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永乐大学士:“与皇帝共治天下?我们只是陛下的打工人!”
创始人
2025-07-31 17:32:40
0

公元1402年,刚刚登上皇位的朱棣大肆屠杀建文帝朝臣,以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为首的文官集团都遭到了血腥清洗。

然而朱棣接下来就遇到一个难题,文官都杀完了,谁来给自己干活?

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朱元璋说过

明朝是与百姓共治天下,而不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前半句是否正确暂且不说,这后半句倒是非常正确。

士大夫在明朝不仅无法与皇帝“共治天下”,甚至有性命之忧。

尤其是朱元璋、朱棣父子在位期间,身处帝国中枢的文官们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才能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本文将以永乐朝第一批内阁大学士的履历,讲述永乐朝文官的命运。

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之下,一步不慎,就会掉入万丈深渊。

本文约4000字,阅读需要8分钟。

一、胡俨——及时出局,高寿善终

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在洪武年间就已设立,当时只是皇帝身边的秘书,“备顾问而已”。

朱棣登基以后,选拔七人进入内阁,协助朱棣处理政务,始开内阁参预机务之制。

这七人分别是胡俨、解缙、黄淮、金幼孜、胡广、杨士奇、杨荣,他们基本都是洪武末年至建文年间入仕,原有官职并不高。

朱棣选择他们进入内阁,自然是要培养自己的嫡系幕僚,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个位置。

胡俨,江西南昌人,举人出身。建文年间任桐城知县,被练子宁举荐,召入京师。

很不巧的是,此时已是建文四年,等胡俨接到调令来到京师,燕王已经渡了江,江山即将易主。

胡俨对建文帝这个上司并没有什么感情。他的举荐者练子宁被朱棣列入奸党,株连九族。

而胡俨不仅没有被波及,反而因为和解缙是好友,再次获得举荐,一步登天进入内阁,参预机务。

胡俨学问渊博,但是为人却不够机灵,朱棣对他不太满意,永乐二年就将他调任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大学校长,胡俨在这个位置上倒是很称职,大力整顿学风,朱棣对此颇为满意。

明朝迁都北京后,胡俨又改任北京国子监祭酒。

在当了整整二十年国子监祭酒后,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胡俨升任礼部侍郎。

然而没过几个月,由于明仁宗朱高炽驾崩,胡俨主动请求致仕,回乡养老。

正统八年,胡俨以83岁高龄去世。

二、解缙——结局最凄惨的大才子

在永乐七学士中,解缙的知名度是最高的,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也是旷世巨著《永乐大典》的主编。

但是在明朝最高权力场上,仅仅有才华是远远不够的。

解缙最大的悲剧恰恰就是他以为自己只要有旷世罕见的才华,就能无所畏惧。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自小就以神童闻名,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当时正值朱元璋清洗淮西勋贵,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而年轻气盛的解缙向皇帝上奏了万言书,力陈皇帝应行善政,又给李善长辩冤。

朱元璋倒也是个惜才的皇帝,虽然不喜欢解缙说的话,但看在他是个才子,便让他回乡读书,磨砺棱角,还让解缙十年后再入朝为官。

解缙从洪武二十四年回乡读书,至洪武三十一年,尚未满十年之期,而朱元璋就先驾崩了。一心求官的解缙主动进京,却被建文帝贬到甘肃当小吏。

建文四年,即将倒台的建文帝听取礼部侍郎董伦的意见,将这位大才子召回南京。

然而解缙已经无意再为建文帝效忠,在燕军进城后,他主动投靠朱棣,并为朱棣撰写了登基诏书,成为朱棣身边的新晋宠臣。

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朱棣一直都不太喜欢长子朱高炽,对二儿子朱高煦更为中意,因此在立太子一事上踌躇良久。

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大学士解缙及时送上了三个字——好圣孙(朱高炽长子朱瞻基),促使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皇子,封朱高煦为汉王。

从此解缙就被牢牢地绑在太子一系的战车上了。骄横跋扈的汉王对东宫的人非常看不惯,一有机会就在父皇面前攻击太子。

而解缙自认有太子当靠山,就要为太子冲锋陷阵,日后也能有个“从龙之功”,因此他多次向朱棣进言汉王太过跋扈。

其实汉王能有如此嚣张的气焰,离不开朱棣的有意纵容。而解缙攻击汉王的举动,让朱棣对解缙逐渐失去了好感。

永乐五年,解缙被贬到交趾,离开了帝国权力中枢。

三年后,解缙回京述职,恰巧朱棣不在南京,解缙就私自去见了太子,被汉王抓住了把柄。

朱棣回京后,汉王狠狠地告了解缙一状,还借机抓了一堆官员。

解缙就这样走到了末路。永乐十三年,在朱棣的授意下,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将解缙埋在雪堆里冻死,时年47岁。家人被流放到辽东,正统元年才获释。

