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庄作为安禄山的心腹谋臣,是策动安史起兵关键人物。很奇怪的是作为安史之乱贼首,唐朝三镇节度使、大燕皇帝安禄山的头号军师严庄竟然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没有传。我自己琢磨了一下,做了一点合乎逻辑的推理:因为当时的舆论都掌握在世家门阀手里,人家不会告诉你,安史之乱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时的阶层固化。
前文说过当时关陇贵族集团垄断朝堂,一家独大,而寒门庶族的士人上升的通道被阻断,无奈只能远走边塞军镇。这里的严庄也是寒门庶族出身,本来他觉得以他的才华去科举定然可以一展抱负,但是前面说过了当时的科举太黑了,逼的严庄这种顶级人才也只能去边镇求职,因为那里有机会、不看出身。最终他选中了安禄山。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是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严庄就不会有安史之乱爆发。
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时间,我们作为后世人,已经看到了安禄山的结局。晚年是重病,现代学者推测,估计是糖尿病综合症、高血压之类的病症——造反没多久就瞎了,而且病痛越来越难忍,性情愈发暴虐。按这个推测,如果安禄山没有悍然起兵造反,也挺不了多久就会病发,失去造反的能力。还有一个可能说起来很难让人相信的史实:安禄山念着老皇帝李隆基的好,想让老皇帝安度晚年,等老皇帝咽气了之后,他再造反,也就是疾病会为大唐帝国消弭这场浩劫。这个史实在(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都有记载,真实的人性之复杂实在令人费解。
这时候严庄对当下局势的分析让安禄山无法再等下去了。现在你安胖子和杨国忠撕破脸了,连top级别的奸臣李林甫都没干过杨国忠,你安胖子能行吗?别忘了,杨国忠的后台是杨贵妃,只要杨贵妃继续专宠,杨国忠就稳如泰山。还有你安胖子欺负太子来讨皇帝欢喜,但是现在太子却迟迟没有下台,一干干了十多年没事,加上唐明皇李隆基都七十岁了,如果不造反,唐明皇李隆基完蛋的时候,你安胖子也会完蛋。不得不说严庄的分析鞭辟入里,安禄山听完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了。
接下来安禄山开始了他的造反准备工作,首先就是准备造反所需的刀马钱粮等战略物资,但是进展缓慢。此时的时间还是站在唐帝国一边的,只要继续这样下去,造反还没有准备好,安禄山死了,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是严庄给他提出了建议:遣商胡去内地各省贸易,贩卖胡货。贩卖的货物,以奢侈品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珍奇奢侈品为主。购买的货物,主要是内地各省的粮草以及精良军械,甚至捎带着买人,比如各省手艺精良的工匠,以及失去土地的流亡农民,凡是看得上用得着的,一律重金招募。这一正确的建议使得造反准备工作快速推行。
安禄山毕竟是胡人,他的军中有非常浓重的胡化色彩,多利用佛教、祆教等方式团聚部众,这种组织和动员方式平时他作为节度使也没什么,但是如果要造反,这种以某种特定的宗教信仰为依托的组织动员方式,其涵括的对象不免有限,特别是如祆教这样带有鲜明胡族色彩的宗教,对于汉人社会的辐射力毕竟相当有限,甚至在起兵过程中过度凸显这种胡神夷教的特质,反而会激起汉族士人的夷夏正统之辨。必须寻找一适当的方法,争取以尊奉儒学为基本文化底色的汉族吏民的支持。
还是庄严再一次提出了建议:利用传统的五德终始的学说,以五星会聚的天象变化作为江山易主的先兆。宣扬金土相代之说(唐朝的五行属性是土)甚至还帮安禄山写了谶语:尾为燕分,其下必有王者。安禄山之所后来以选择燕为国号,就是因为这句谶语。
再加上安禄山大力笼络不得志的寒门庶族人才,这些人加入安禄山的造反集团,根子上是要想要打破政治上的阶层固化。安禄山和这些寒门庶族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至此一个庞大的造反集团最终形成,一场塌天之祸再也无法避免。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