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世界里,猛将云集,但谋士很少,这也不难理解,梁山好汉论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很多都是不读书的大老粗,由于文化水平所限,梁山好汉在认知方面,是水平低下的,在觉悟方面,更是无从谈起。用前中国首富马云的话来说,梁山只讲义气,而没有一个远景和目标,终究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马云慧眼独具,所见皆一针见血,梁山的确没有什么远景,唯一的愿望,仅仅就是盼着朝廷诏安而已,这样的认知,如何撑得起梁山好汉的未来?
实际上对于招安一事,一些好汉是持反对意见的,就连军师吴用也对诏安一事,不以为然,但本着兄弟情义为上,大哥就是再生父母的思想,即便有些微词,也在忠君思想的感召下妥协了。
用鲁大师的话来说:如今满朝文武,俱为奸邪,蒙蔽圣聪,直把洒家的直裰染作造了,怎杀洗得干净!
行者武松也曾在节日宴会上当众指责宋江:哥哥日诏安,夜诏安,不怕寒了弟兄们的心吗?
只可惜鲁武两人人微言轻,又非宋江的心腹股肱,以他们在梁山的地位,是无法对决策的意见构成影响的。
但有一人,号称“智多星”,资历很老又足智多谋,这个人就是军师吴用,那么他的意见对宋江是会有些影响的吧?只可惜的是,吴用作为梁山唯一的智谋之士,居然也默许了宋江的诏安计划,大概吴用也觉得,宋江的招安之心不可动摇,规劝了也没啥用,还有可能会影响宋江的猜忌,对自己不利吧?
既然吴用也看透了诏安的本质就是悲剧,那么为什么不卷铺盖走人?那是因为吴用一直都是宋江的死忠粉,和花荣、李逵一样,明疾不可为而为之,吴用心中的郁闷,又有几人能知?
无论三国还是水浒,多的都是吴用这种忠心耿耿的人,如果说吴用是宋江的死忠粉,那么诸葛亮就是刘备的死忠粉,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曾深深感动了诸葛亮,为了报答先帝之恩,诸葛亮临危受命,扛起大旗,为了完成先帝的遗愿,诸葛亮殚精竭力,死而后已,明疾不可为而为之,北伐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从这一点来看,吴用和诸葛孔明一样,都是对主子忠心耿耿之人,此外,两人都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之辈,吴用为梁山设计,不但连战连捷,还为梁山招募了一批智谋之士,大大充实了梁山的实力,而诸葛亮几乎以一己之力,帮助刘备打开局面,使蜀汉政权有了归属之地。
那么吴用的智谋与诸葛亮相比若何?谁会更胜一筹呢?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更厉害,但实际上吴用的智谋也是有过人之处的。
首先,在看人上,吴用还是很准确的,他一眼就看出高俅这人生得蜂目蛇形,是个转面忘恩之人,力劝宋江不可轻信此人。可惜宋江做官心怯,一意孤行,并没有采纳吴用的计议。而诸葛亮失街亭,全因看错了马谡这个人,两相一比较,我们就能看见吴用在“观人术”上,未必逊色于诸葛亮。
第二,吴用计谋与诸葛亮相比,更加狠毒,从他智赚卢俊义上山,弄得卢俊义家破人亡这件事上来看,最大的感触就是吴用的计谋真的够毒,虽然说兵不厌诈,但是用这种方式害死卢俊义全家,又于心何忍呢?在用计之狠毒上,吴用是超过诸葛亮,可与三国著名的毒士贾诩看齐了。
除此两点之外,说到兵法韬略及行军布阵,以及政治统筹等方面,吴用又去诸葛亮远甚,综合来看,吴用的智谋和诸葛亮相比,还不在一个档次上,只能说在有些与谋略相关的单项指标上,吴用的确有过人之处,不容小觑,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
那么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