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列宁到勃列日涅夫,苏联出现一种现象,高层逐渐与广大人民脱节
创始人
2025-07-31 16:32:31
0

大唐太宗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旨在表明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从古至今,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人民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有政治上的原因、有经济上的原因。

今天我们来讲另外一个原因:苏联脱离了人民群众。

苏联是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最终却走向了他的反面:

即脱离-人民群众,走向“权贵-治国”的体制。

“国家”这种人类组织形式的存在,有一个内在的诉求:

有国家,就一定有权力分配。

有权力的分配,就一定会出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有统治阶级,就一定会有因为权力的魔力出现的恋权现象。

所以一旦某个国家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不到位,那么掌握权力的那些少数人就一定会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形成小集体。

这就是所谓的“权贵-治国”。

1917年4月3日,列宁乘坐德国提供的专列,借道德国顺利归国,走上了艰难的回国夺权之路。

面对地狱级别难度的开局,列宁坚持梦想,绝不妥协,依靠自己的口才和主张逐步说服布党的小弟,布党人齐心协力开始在苏维埃内部占据上风。

而受沙皇残暴统治的普通工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听得懂列宁的主张,那就是结束战争,分土地。

列宁简单直白、肉眼可见的肉饼比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画的虚幻大饼更实在。

因此,短短半年内列宁在民意和苏维埃内部相继逆风翻盘。

俄罗斯人民终于和苏维埃站在了同一战线之上。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十月革命爆发,列宁领导的布党武装力量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

苏俄成立后,践行诺言,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归国有,交给了广大农民使用。

再往后的四年时间,列宁领导的苏俄和广大人民向死而生。

在丧失四分之三领土的惨烈局面下,最终上下用命,团结一心战胜了外国干涉军和国内叛军,赢得了内战胜利。

这时候的苏俄是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战争时期,尽管“余粮征集制”让广大人民群众苦不堪言,但为了照顾大局、一致对外,苏俄百姓也能体谅。

新政权的初步建立,俄罗斯这片冻土上的气象焕然一新。

在列宁的带领下,全国上下励精图治,共同努力建设这个新国家。

由于缺乏经验,苏联的组织结构在列宁时期遵循的是集体领导制。

这种制度正常运转的前提,是有列宁这种顶着国家缔造者、组织创始人巨大光环的人镇着场子。

尽管遵循集体领导制,但列宁的巨大威望足以保证下面的人听从他的意见,说白了还是列宁说了算。

一旦开国领袖离开,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争权夺利的现象就会出现。

早在列宁病重卧床时,斯大林为了夺取最高权力就创造了

“官僚等级名录制”

以这个制度为基础,斯大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保证苏联干部阶层特权的制度。

除了斯大林高超的权斗手腕,这套制度也让他获得了大批苏联干部的支持。

最终,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成为了苏联的第二任话事人。

在斯大林时代,官员特权有:

1、宅地权。

各级官员都有一处或几处位置极佳的别墅,特别是名胜地、风景区、海滨、避暑区。

2、特供权。

各级官员有特设的内部餐厅、商店,按照官阶享受相应待遇。

3、特教权。

高级官员的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专门培养和保送制度。

4、特继权。

高级官员的儿女可以继续享有父辈的别墅。

5、特卫权。

高级官员都配有专属警卫。

6、特支权。

高层官员在国家银行有特别户头,可不受限制地提取款项(这不就是苏联黑卡嘛)。

从这时起,苏联正式走上“权贵-治国”的道路,苏联高层开始和广大人民背离。

到了赫鲁晓夫时代,他全面否定了斯大林,同时也否定了斯大林的官员特权制度。

赫鲁晓夫是苏联第一个对腐败行为宣战的人。

但最终因为没有控制好力度,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权贵集团的利益,被自己亲手提拔的小弟勃列日涅夫抢班夺权。

勃列日涅夫的上台标着着,苏联全面腐败、彻底狂欢的开始。

他全面废除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恢复了斯大林时期的一切制度,包括恢复了官员任命制和终身制,以及干部特权制度。

