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她是宋仁宗最宠爱的妃子,病逝后被追封为皇后,却被后世指责
创始人
2025-08-01 05:02:52
0

宋仁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仁德皇帝之一,但他也是有宠妃的。他的宠妃就是张贵妃。宋仁宗的妃子里有两个张氏,第一个张氏是名将张美的孙女,在仁宗选后时入了后宫,宋仁宗想立张氏为皇后,可是刘太后(刘娥)不准,于是立了郭氏为皇后。而张氏只当了个美人,年轻轻地就病故了。

第二个张氏就是本文的主角,不但当了贵妃,还被宋仁宗追封为“温成皇后”。

张氏祖籍江南,后来迁往河南永安。她的父亲张尧封,中过进士,在当石州推官时病故。她的叔叔张尧佐到四川当官,她的母亲钱氏求小叔子收留自己一家孤儿寡母,可是张尧佐一点都不帮助寡嫂和侄女,在路途遥远推辞,绝不收留寡嫂和侄女。

钱氏一个寡妇养不起孩子,就把女儿送入皇宫当宫女了。张氏从小在章惠皇后(宋真宗的妃子,宋仁宗的养母杨氏)身边当宫女。没想到张氏竟一路顺风地成为宋仁宗的宠妃。运气到底的孤女就这样逆袭成功了,是不是要感激她叔叔的刻薄寡恩不收养?

成为宠妃的张贵妃以德报怨,待她叔叔张尧佐非常好,让张尧佐从小官升到从二品大员。张贵妃经常为叔叔张尧佐求官,一日,宋仁宗上朝时,张贵妃送仁宗至殿门,含情脉脉地对宋仁宗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宣徽使指的是张尧佐。)

仁宗答道:“爱妃放心好了!”

可是到了朝堂,宋仁宗正准备下达任命张尧佐的诏书,包拯就表示反对,还很激动,唾沫都溅到宋仁宗脸上。宋仁宗是明君,自然要听忠臣的,他不得不收回了成命。

等宋仁宗回到后宫,张贵妃殷勤地迎上前去,想问问事情如此。宋仁宗无奈地说:“包拯反对,他的唾沫都溅到朕脸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

虽然张尧佐没有得到他想到的官,可是他凭着侄女是宠妃也当了很大的官,当初拒绝养寡嫂侄女,现在会不会心中有愧?

张贵妃八岁入宫,是很不容易的,从小就在学会看人脸色,在复杂的深宫里生存下来。当然这些也锻炼了她的心智,聪明美貌的她不但活了下来,还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史书上说她特别聪明机智,会讨皇帝欢心。

我们看看张贵妃的简历。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之前,张氏累封清河郡君。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张氏生皇三女安寿公主。十月,她晋封才人。

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十二月,张氏进封修媛。

庆历二年(1042)五月,张氏的大女儿安寿公主薨逝。张氏生了皇四女宝和公主。

庆历三年(1043)七月,张氏的二女儿宝和公主薨逝,张氏被降为美人。到了年底,张氏生了皇八女幼悟。

(张氏被降为美人是她自己要求的,因为她生病,说自己不漂亮,要求下降。这真是“退步原来是向前”。)

庆历八年(1048)十月,张氏晋封为贵妃。  至和元年(1054)正月,张贵妃薨逝,年仅三十一岁。宋仁宗很伤心,追封她为温成皇后。六月,宋仁宗追封温成皇后(张贵妃)的父亲张尧封为清河郡王,母亲曹氏为齐国夫人。

嘉佑三年(1058)九月,张贵妃的叔叔宣徽南院使张尧佐病故,追赠太师。

从来宠妃活不长,情深不寿,张贵妃也不例外,三十一岁就香消玉殒了。张贵妃生前极受宠爱,生活待遇仅次于曹皇后。

张贵妃喜欢吃江西的金橘,宋仁宗就命人到江西运金橘给她吃,于是金橘就在东京饮食市场上红火起来了。

张贵妃也恃宠生娇,有一次出去游玩,张贵妃向宋仁宗闹着要借用皇后的车盖用用。宋仁宗当然不同意,这是僭越礼制,皇后也不会答应,就是故意给她出难题,推说:“你自己去借借看。”

