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博物馆
创始人
2025-07-30 13:03:13
0

放眼当下,逛展已成为了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跃进,也为传统展览中知识与文化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裸眼3D、全息投影、VR虚拟、体感互动......时间、空间的限制被相继打破,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云端实现了永不闭幕,这是属于博物馆人的盛宴,也是属于文化交流的盛宴。

科技将如何把这场文化的狂欢推至前所未有的巅峰?AI技术的运用将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带来怎样的惊喜?回顾博物馆的前生今世,它的明天又会是何种模样?澎湃问吧邀请一线博物馆人、《博物馆简史》作者李翔、一森,聊聊博物馆的相关小知识。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博物馆诞生记

@纸袋玫瑰:最初博物馆是为何诞生的?

李翔:在大部分欧美国家的语言中,博物馆一词源自古希腊语 Μουσεῖον,意思是缪斯的神庙。而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也是脱胎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对于古典时期的憧憬,在其诞生之初就肩负着改造社会的使命。

随着 16 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以及17、18世纪从法国开始兴盛的启蒙运动对欧洲影响的不断扩大,科学和文化相继与宗教和皇室解绑,这也使得基础文化教育在欧洲普通民众间日渐普及,欧洲社会的主流价值逐渐开始向崇尚理性和科学发生转变。

与此同时,“收藏”开始在欧洲的学者和贵族之间流行起来,区别于传统的对珍宝的收藏,16 世纪收藏家们以收藏科学典籍,最新的自然发现,如标本或矿石为荣,而那些专门用于陈列个人收藏的空间被称之为“珍奇屋”(wonder room)。这种收藏家用来向客人们展示自己收藏的小房间被认为是现代“博物馆”的前身。

@齐天大圣QTDS:博物馆和美术馆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森:当“博物馆”(museum)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我们将其拆分为了两个概念:博物馆和美术馆。前者更倾向于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其藏品严格受文物局的监管;而后者更倾向于美育和公共文化传播,其展品没有严格的界定方式。

而基于典藏或美育导向的差异,同样是针对视觉文化或艺术,清华大学内拥有一座艺术博物馆,而一众美术院校内的为美术馆;一些收藏家的个人收藏机构尚未进入文物局监管范畴的称之为美术馆,而进入的则为博物馆。更有甚者,如上海浦东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其本身的定位即为扮演艺术及公共文化的传播平台,尽管其本身没有藏品却依然可被称之为美术馆。

浦东美术馆镜厅

@山有木兮卿无意:我国的博物馆好像大多数都是国有的?为何欧洲会有很多私人博物馆?

一森:你好,这与各国对于“博物馆”的定义有极大的关联,例如英美就是博物馆准入门槛较低的国家,例如英国的博物馆登记其实是非强制性的,私人企业和机构都可以冠以博物馆的名字,但是他们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对博物馆进行甄别。例如位于伦敦的福尔摩斯博物馆,与其称之为博物馆,其性质更像是基于文学创作衍生出的旅游景点。

但是例如法国以及中国都是博物馆准入门槛较高的国家。在中国,尽管有不少文化公司从事展览业务(如遇见博物馆和UCCA),但却不具备被称为博物馆的资格。而因为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发展起步较晚,在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如企业捐赠抵税流程的优化)前,确实对私人馆的生存及运营提出了一些挑战。

但国内也不乏一众独具特色的私人馆,例如:观复博物馆、震旦博物馆、宝龙美术馆等。事实上最近两年上海、深圳、苏州等地都陆续出台了更为细化的保障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法规,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私人馆会与大家见面!

博物馆×AI

@清秋挽风: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请问您认为人工智能会如何帮助博物馆向国际传播中华文化呢?

一森:目前AI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保存和数字修复 2.多维展示 3.交互体验 4.知识发现 5.艺术创新 6.图像识别

在文化出海的过程中,交互体验、知识发现和图像识别三个功能可能更能发挥其中的优势。其中:交互体验是指AI可以用于创建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体验,让公众可以以全新的方式体验文化遗产,例如虚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聊天机器人和游戏化设计也成为增强导游服务的流行工具。

知识发现指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对博物馆藏品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管理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在它们之间建立未被发现的联系。尤其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建立藏品和在地文化之间的关联,拉近观众和藏品的距离。

而面对大量图像资料,单凭人力没办法认清所有的图像。现在,科学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训练模型,可以帮助自动生成画作的文字描述,对专业人士来说省时省力,对大众来说也能更好认识其中内容。

AI重现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

@澎湃网友euYbu2:我想问一下最近几年出现的“让文物活起来”(简单来说,就是运用AI等高科技让静止的文物变得活灵活现),现在有开始试点的地方吗?

