将军的妻子学习骑马射箭),这在她那个时代的年轻女性中是很少见的。她25岁结婚,却没有放弃读书。虽然她年仅29岁就因病去世,但她在学术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天文学方面,她写了一篇解释月食形成的文章。在数学方面,她撰写了《勾股三角解》一书,总结了直角三角形各边的关系,并寻求了中国古代学者与西方学者研究这个问题的共性。话题。她还简化了乘法和除法,让初学者更容易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