在距离解缙枉死的五十年后,明宪宗下旨为解缙平反,追谥文毅。

解缙才高八斗,但是恃才傲物,与同僚的关系颇为紧张,在汉王准备诬陷解缙时,平日被解缙嘲讽过的官员纷纷站出来落井下石。

讽刺的是,在解缙下狱后,这些人也被汉王以解缙同党的罪名抓进诏狱,不少人都死在诏狱中。

三、黄淮——入狱十年,高寿善终

黄淮,永嘉人,洪武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朱棣登基后,黄淮和解缙一起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和解缙一样,黄淮在太子汉王之争中,选择站在太子一方,主动上书建议立嫡立长,由此被汉王嫉恨。

永乐十二年,朱棣北征归来。太子迎驾迟到。汉王趁机告状。朱棣有意借机敲打太子,顺势将东宫属官抓了个七七八八,黄淮也在其中。

从永乐十二年到永乐二十二年,整整十年时间,黄淮都在诏狱里度过。

在太子与汉王争斗的岁月里,站在太子这一派的官员很多都有下狱的经历,不少人都死在诏狱里。

而黄淮熬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十年。在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后,黄淮终于获释,晋少保、户部尚书。

宣德二年,黄淮致仕。正统十四年去世,享年83岁。

四、胡广——为人圆滑,死于任上

胡广,吉水人,与解缙是同乡,建文二年状元。

建文二年的科举是建文朝唯一一次科举。当时朝廷正和燕王朱棣打得“热火朝天”,建文帝指责朱棣大逆不道,朱棣指责建文帝宗室。

在这一次科举中,作为应试举子的胡广在策论中答道:亲藩路梁,人心摇动。意为藩王嚣张跋扈,动摇人心,以此“赞赏”朝廷的削藩之举。

建文帝大喜,钦点胡广为状元。

值得一提的是,同科考生王艮本应是第一,只是长相不太周正,不得皇帝喜欢,所以让胡广捡了便宜。

而胡广在建文帝倒台后,果断和解缙一起迎接朱棣登基,倒是辜负了建文帝的“知遇之恩”。

胡广为人圆滑,能奉承朱棣,又擅长书法,颇得皇帝信任。

除此之外,胡广在太子、汉王的政争中,明智地选择了明哲保身,甚至在解缙入狱后,逼迫女儿和解缙的儿子退婚。

没想到胡广的女儿拒绝退婚,竟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此事传出,时人赞赏此女的贞烈,对胡广这种急于划清界限的行为颇为不齿。

然而在政治斗争残酷的明初,好名声远不如身家性命来的重要。方孝孺的才学天下闻名,在朱棣面前也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永乐十六年,胡广病死于任上,享年49岁,谥文穆,是明朝第一个获得谥号的文臣。

五、杨士奇——两进两出,晚年无能为力

杨士奇,江西泰和人,少年时家境贫寒。建文初年被选入翰林院,参与纂修《太祖实录》。

朱棣即位后,召杨士奇进入内阁,从此进入帝国中枢。

杨士奇为人谨慎,擅于应对,处理政务眼光独到,朱棣对他非常信任。

在永乐十二年东宫迎驾事件后,杨士奇为太子求情,将迟到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被朱棣下狱,不久又被放出。

永乐十五年,朱棣对嚣张跋扈的汉王失去了耐心,强令他就藩乐安。

太子一派的危机暂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从此能高枕无忧。汉王在乐安也没闲着,天天秣兵历马,虎视眈眈。

而朱棣晚年脾气也更加古怪,永乐二十年,杨士奇被抓进北京诏狱,理由是辅导太子有过失,不久又放了出来。

永乐二十二年驾崩后,杨士奇与杨荣、金幼孜一起成为明仁宗的心腹重臣,获赐“绳愆纠缪”银章。

宣德二年,汉王起兵造反,被明宣宗朱瞻基亲征平定。在回程路上,有人建议将赵王也一并拿下。

杨士奇力主不可,朱棣总共只有三个儿子,朱瞻基只有两个叔叔,难道要让作为孙辈的朱瞻基把爷爷的儿子们都赶尽杀绝吗?

最终朱瞻基听从了杨士奇的意见,放过了赵王一马,并将群臣弹劾赵王的奏章送了过去。

赵王也很识趣,主动上交了三护卫,解除了皇帝的后顾之忧,也让自己的子孙得以保住富贵。

事后明宣宗对杨士奇非常感激,如果不是他极力反对,那自己恐怕也要和建文帝一样被指责残害宗室了。

杨士奇晚年,太监王振乱政,仗着小皇帝朱祁镇的宠信,作威作福,三杨有心无力,皆不能制。

在杨荣和太皇太后相继去世后,杨士奇和杨溥势单力孤,再加上杨士奇的长子很不成器,暴虐杀人,言官弹劾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到内阁的案头。

虽然小皇帝没发话,但是杨士奇已经心力交瘁。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享年八十岁,追赠太师,长子下狱论死。

杨荣、金幼孜——毫发无损,完美通关

在电视剧《山河月明》中,杨荣在燕王朱棣即将登基时。主动提醒他

“先谒陵乎?先即位乎?”