没想到曹皇后竟然答应了,还没有不悦之色。张贵妃很开心地向宋仁宗说起这件事,宋仁宗却板起面地教训她说:“国家文物仪章,上下有秩,汝张之而出,外廷不汝置。”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国家的东西使用是有规章制度的,上下有序,你用皇后车盖招摇出宫,公卿大臣不会放过你!

于是聪明的张贵妃就放弃了用皇后车盖出行。

有一次,张贵妃戴了一头名贵珍珠,宋仁宗看了不爽,觉得太奢侈,怕民间学习,就故意当着很多后妃的面说:“你戴了一头白花花的东西,像服丧似的,真不好看。”张贵妃觉得没面子,以后还不戴名贵珍珠了。

由此可见,虽然宋仁宗宠爱张贵妃,还是有节制的。可是在张贵妃病故后追封她为皇后,却被后世指责,这是因为什么?因为当时宋仁宗的皇后曹氏还在世,这就成了“生死两皇后”。

“生死两皇后”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奇葩之事,而且这件奇葩之事竟发生在仁德皇帝宋仁宗身上。

相关内容

苏国辉任厦门市思明区代区长
近日,苏国辉正式担任厦门市思明区代区长这一重要职务。苏国辉凭借其丰...
2025-08-01 12:36:34
马斯克至今未注册“美国党”
马斯克作为科技界的传奇人物,在诸多领域展现出非凡影响力。然而,至今...
2025-08-01 12:36:10
原创 ...
刘渊,不要看错了,不是李渊,跟唐高祖李渊不是一个人,虽然名字都有一...
2025-08-01 12:34:26
万盛播州界石刻加固保护工程...
2024年11月13日,重庆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万盛播州界石刻加固保...
2025-08-01 12:34:19
原创 ...
1936年的西安事变,孙铭九凭借勇气和智慧活捉了蒋介石,成为历史的...
2025-08-01 12:34:12
3175件!新疆开展单次最...
央广网乌鲁木齐11月14日消息(记者郭璁悦)让文物“走出”库房,“...
2025-08-01 12:34:11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位帝王都有其独特的形象与传奇。荧幕上的青年李世...
2025-08-01 12:33:47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以及...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以及它们的历史故事:西周利簋 利簋:西周青...
2025-08-01 12:33:15
原创 ...
了解宋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积贫积弱”。虽然经济和文化比较繁荣...
2025-08-01 12:33:06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吕伯奢一家惨遭灭门,凶手曹操差点遭到报应,死在陈宫手里。 要不是陈宫觉得自己是追随曹操而来,杀了他有...
原创 曹... 汉室将倾,已经成了不可改变的历史洪流。 也许曹操最开始的确想中兴汉室,但慢慢发现汉室无救之后,也就开...
原创 秦... 兵马俑的出土地在骊山,提起这个地名,想必很多人会联想到那位自称功高三皇德高五帝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帝...
原创 清... 在清政府最后统治中国的这三年,其中所有的军政大权都集结在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的手上,上任以后,为了...
原创 阿...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1498年,卡斯蒂利亚女王 伊...
原创 给... 三国时期的人,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喜欢折腾。不管是家大业大的孙家,还是喜欢盗墓的曹家,亦或...
原创 满... 在完成了雍正登基这一重大事件以后,邬思道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只能选择离开京城。按照道理作为新朝的功臣...
原创 宋... 声明: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宋史》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各位...
原创 大... 前言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听到这句话,你会想起谁?三年时间横扫大漠,瓦解盘踞大漠几十年的匈奴王庭,...
原创 考... 墓主为了防止盗墓贼盗墓,在墓中放置了各种各样的机关,这些机关轻则让盗墓贼伤筋断骨,重的可能直接要了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