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群雄纷纷举起造反大旗,反抗暴秦。其中,最主要的两大势力为项羽和刘邦。
从兵力和战斗力来说,项羽是远远胜过刘邦的,那为什么最后项羽没有干过刘邦,反而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将天下拱手送给了混混出身的刘邦?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项羽的性格是极其傲慢,残暴,爱面子,狂妄自大,这样的性格注定他在造反的路上走不长远。反观刘邦,虽无大才能,但知人善用,肯听劝,也有大格局,注定他是这场争斗的胜利方。
项羽小时候不爱学文,只爱习武。剑术学习了两年,又不学了,项梁问他原因,项羽告诉叔父项梁:学文也就记个姓名用,剑术也不过是单打独斗的本事。学了这两样有什么用呢?所以我才不想学。我想学的是做万人敌的本事。从项羽的回答就可以看出来
项羽性格浮躁,没有谋略,顶多当个大将军,这样注定成不了大事。
项羽本来是有机会干掉刘邦,这样天下就是他的。可是因为他的自负,爱面子,耳根子软,导致白白放过了这么好的机会。项羽驻军新丰鸿门,因范增的挑拨及曹无伤的诬告对刘邦一肚子气,想要出兵收拾他。但在叔叔项伯的说情下,又改主意了,决定不杀刘邦。于是刘邦早早来鸿门向项羽谢罪,说尽好话,两人尽释前嫌。项羽邀请刘邦一起饮酒,在酒席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这个人爱面子,看在刘邦主动赔罪且求饶服软的份上,认为刘邦不敢和他作对,于是无视范增,放过了刘邦。知道项羽没有指望后,范增派出项庄帮忙,让项庄在席间舞剑,趁机杀掉刘邦,这就是著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能也是刘邦运气太好了,不仅有贵人项伯相助保护自己,还有忠心耿耿的将军樊哙相救,才顺利回到了灞上。
项羽的滥杀无辜让他失去了人心。在章邯的二十万大军投降项羽后,项羽还是杀了这些降军。项羽在攻入咸阳后没有想着稳定民心,杀了子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百姓对其寒了心。而同样的刘邦在攻入咸阳后,在樊哙、张良的劝说下严厉治军,废除秦朝的严峻刑法及苛捐杂税,并与百姓约法三章。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刘邦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都希望他能当关中王。这个就是格局的不同,项羽的目光太狭隘了,没有远见,也注定会失败的。
项羽是楚国人,起义的口号也是为了楚国。照理说在天下没有大定之前,项羽对待楚王熊心应该是礼遇有加,起码在明面上要做到尊重楚王。但是项羽太心急了,早早的杀掉了熊心,让刘邦有了鼓动天下人反对项羽的借口。这个就是项羽不聪明的地方,给了别人攻击他的理由。
所以,综上所述,项羽是没有办法干掉刘邦的,他的性格决定了造反之路走不长远。即使没有刘邦,也会有其他人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