一森: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我觉得我们不妨将他视为一种对于博物馆交互性的强调,以此来看的话例如苏州博物馆西馆,湖北博物馆都已经开始尝试将展品数字化,而上海美术馆则常设有沉浸数字展览《清明上河图》。其实这些都是科技与文物相遇碰撞出的火花。

至于具体到AI领域,以我的了解其实技术目前并不是难题,可能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究竟希望科技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代替传统的导览讲解服务?),如何发挥其中的潜能可能比技术本身更具挑战性。

@澎湃网友e2qUR3:您说的如何发挥其中的潜能确实是目前将 AI 技术运用在博物馆展陈和文化传播中碰到的关键问题,AI 打造沉浸式体验确实实现了文物和文化更生动的叙事形式,但是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语境差异,仅仅依靠展陈方式数字化智能化也无法将中华文明价值内容有效传达出去。

如何能够让 AI 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去弥合这些固有的不可沟通性呢?

一森:你发现文化交流中的很关键的问题啦:文化语境。

事实上,这个问题几乎是全世界博物馆面临的难题,以美国为例,纽约时报曾做过报道,进入21世纪后,各大博物馆关于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展览热度一直在降低,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当地学制的改变,该部分在历史教育中的比重相对削弱了,包括宗教、社会氛围的改变,年轻人们对于该时期的兴趣越来越低。所以你看,即便没有语言障碍,文化语境的问题依然存在。但是这并不妨碍类似于《骑马与砍杀》、《刺客信条》等历史题材游戏的商业成功呀,近期大火的《黑神话:悟空》也是此方面很好的例子。

所以个人觉得文化语境的障碍不单是译介语言的障碍,也是在地文化的障碍,且个人认为AI在其中大有所为。如果AI能够分析展览具体内容以及在地文化构成,能够利用比喻、比较或者代指的方式建立起跨文化的桥梁,或许能够使观众较为简单地进入这个情景。

我曾在网上见过利用圣经故事解释水浒传-武松的人物性格的,个人觉得非常有参考性,毕竟展览本质上也是讲一个好故事,观众如果可以通过展览对特定文化主题建立兴趣,那个人感觉其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至于更深入的文化内核了解,那一定是在建立基础兴趣之后的工作了。

相关内容

苏国辉任厦门市思明区代区长
近日,苏国辉正式担任厦门市思明区代区长这一重要职务。苏国辉凭借其丰...
2025-08-01 12:36:34
马斯克至今未注册“美国党”
马斯克作为科技界的传奇人物,在诸多领域展现出非凡影响力。然而,至今...
2025-08-01 12:36:10
原创 ...
刘渊,不要看错了,不是李渊,跟唐高祖李渊不是一个人,虽然名字都有一...
2025-08-01 12:34:26
万盛播州界石刻加固保护工程...
2024年11月13日,重庆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万盛播州界石刻加固保...
2025-08-01 12:34:19
原创 ...
1936年的西安事变,孙铭九凭借勇气和智慧活捉了蒋介石,成为历史的...
2025-08-01 12:34:12
3175件!新疆开展单次最...
央广网乌鲁木齐11月14日消息(记者郭璁悦)让文物“走出”库房,“...
2025-08-01 12:34:11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位帝王都有其独特的形象与传奇。荧幕上的青年李世...
2025-08-01 12:33:47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以及...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以及它们的历史故事:西周利簋 利簋:西周青...
2025-08-01 12:33:15
原创 ...
了解宋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积贫积弱”。虽然经济和文化比较繁荣...
2025-08-01 12:33:06

热门资讯

原创 6... 最近,苏格兰那绿油油的球场来了个特别的客人,就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本来这就是一次挺悠闲的高尔夫之旅,...
原创 中... 科举制废除:人才选拔机制的坍塌 启迪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它是“范进”举子们迈向近代化道...
原创 朱... 在很多的历史观点中,恰恰是历史研究者们,最喜欢用“如果”来假设一些历史中关键节点的重要事件。虽然,对...
原创 清... 我们平常在看清朝历史剧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一个“官名”,叫做“中堂”。比如乾隆朝的和珅——和中堂;又...
原创 干... 今天为大家揭开一个特大的“秘密”,它已伴随人们五百多年至今而不被人们质疑,这就是历史上威名赫赫、头顶...
原创 中... 1942年的某一天,新四军准备召开一场绝密会议。 然而,就在会议开始前几天,一份精准无比的情报被送到...
原创 7... 1.世人皆知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全国。实际上他只是灭掉了六国,并未一统天下,当时还有一个卫国作为秦国...
原创 这...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黑帮啊,我们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青帮啊,洪门啊,斧头帮等这些名气大,让人们印象比较深...
探秘张文进造至正款元青花真伪鉴... 探秘张文进造至正款元青花真伪鉴定 一、张文进造至正款元青花的传奇魅力 (一)元青花收藏热潮的引领者...
原创 千... 1935年5月20日,红军先遣队在刘伯承和聂荣臻的率领下抵达泸沽。从这里往大渡河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