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逖是东晋爱国将领。他出生在官僚家庭,父亲早年去世。他性格开朗,不拘小节,十四五岁还不知道读书。但他为人大气,曾多次资助贫苦人家,发钱发粮发布匹。后来才博览群书,读遍古今文章,了解时政。
青年时和刘琨同在司州做主簿,参与机要事务。他们两人以豪杰自诩,常常共被而眠,谈到深夜。
有一次半夜鸡叫,祖逖就叫醒刘琨,起床舞起剑来。“闻鸡起舞”的典故,就是他们留下来的。
西晋永嘉元年羯族人石勒在河北起兵,称霸中原,兵乱纷纷,民不聊生。祖逖率领他的宗族、乡亲一起逃往南方。路上,他把车子让给老幼,财物分给大家。到了江南,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他为军谘祭酒(军事参谋)。
祖逖念念不忘中原人民,他向司马睿建议北伐,收复中原。司马睿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强州刺史。
但只给他一些粮食和布匹,不给他兵马和军械,让他自行解决。祖逖并没有因此气馁退缩,带着
宗族100多家渡江北进,船到江心。
他站立船头,击楫发誓:“祖逖不能恢复中原,就如大江东去,绝不复还!”这是典故“击楫中流”的由来。
祖逖到了淮阴,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不久就组织起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开始向像州进发。那时,北方有两种势力,一是羯族统治者石勒,占有黄河南北广大地区;一是一些没有迁到江南去的豪强地主,为了自卫组织起来的武装,他们建有许多坞堡,首领称作坞堡主,集中在黄河以南,情况十分复杂,有的心向东晋,有的依附于石勒。
有一次,祖逖与投靠石勒的坞主樊雅作战,另一个坞主陈川派部将李头来援助、李头身先士卒,十分勇敢,立下大功,只是在胜利后想得到樊雅的马,却不敢出口,祖逖知道后,立即把马送了过去、李头感动地说;“如果祖将军能做我的主,我就是死了也自心情愿!
祖逖带兵既勇猛又镇定,一次樊雅夜袭晋军,士后一片慌乱,祖逖镇定自如,指挥有方,彻底打垮了敌人。祖逖善用计谋,出奇制胜。
曾经帮助过祖逖的陈川是一个心胸狭窄之徒,他妒嫉李头对祖逖的感遇,就把李头杀了,李头的部下纷纷归顺驻在豫州的祖逖。陈川大怒,派兵四处抢掠豫州人民,“大获子女车马”。祖逖命令部队半路截击陈川,把抢走的人复夺回来,使他们还归故里。
陈川十分害怕,投降了石勒。祖逖就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石虎领兵5万来救,在浚仪开战、石虎大败,只得把陈川及其部下转移到襄国,留下部将桃豹守城。祖逖和桃豹各占浚仪城一半,对峙了40多天,都感到缺粮不好维持。
祖
逖
想了一个计策,让1000多人把装有沙土的袋子像运粮一样往高台上堆垛,又让几千人挑着米袋,装做疲乏的样子坐在大道上休息。另派一支队伤翻桃的的援粮、桃豹听说晋军运粮食的队伍来了,就派人去抢。
晋兵佯装抵挡不过,弃担逃走。桃豹的人打开口袋一看,都是上等好米,认为晋军粮食充足,而他们已饿了很久,又听说石勒援助他的1000多驮粮食完全被祖逖截获,越发惊恐不安,就连夜弃城逃跑了。
祖逖打仗的同时,还帮助百姓发展生产。他自己生活非常朴素,不攒钱财,还让他的子弟亲自上山打柴,参加耕种,大大鼓舞了人民。人民作歌歌颂他,把他比之为“慈父”。
他在北方汉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完全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地区,把石勒挡在了黄河以北。
但正当祖逖积极准备渡河北上时,司马睿害怕祖逖的势力太大,不好控制,就派他的亲信征西将军戴若恩做祖逖的顶头上司六州都管,加以挟制。
加上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激化,使祖邀忧愤成疾。东晋大兴四年九月,死在雍丘驻地。
死后,中原人民十分悲痛,老百姓为他建立了祠堂,可见祖逖精神感召力之大。祖逖为中原百姓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换来了百姓们全心全意地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