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唐玄宗李隆基过了开元盛世之后,逐渐在安乐的生活迷失自我,不再明鉴,沉迷声色舞乐,不理朝政;李林甫为人精明干练,懂得吏治,又会逢迎玄宗的意愿,所以逐渐大权独揽,在玄宗后期,掌握朝政大权长达19年。
李林甫崭露头角
:李林甫也不是白手起家,他是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从小就生在官宦世家,且精通音律,开元年间改任太子中允。开元十四年(726年),李林甫得到宇文融的引荐,被授为御史中丞,后历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自此跻身于当时的权力中心。他生性阴柔,精于权谋,与宫中宦官、妃嫔交情深厚,对玄宗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能符合玄宗的意旨,深得赏识。当时,武惠妃宠冠后宫。唐玄宗非常宠爱她的儿子寿王李瑁,对太子李瑛则有所疏远。李林甫通过宦官干谒武惠妃,表示愿意尽力保护寿王。武惠妃非常感激,暗中对他进行帮助。
李林甫党同伐异
:起初李林甫与张九龄、裴耀卿等人不合,就时不时地在玄宗身边说他们的坏话。最终在李林甫的一步步操作下,张九龄等人逐渐被排除在权力中心外。李林甫对于玄宗喜欢的文臣武将,表面上都多加推崇,但是背地里都在陷害他们,致使玄宗身边没有可用之人。其他谏官觐见,都被李林甫处置掉,自此无人再敢进言,且李林甫说了一个比喻,仪仗队的马站着不说话,能吃上三品以上的草料,一旦嘶鸣那么就不会再被使用,后悔都来不及,朝中更加人人自危,无人敢言,自此朝中都是李林甫的人。
李林甫大权独揽
:后来,李林甫发现同平章事陈希烈受到玄宗宠爱,而且柔顺奸佞,容易控制,所以就举荐他为宰相,但是实际上所有事都是李林甫做主,只是去陈希烈那里签个字就行。后来李林甫都可以在家办公,他独揽大权长达十九年,玄宗还沉迷于女色歌舞,以为天下太平无事。李林甫独揽大权导致天下大乱,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