这是明史的著名场景之一。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杨荣凭借这两句话成功获得了朱棣的注意力,成为日后大名鼎鼎的三杨之一。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建文二年进士。在永乐朝七位内阁大学士里年纪最轻。

杨荣性格机敏,处理政务眼光独到。朱棣与群臣争执不下时,杨荣都能点出要害之处。

和同僚金幼孜一样,两人的文学水平非常高。在朱棣北征期间,杨荣献诗,金幼孜献铭,朱棣龙颜大悦,倚为心腹。

有一天晚上金幼孜意外坠马,同行的胡广、金纯弃之不顾,只有杨荣带着他一起走回营地。在此后的几次北征中,朱棣都会带着两人随行。

比起在南京辅佐太子的同僚,杨荣和金幼孜无疑幸运很多。在永乐年间没有因为汉王的攻击而遭受牢狱之灾,反而能安然无恙地渡过永乐一朝。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在北征归途中突然驾崩。杨荣和金幼孜决定秘不发丧,将消息秘密送回北京,保证了政权平稳过渡。

宣德六年,金幼孜去世,追赠少保。

而杨荣作为三杨之一,一直活到正统朝,辅佐年幼的皇帝朱祁镇。

正统五年,杨荣在归乡途中病逝,享年70岁,是追赠太师,子孙世袭都指挥使。

结语:

在明初当文官,是个危险系数很高的职业。今日太平宰相,明日诏狱死囚。生死富贵,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朱元璋废丞相以后,朱棣又开内阁之制。在永乐朝之后,内阁逐渐变成了朝廷决策的中枢,然而权力已经远不如前朝的丞相了。

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这一“理想”,在明初残酷的政治斗争之中,已然变成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过士大夫所代表的士绅地主阶层仍然把握着明帝国统治的根基,从这一点上来看,明朝还远远没有达到与百姓共治天下的程度。

相关内容

苏国辉任厦门市思明区代区长
近日,苏国辉正式担任厦门市思明区代区长这一重要职务。苏国辉凭借其丰...
2025-08-01 12:36:34
马斯克至今未注册“美国党”
马斯克作为科技界的传奇人物,在诸多领域展现出非凡影响力。然而,至今...
2025-08-01 12:36:10
原创 ...
刘渊,不要看错了,不是李渊,跟唐高祖李渊不是一个人,虽然名字都有一...
2025-08-01 12:34:26
万盛播州界石刻加固保护工程...
2024年11月13日,重庆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万盛播州界石刻加固保...
2025-08-01 12:34:19
原创 ...
1936年的西安事变,孙铭九凭借勇气和智慧活捉了蒋介石,成为历史的...
2025-08-01 12:34:12
3175件!新疆开展单次最...
央广网乌鲁木齐11月14日消息(记者郭璁悦)让文物“走出”库房,“...
2025-08-01 12:34:11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位帝王都有其独特的形象与传奇。荧幕上的青年李世...
2025-08-01 12:33:47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以及...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以及它们的历史故事:西周利簋 利簋:西周青...
2025-08-01 12:33:15
原创 ...
了解宋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积贫积弱”。虽然经济和文化比较繁荣...
2025-08-01 12:33:06

热门资讯

原创 张... 张飞并不是电视剧里演绎的那样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相反也是一个心细的人,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张飞从来没有...
原创 上... 1949年7月17日,上海火车站,一列从北平开来的列车正缓缓驶入站内,从车上下来一名身形瘦削,行动干...
原创 盘... 第十位: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第一位国君赵肃侯的儿子。赵肃侯死后,魏国联合秦、齐、燕、楚...
原创 帝... 尧让舜,舜“让辟”丹朱(尧子),丹朱不肖,舜继天子位; 舜让禹,禹让辟商均(舜子)商均亦不肖,禹继天...
原创 自...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每一种文化的变迁都离不开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域、不...
原创 明... 众所周知,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里,皇帝是所有权力的中心,君权凌驾于一切之上。他们有自己专属的...
天灾降临:瘟疫阴影下的三国历史... 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各种瘟疫几乎连续不断。其中不少就发生于大动荡周期,故而很容易被成王败寇的历史...
原创 三... 北平太守公孙瓒在原版三国志11游戏玩家们脑海里的印象,就是没有赵云注定得完。尽管公孙瓒的个人能力,放...
原创 明...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我国古代的许多政权都会建立一个专门执行皇帝任务的特别机构,明朝的锦衣卫就...
原创 大... 战国初期100年时间里,魏国都是战国七雄中的最强国,战国中期更是率先称霸,实力遥遥领先于各诸侯国,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