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古代的酒,就是“米酒”,主要是由果粮加酒曲蒸煮而来,度数不高,古人喝十几碗,甚至几十碗都不会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也就是黄帝时期,有个叫杜康的人,曾在黄帝那里管理粮食。由于粮食吃不完,放在仓库的粮食都腐烂了。杜康将这些腐烂的粮食倒在了野外,动物吃了这些粮食以后,都被醉倒了。杜康很好奇,想一看究竟,于是就闻到一股浓郁香醇的气味,杜康忍不住尝了尝,发现甘甜可口。于是,酒就这样被发现了,杜康因此被称为“酒圣”。
虽然说这个故事很多人说是近代人杜撰的,不过古人喝的酒的确是米酒来的。根据古书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秣酒。”大禹时期的造酒官仪狄,从变质的酒醪里面已经发现了酒,而杜康用粟米已经开始酿酒了。所以说,古代的酒并非现在的白酒,而是米酒。也就是大家吃的醪糟,古人只是把酒糟去掉了,喝的就是米酒。甘醇可口,并不醉人。一般人可以喝几碗,都不会醉,不过喝多了依旧会醉。
笔者小时候喝过一种酒叫“清酒”,其实和饮料差不多,小时候大人喝啤酒,我们就喝清酒。这种酒现在没有了,不知道清酒是不是产自日本。总之,现在已经没有听说清酒了,且在超市从来也没有看到清酒卖。小时候喝了,自今都没有忘记。
我想古代喝的酒,估计和我们小时候喝的清酒差不多吧!名义上是酒,但是酒精含量极低,按照古人那种大碗大碗的喝酒,估计和清酒差不多,换做小孩也能喝他两碗。所以,古人喝的酒,并非白酒。
要是《水浒传》当中的武松,当年喝的是现代人喝的白酒,我敢肯定绝对是“三碗不过岗”。所以,能喝十八碗,还能飘飘欲仙的去打虎,只能说他喝的是米酒,绝非现在的白酒。我不知道厉害的人可以喝几斤白酒,总之能喝十八碗的人,估计还没有诞生。现在一般人能喝两瓶白酒,估计就要上天了,别说喝十八碗。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古人动不动就喝几坛子,估计和我们小时候喝的那种清酒差不多。此外,古代的小说也有夸张的成分,比如武松打虎路过景阳冈喝了十八碗酒,如果是米酒,我有点相信,如果是纯白酒,我肯定不相信。还有,电视剧里面喝的都是水,都没有吞下去,要是白酒,某些人估计喝上几口估计就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