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洗礼的清朝,被英国揍得满地找牙,割地赔款。外强中干的清政府,终于在世人面前暴露了虚弱不堪的真实实力。清朝注定进入了多事之秋。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爆发,之后迅猛发展,1853年攻占了清朝的第二大城市南京。惶恐不安的清廷不得不请汉族大臣出山,以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晚清三杰开始了他们文人带兵的生涯,晚清三杰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位汉族大臣,他们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
晚清三杰
太平天国运动仅仅发展了两年,便占领了东南半壁江山,与清政府分庭抗礼。当时清政府的所谓国家正规军,即八旗兵和绿营兵,在镇压太平军的战斗中的表现不可恭维。面对内忧外患,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八旗和绿营兵已经不堪重用。外国列强和太平天国相比,外国侵略者只是找清朝要点好处,就暂时休兵了。但是太平军要革清政府的命。
两害相较取其轻,攘外必先安内。太平军气势如虹,组织北伐军直逼北京。清廷被迫南北开战,咸丰皇帝听从了肃顺的建议,命令汉族大臣办团练,镇压太平军。被清廷压制了两百年的汉族集团终于重新走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彭玉麟、刘坤一等为代表的汉族地主武装经过和太平军十余年的浴血奋战,反复拉锯,终于在外国列强的配合下剿灭了几乎改天换地的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军
曾国藩成了太平天国的掘墓人
曾国藩(1811-1872),
湖南湘乡人。曾国藩27岁那年考中了进士,从此成了在京的国家公务员,十年之内连升七次,成了二品大员。如果不出意外,曾国藩会混到退休,成为历史长河中籍籍无名的普通官员颐养天年。但是,时代赋予了曾大人神圣的使命。洪杨作乱给了曾国藩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机会。
1853年,回到湖南老家的曾国藩在衡阳练兵,组建了不同于八旗和绿营的军队。曾国藩效仿抗倭名将戚继光操练士兵。经过一年的时间,训练出一支17000余人的精兵,全军分为水军和陆军。1854年,曾国藩率领水陆大军17000人,挥师东进,湘军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战争生涯。
但是曾国藩开局不利,在岳州和靖港先后败于太平军。随后,湘军一路开挂、高歌猛进,先后取得了湘潭大捷、攻克岳州,从此太平军势力被赶出了湖南。湘军趁热打铁,收复了武昌、汉阳。湘军的下一个目标是九江,1855年,太平军名将石达开带领太平军在鄱阳湖打败了曾国藩的湘军,延缓了湘军的进度。
1858年5月湘军名将李续宾、杨岳斌率领水陆大军攻克了太平军重镇九江。1861年5月,湘军悍将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克了战略要地安庆,太平天国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1861年,已经成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坐镇安庆,全权指挥,制定了三路大军共灭太平天国的计划。这个计划是让曾国荃收复南京;左宗棠攻克浙江;李鸿章平定江苏。1864年7月湘军收复了南京,曾国藩集团终于剿灭太平天国,立下盖世奇功。
曾国藩
左宗棠收复浙江
左宗棠(1812年-1885年)湖南湘阴人。20岁那年考中了举人,后来没有考上进士。左宗棠收复新疆一事,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客观来讲,左宗棠的军事才能超过了曾国藩和李鸿章,就拿镇压太平军一事来讲,左宗棠很少打败仗。虽然,左宗棠和曾李二人,都靠着血腥镇压太平军,染红了自己的官帽子。但是左宗棠在后来平定回乱,收复新疆等一系列壮举成了梁启超眼中的“
五百年来第一伟人
”。
1852年,太平军兵锋直指湖南,意图打下长沙。湖南士绅个个吓得魂不附体,左宗棠进入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府,成了一名师爷。张亮基把所有守卫长沙的事务都交给左宗棠,左的所有建议几乎全盘采纳。太平军攻打长沙3个多月,长沙城始终攻不下,最后撤退。左宗棠为守卫长沙作出了很大贡献,守城之功奠定了他一生的功名成就。
左宗棠
1854年到1859年,这6年之间左右担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骆秉章也对左宗棠信任有加,左辅佐骆治理湖南,将湖南治理的井井有条,左经世致用的旷世奇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湖南成为镇压太平军稳定的大后方,从这方面来讲,左担任幕府期间,也间接策应了曾国藩的工作。
1860年,左宗棠在湖南招募了5000人,组成了“楚军”,从此开始了自己辉煌的戎马倥偬之旅。左宗棠最初招募军队,得到了曾国藩的支持,曾把手下将军魏光焘和其部下拨给了左。1861年曾保举左担任浙江巡抚,左终于成为封疆大吏,左从此专注剿灭浙江境内的太平军。1862年,先后攻克金华、绍兴等地。
左宗棠
1864年3月,左宗棠收复杭州,后克湖州,浙江全境被他平定。后又赴江西、福建追击太平军余部,太平军名将侍王李世贤和康王汪海洋部,都被左一一歼灭。1866年,左完成了镇压太平军的最后一战。清廷封左宗棠为恪靖伯。
李鸿章收复上海和江苏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安徽合肥人,是晚清三杰中最年轻的,也是活得最久的。24岁那年考中进士,他的父亲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入曾国藩门下,李成了曾的弟子,所以曾李二人源渊很深。
1853年李鸿章回乡办团练,开始了镇压太平军的军事征程,被人称为“
翰林变绿林
”。李鸿章在安徽与太平军交战5年,小有成就,1855年10月收复庐州(合肥),1856年攻克安徽巢县、和州。1857年李鸿章父亲李文安去世,李鸿章不得不为父亲守制,暂时结束了其军事生涯。
李鸿章
1860年,太平军第二次打败了江南大营,清朝的绿营兵退出了历史舞台。江苏、浙江的大片土地被太平军占领。1861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挥师上海,江南豪绅地主,派人找到曾国藩。曾国藩让李鸿章回乡,李正式组建了淮军。李鸿章迎来了自己的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他麾下的淮军与湘军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鸿章的淮军在上海挡住了太平军的攻势。1862年淮军最终攻克常熟、太仓、昆山等地,1863年11月淮军打下苏州,1864年,攻克常州,江苏全境基本平定。李鸿章受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
晚清三杰剿灭大乱,为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续命五十年。他们在以后的岁月里,继续兴办洋务,发展军事力量,抵御外国侵略者等,在晚清政坛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