赫鲁晓夫时期采用的官员轮换制度和任期制,一个干部在一个职位上一般干三到四年。

到了勃列日涅夫这里,只要活得够久,就可以一直干到死。

终身制嘛,活一天干一天。

在勃列日涅夫带头“消费”下,苏联官员特权泛滥成灾,苏联进入全员贪腐时期。

由于苏联的领导权没有血统维系,那就只能靠“自己人”和“小团体”支持。

因此,勃列日涅夫在苏共高层搞出了“同学会”和“第聂伯帮”。

勃列日涅夫举贤不避亲,不是自己的同学就是曾经在“第聂伯”的老部下,他们全都身居高位。

当苏联高层代表自己(小团体)的利益,脱离了人民利益后,苏联就由一个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国家,变成了以自身利益为核心的“家天下”。

因此,从苏联的前四任领导人来看,会有这样一个现象:

当列宁得知人民在修铁路时,他会扛起一根木头,带领战友们把它抬去工地和人民一起修路;

当斯大林得知人民在修铁路时,他看着脚边的木头没有抬,只是沿着新修的铁路巡视了一番;

当赫鲁晓夫得知人民修建铁路钢轨不够用时,他下令把前面铺好的铁轨拆下来,再铺到后面去;

当勃列日涅夫得知人民修铁路时,却躲在车厢里,放下窗帘,命令手下摇晃车厢,假装火车在前进。

这几段话揭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那就是从列宁到斯大林,再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苏联的最高领导层已经和广大人民群众脱节,高层与人民之间出现了无法跨越的鸿沟。

当苏联高层和人民的关系紧张时,就大大减缓了计划经济的运转,使得苏联的病症进一步恶化。

最终,苏联的内部矛盾在经济、政治、思想的互相推动下不断发酵。

在勃列日涅夫之后的时代,苏联的“权贵化”道路终于积重难返。

相关内容

苏国辉任厦门市思明区代区长
近日,苏国辉正式担任厦门市思明区代区长这一重要职务。苏国辉凭借其丰...
2025-08-01 12:36:34
马斯克至今未注册“美国党”
马斯克作为科技界的传奇人物,在诸多领域展现出非凡影响力。然而,至今...
2025-08-01 12:36:10
原创 ...
刘渊,不要看错了,不是李渊,跟唐高祖李渊不是一个人,虽然名字都有一...
2025-08-01 12:34:26
万盛播州界石刻加固保护工程...
2024年11月13日,重庆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万盛播州界石刻加固保...
2025-08-01 12:34:19
原创 ...
1936年的西安事变,孙铭九凭借勇气和智慧活捉了蒋介石,成为历史的...
2025-08-01 12:34:12
3175件!新疆开展单次最...
央广网乌鲁木齐11月14日消息(记者郭璁悦)让文物“走出”库房,“...
2025-08-01 12:34:11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位帝王都有其独特的形象与传奇。荧幕上的青年李世...
2025-08-01 12:33:47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以及...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以及它们的历史故事:西周利簋 利簋:西周青...
2025-08-01 12:33:15
原创 ...
了解宋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积贫积弱”。虽然经济和文化比较繁荣...
2025-08-01 12:33:06

热门资讯

原创 樊... 准确来说,樊哙是吕雉的妹夫,不是刘邦的妹夫。 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为妻,所以说他和刘邦是连襟关系。...
原创 刘... 刘封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其是刘备之子,不过却只是养子,他气力过人、刚烈勇猛,颇有武艺,曾颇受刘备的信赖...
原创 明... 今天来说一下明朝的顾宪成,可能说起这个名字大家不太熟悉,如果说明朝的东林党,那大家应该就耳熟能详了。...
原创 司... 公元249年,隐忍多年的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之时,起兵政变并彻底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
原创 二... 说到日本二战后为什么会快速崛起,这显然离不开美国的帮助,对于日本而言,可谓成也美国,败也美国。 在1...
原创 忽... 忽必烈和八思巴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他们互相成就,最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蒙哥派忽必烈...
原创 蜀... 演义中,大部分名将所用的兵器都是大刀,其中关羽的青龙偃月最为有名,如庞德、许褚、华雄等也都是代表人物...
原创 清... 清朝后期,由于清王室的腐朽无能导致中国面临着被西方列强分裂、践踏的屈辱局面。之后清朝的衰微,更是给西...
原创 鬼...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大人物,其因为参透了人生的真谛,总结出来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故此,世人都称其...
原创 古... 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这一行当也进步神速,尤其是近几十年,一大批国宝级文物相继出土,同时也大大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