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猫文史汇
曾国藩在攻灭太平天国都城南京时佣兵30万,这30万兵被称为湘军。
这30万湘军可不是清政府的绿营兵和八旗兵,可是实打实的百战之兵。不但如此,此时的曾国藩还任清朝最富庶的两江总督,他的弟弟曾国荃还是浙江按察使,可以说是要兵有兵,要钱粮有钱粮。东南半壁都在曾国藩掌握当中。
这时就有人劝曾国藩称帝了,特别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组织曾国藩下属几次三番的暗示曾国藩称帝,甚至要给曾国藩“黄袍加身”,曾国藩也不直接答复,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众人:
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
自此,曾国藩的湘军下属终于明白了曾国藩的想法,放弃了称帝
试想一下,曾国藩如果真的自立为帝,能够推翻清朝吗?
曾国藩直接控制的兵力有限
曾国藩带领的湘军账面上兵力确实有30万,实际兵力也有30万,但直接能控制的只有12万,也就是九弟曾国荃的部队,因为湘军虽然都隶属曾国藩麾下,但都是将领自己招募,曾国藩根本指挥不动其他士兵,所以真正能为曾国藩而战的的只有12万兵力。
虽然清政府账面上有100多万军队,实际兵力50多万也不成问题,而且八旗子弟也不是都一无是处,比如八旗的僧格林沁就是猛将,带有十几万骑兵,随时监视着曾国藩的一举一动。所以清政府始终是防着一手。
12万兵力要推翻清政府有些难度
曾国藩不是革命者,他是儒家子弟,受儒家影响巨大,只想做个忠臣而不想做乱臣贼子
曾国藩办团练之初就有很强的使命感,这个使命感如果说是拯救国家不如说是拯救道统,因为太平天国是反儒的。(左宗棠曾经想过投靠太平天国,发现太平天国反儒而放弃,转而投靠清政府)
曾国藩不但是曾子之后,还是儒家子弟,有很强的儒家子弟的使命感,如果让太平天国坐了天下,那传统的儒家道统不是完了吗。
更何况,儒家本就是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归各位,各找各妈。曾国藩怎么可能违背圣人的教诲而去做乱臣贼子呢?绝无可能。
湘军是旧式军队,没有家国情怀
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一众湘军大将都有很强维护道统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但手下的士兵没有。
湘军最愿意做的事就是屠城,曾国藩曾剃头的恶号就是因此而得,甚至湘军杀的平民比太平天国还要多。除了曾国藩有斩草除根的思考外,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曾国藩和他的手下回乡招兵时不会给他们讲道统和家国情怀,恐怕更多的是抢钱抢女人。所以屠城成为对士兵的奖赏,也是旧式军队的恶习。
所以,湘军不是一支人民子弟兵,而是兵痞,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曾国藩如果推翻清政府,会建立强大王朝吗?
我认为不会建立强大王朝,曾国藩个人能力没得说,湘军也战斗力很强,但湘军始终是旧军队。
如果在以前,还是可能建立强大王朝的,靠着湘军模式建立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没问题。但这是在近代,旧式军队打不赢西式的枪炮。而且近代中国受了西方影响,已经不适合帝制,最后无非是袁世凯的下场。
结语:所以曾国藩不能称帝,如果真要称帝也会惨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