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史充电站
编辑|文史充电站
不到长城非好汉!
在我们的认知里,长城是一种十分正面的形象。但是,却一直有人对此提出质疑,长城无法阻挡游牧民族入侵,修建起来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简直毫无是处?来自西方的学者也指出,长城是造成欧洲黑暗历史的凶手。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看长城到底有没有价值。
一、长城的防御功能
长城主要位于我国北方,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其修筑主要沿着大兴安岭、祁连山等山脉,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对于
阻挡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
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游牧民族多善骑射,每到灾年常常小队人马,侵袭我国边境打秋风,抢夺粮食、妇女,虐杀青壮、毁坏房屋,
其速度异常之快
,边境守官多防不胜防。
而长城的存在能够对这些游牧民族的侵袭起到一个很好的
预警作用和缓冲作用
,烽、表、苣、积薪可以帮助边境守军快速传递信息,掌握敌军的数量、距离等诸多情况。在敌人还未到达之前提前发现情况,并通过这些烽具及时向上级传递军情,
以制定严密的决策,
快速应对危机。
并且有长城和我国边境守卫的存在,游牧骑兵难以直接进入边境,深入我国腹地,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
骑兵更多的是擅长在比较平坦的地形中
,快速展开攻击,长城依建山脉修筑,地势较高,骑兵难以轻易越过,无法发挥优势。且有边境守卫驻扎,游牧民族对我国边境造成的危害大幅降低。
当然这是对于小股骑兵而言的,对于那些上万或者几十万的骑兵而言,长城还是难以完全抵御的,
大规模的骑兵破坏力十分惊人
,且速度非常快,边境守军无法在短时间内打退游牧骑兵,有时甚至会被攻破。
二、长城的预警功能
但是除了防御力有时会因这种大规模的战争而效果大打折扣,
长城的预警效果并不会因此消失
,反而在这种大规模的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远比当时单纯的人力传递消息更快。以便我军即使掌握消息
,快速集结兵力,而且长城本身所具有的缓冲作用,也可以为我军兵力集结提供时间。
三、长城的文化、经济功能
长城的修建价值远不止于此。随着民族关系的发展,长城沿线一带生活着诸多军民,甚至会有异族。并且随着民族关系的发展,
互市时有发生
,极大地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我朝的丝绸、茶叶、盐巴会流入草原
,而对应的草原的马匹、皮毛等等也会流入我朝,促进我朝军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其经济的影响力。
四、长城功能庞大,极具价值
我们不能因为长城曾无法抵御游牧民族就否认它的价值,在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多次边境战争侵袭,多数为小股人马,
长城足以抵御这些,能够维持我国边境的稳定
。像那种规模上万的边境战争,是极少发生的,战争除了地利,最主要的还是人和。
中国的长城自先秦起就开始了修建,
迄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的存在就是为了防御游牧民族,是一种集合了
多种功能的庞大军事体系
,并且有着不小的附加价值,比如经济,比如文化。时至今日,这万里长城依旧是我国的一张名片,是我们从先辈处继承的不朽遗产。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
长城成害惨欧洲的真凶
?听到这个说法多少是有些不可思议的,中国古代的防御工事怎么就不远万里害了欧洲?
