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李渊受禅建唐,摆在李渊面前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选择嫡长子李建成还是选择功劳最大的李世民作为继承人。
这件事换成谁也得掂量掂量,但是李渊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李建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渊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如果杨坚能够坚定不移地选择杨勇作为继承人,也许隋朝就不会从一个大一统王朝迅速走向灭亡。
那么李渊选择的
李建成到底是不是无能之辈
?
李渊在刚起兵的时候,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是共同作战的,两人共同协作的第一战就是平定河西。当时的李渊在太原远近招抚,在河西就碰了钉子,河西守将对隋朝各种表忠心,李渊就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前去攻打。
两人平定河西往返用了九天时间,李渊就把李建成封为
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封为右领军大都督,兄弟俩是并驾齐驱,起码现在的李渊看起来是不偏不向、一碗水端平的。
公元617年,也就是李渊建唐的前一年,李渊大军进军关中。
李渊就在李建成的建议下开始进攻
霍邑,李渊一开始是有点打退堂鼓的,但是李建成劝他说霍邑的守将宋老生有勇无谋,可以引诱他出战然后一举歼灭。
李渊自己先率领几百骑兵安营扎寨,做出要攻城状,宋老生见李渊兵马未齐,就准备出城迎战。于是李渊假装撤退,宋老生乘胜追击,李建成和李世民趁机作出大攻
霍邑东门南门的样子,宋老生赶紧回援,路上被兄弟二人堵住了。这一战在《旧唐书》也有记载,只不过记载的是李渊被击败,李建成从马上掉下来,所以这一切的功劳都归了李世民。
李渊在长安称帝以后,李渊就不让李建成出去打仗了,专心学习如何管理国家,一心要把李建成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李世民有多优秀,大家有目共睹。除了武德元年,李世民攻打薛举没有取胜,但是史书上记载李世民当时得了疟疾,所以才失败了。之后的所有平定叛乱的战争,几乎全胜。在这平叛的过程中,李世民不仅积攒了大量的军功,也聚拢了一大批的人才,像尉迟恭、秦琼、程知节就是这个时候成为李世民的手下。
李世民这边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类似于一个小朝廷。别说李建成很紧张,就连父亲李渊都很紧张,这样一股势力别说自己百年之后,就是现在都是个问题。所以李渊决定敲打敲打李世民,被开刀的就是刘文静。
刘文静出事之后,李世民的心里就更不爽了。刘文静也是李渊太原起兵的老人了,功劳与裴寂不相上下,现在只是对自己的地位有些不满,就被陷害有谋反之心,如果自己不够强大,没有自己的队伍,早晚自己就被李渊处分了。渐渐地,李世民在外打仗也不听李渊的指挥了。
这时候李渊的第三个儿子李元吉就派上用场了,她把李元吉派出去和李世民一起作战,说是帮助李世民,其实就是“监视”他。李世民在打王世充、刘黑闼还有窦建德的时候,李元吉都参与了战斗,而且作战勇猛。
李世民非常清楚,李元吉到这边来就是李渊派过来监视自己的,所以也是想尽办法排挤李元吉,这也就把李元吉推向了大哥李建成,两人也就结成了联盟共同抗击李世民。
所以面对父亲、兄弟的多重压力,李世民的处境很不好受。
武德五年,之前被李世民打败的刘黑闼又开始作乱,这时候李建成就请命出战,李渊就派李建成和李元吉出兵剿灭刘黑闼。这件事对李世民的打击非常大,因为之前李世民打窦建德的时候,就顺便收拾了刘黑闼,但是只是把刘黑闼打跑了,并没有抓住他。
所以这件事相当于李世民没有处理干净,李渊让李建成给他擦屁股。
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人对待刘黑闼是不一样的,要是按照李世民的想法,对付这种叛军,直接派兵剿灭就可以了。但是李建成采取恩威并施的办法,只对少数人进行了镇压,其他人进行安抚和招降。
通过这些事,我们看李建成似乎也不是这么没用,但是确实李世民的功劳实在太大了。
这样一来,刘黑闼被斩杀以后,山东地区人心归附。李渊非常满意,李世民这边心里就更不踏实了。太子李建成这边也是趁机通过贿赂、陷害等手段开始对付李世民身边的文臣武将,两边逐渐从暗斗变成了明争。
父亲的不信任、兄弟的排挤让李世民退无可退,所以玄武门之变也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