一、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交战
中国长城的建造主观上是没有要害谁的想法的,更多的还是为了防御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更何况双方并无太大交集。
西方学者对于长城的指责,在于
长城阻拦了游牧民族南下
,转而入侵欧洲。这一点一看不也否认了长城的无价值论吗?我们言归正传,继续看长城、游牧民族和欧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长城是我们民族抵御少数民族的一道有利屏障,但却并不能决定我们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的成败。地利不如人和,中国历史上对于游牧民族的成功反击
多来源于国力的强盛
,统治者英明的决策和优秀将领的作战才能。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北方游牧民族中,匈奴、突厥等等对于我们的影响可见一斑。
1、中原与匈奴
在整个秦汉年间,匈奴严重干扰了我们国家的边境安全。在先秦匈奴曾入侵中原地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派蒙恬大破匈奴,
但是由于当时大力修筑长城,终归是对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
。在经历了数年的修养之后,匈奴再次入侵了中原地区,再加汉高祖刘邦轻敌之故,终是成了“白登之围”。
武帝时期汉朝国力昌盛,又有
卫青、霍去病
等著名将领,匈奴被赶到了漠西,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之后南匈奴归附汉朝,而北匈奴被迫西走。在休养过后,
匈奴王朝建立
,在欧洲四处征伐,一路高歌猛进,整个欧洲都要匍匐在其脚下。
2、中原与突厥
再之后影响力较大的就是突厥,突厥的势力远比匈奴要大,
势力范围横跨亚欧
,多次对中原王朝蠢蠢欲动,经历了隋唐两朝的严厉打击后,政权覆灭。隋唐时期我国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产生了许多名将,
比如李靖,再比如苏定方
。但是他们西征的一部分并未沉寂下来,其先后在印度和欧洲建立了16个政权,在欧洲历史中起起伏伏。
在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游牧民族政权先后在欧洲搅乱风云。这些游牧民族柿子挑软的捏,打不过中原王朝之后自然会将目标转向欧洲,在历史上他们也曾多次入侵中原,但是最终被我们所打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靠的是综合国力,
靠的是统治者决策英明,靠的是无数优秀将领
,长城只是我们的一个辅助工具。游牧民族远走欧洲也不过是入侵失败又不愿归顺,在之后不过是野心又起,这才在欧洲肆意行事。
二、欧洲惨痛的根源
所以欧洲的悲惨究其根本还是自身实力不够,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
1、黑暗的教会
彼时,欧洲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天主教会的权力甚至凌驾在国家和法律之上
,他们以神为名,肆意扩张自己的势力爪牙,滥施刑罚,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践踏人的生命和尊严。并且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对当时的人们进行极为严苛的思想控制,不允许异端的出现,一旦有威胁教会的想法出现,那么等来的的只会是教会狂风骤雨般的毁灭。
教会无疑就是当时的一大毒瘤。
它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又无从管束
,教会人员贪污腐败,藏污纳垢,他们不是神的使者,而是来自地狱的恶魔。另一方面,
它对于人们的思想禁锢势必会阻碍文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教会不允许异端的出现,垄断文化,当时的整个欧洲识字率极低,导致如今想对中世纪的欧洲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都无史可查。
2、奴隶制盛行
其次,
欧洲中世纪奴隶制盛行
,各个领主和奴隶主的剥削情况十分严重,普通人的生存都十分艰难,甚至会随时不小心被掠夺成奴隶,基本生活和人身权力都难以得到保障。农民人数少,收入低,被剥削严重,
每天要从事大量劳动,经常会被强制征税
,甚至一不留神就会因为领主之间的争斗或者其他的一些意外成为奴隶。身为奴隶所面临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他们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有时候会充当劳力,有时会被送上竞技场,有时充当私人武装被送上战场,他们的命可以是任何人的,唯独不是自己的。
偏偏这个时期的奴隶数量又是如此之多,有的是因为历史遗留原因成为的奴隶,有的是因为还债,有的是因为是弃婴,当然还有一部分是由农民转变而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深火热。
3、战争频繁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战争频繁。我们熟知欧洲国家一直以来都数量很多,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形成大一统的局势。这些国家在大多数时候会因为人口、领土、生产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因此国与国之间,领主与领主之间会通过四处征伐的方式掠夺人口和生产资料。
这导致人们难以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更好地、持续性地生产
。并且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和财产,这些领主会强行征兵,扩充武力,修筑自己的防御工事。人们的生存压力很大。
并且,中世纪欧洲的国家统治并不像中国历来的集权,统治松散,国王的命令并没有他下辖领主对其领地的命令管用,且神权大于王权,国王权力被压制得极低,上层阶级耽于享乐,贪污腐败,国家难以得到有效治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一片混乱。
4、黑死病的袭击
此外欧洲流行过大规模的黑死病。
十四世纪二十年代黑死病在欧洲快速传播
,经历了长时间和大面积的蔓延。这种病一旦感染,患者表皮会出现许多的黑斑,基本无法治愈。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落后以及卫生情况较差,这种黑死病致死率极高,同时黑死病的传染性极强,
这也导致了当时欧洲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黑死病
,使得中世纪欧洲人口极剧减少。
没有足够的人口,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等等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可以说黑死病给当时的欧洲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一个是强盛的中原王朝,一个是混乱落后的欧洲,结局如何不是一目了然吗?
长城不过是我方之盾,哪里能害得了欧洲呢?
总而言之,
万里长城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以帮助我们防御来自游牧民族的侵袭,也可以为我们
带来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
,并非没有价值。它也并非是害了欧洲的真凶,欧洲的悲惨是由于游牧民族的掠夺以及自身实力孱弱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