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战争史,革命队伍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这片九州大地上,一直以来战火纷飞,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危难之际,总有人站出来,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战乱的年代,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
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解放军队伍中的传奇人物,三次特等战斗英雄,九次特等功的战神!
在解放军部队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等功埋头干,二等功多伤残,一等功要拿命换。要拿特等功?那就几乎等同传奇了。
400多万解放军战士
,
曾立下特等功的仅77人
。可以说,这77人基本都是“神人”般的存在。
九次特等功,四百万解放军战士,也有仅此一人了,他叫张英才。
一、悲惨的童年
张英才,1924年出生在山西万荣县的一户贫苦人家。小时候,为了补贴家用,年幼的张英才在地主家帮忙放羊;因为小英才实在年纪太小,放羊时,羊时不时地少几只,为此,可怜的小英才没少挨地主家打。
挨打的不光是张英才,连他在地主家兢兢业业帮工的父亲,挨得打骂也并不少。
有一次他坐在地主家牲口棚里喝一碗玉米粥,跟自己年龄一般大的地主少爷走了过来,人家碗里的,是冒着热气的饺子。
那时候的张英才,眼里的天地就是这个小小的村落和一群羊,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未来。
直到1936年,革命队伍来到了这个地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此外还开办了学校,张英才的命运,自此才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在革命根据地,放羊娃张英才看到了希望,他明白,眼前的这些人,才是他的未来和希望。
于是张英才,迫切地想参加八路军。可这时候他太小了,才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身体瘦弱不堪,怎么能上战场呢!
部队首长果断地拒绝了眼前这个孩子,战争的残酷,不是一个孩子应该承受的。
而张英才却没有放弃,他就跟在部队后面,劝退之后,再跟上去。部队走到哪,他就跟到哪,像膏药一样,贴上了。
后来,部队首长实在拿他没有办法,破例收下了这个放羊娃。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还没长大的放羊娃,后来竟然成为了四百多万解放军中的“第一人”!
二、初上战场
1941年,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与日军展开激战,同时对日本的战略物资进行封锁,对日军在中国战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军的后勤补给的减少,以及同中国军队作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日军整体策略的转变,由进攻转为相持。
而在占领区,日军大力收刮物资,企图以战养战。而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给日本人再一次痛击,更是加深了日军对占领区的疯狂扫荡,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发动了对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疯狂反扑!
而在太岳山南麓的革命根据地,活动在此地的是八路军212旅,正在面临日军的疯狂进攻。面对日军的突袭,212旅伤亡惨重,损失很大。
在部队缺少战士的关键时刻,张英才终于得到机会,和战友们一起奔赴战场。
张英才所在部队是212旅下属的一个团,在团长的带领下,在赵城一带活动,张英才第一次上战场,随着战友们一起夜袭敌军。
初上战场的张英才,并没有被残酷的战争惊吓到,反而出人意料的表现不错,用手中的枪打死了一名敌人,让周围的战友们不停夸赞,年纪轻轻,胆子倒是不小嘛。
三、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有了第一次战场英勇的表现,张英才迅速地成长了起来,很快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
有一次日军扫荡,张英才所在的部队是特务连,专门负责八路军212旅部的安全。
战斗过程中,一枚炸弹落在了212旅旅长的身边,就在这危急时刻,张英才径直飞奔向旅长,用身体替旅长挡下了这枚炸弹。
张英才也是命大,只受了点轻伤,扛起枪马上继续战斗!
战斗结束后,张英才一下子在整个212旅出了名,大家都知道了这个还没长大的小战士打起仗来不要命,连212旅的旅长,都亲自向他道谢,感谢他舍命相护,号召全旅的战士向他学习!
由于张英才的英勇善战,在1944年,他开始担任八路军57团5连的副指导员,这时候,他才刚刚年满20岁!
很快,这名年轻的战士,开始在战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四、兵王之路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了,张英才因为他出色的表现,开始担任57团9连的连长。
也正是这一年,国共和谈破裂,蒋介石大军进攻晋察鲁豫解放区,上党战役爆发了!
此次战役中,张英才率领9连在上级指示下,夜晚潜入到长治城中,结果被城墙上的敌军发现,刹那间,敌人的炮火便猛烈地袭来,宁静的夜晚瞬间炮火轰鸣。
9连被困在城中,被四面八方的敌军包围,而张英才立马组织战士们利用有力地形,发动对敌人的反击!
就这样,9连的战士们在城中房子中,与敌人激战了整整一夜,猛烈的反击让敌人以为遭受了我军主力,连忙调集了一整个营和一个保安团,参加战斗。
很快,他们对9连发动了进攻,战士们毫不畏惧,在张英才的率领下,奋勇反击,敌人一次次被击退。
9连的战士们,前前后后打退了敌人22次进攻,击毙击伤300余名敌人,等待了我军主力到来,全歼守城的7000名敌军,获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
这一战,张英才和九连一战成名,被晋冀鲁豫野战军授予“铁的九连”荣誉称号,张英才,也获得了人生第一个特等功!
到了1946年,吕梁战役中,张英才再次率领九连,和另外两支连队,负责阻击敌军一个师,来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由于沟通有误,在经过一番阻击之后,其余两个连队收兵撤退,而9连,依然在坚持。
张英才带领的三十几个战士,也被敌人包围,双方近距离展开刺刀战,面对敌人,战士们挥舞刺刀对敌人疯狂反扑,将冲上阵地的敌人打退!
就这样,9连的战士坚持了4个多小时,等到了援军,将敌人一举歼灭。
这场战役结束,三十多名战士只剩下十几人了,每个人身上都是伤痕累累。
张英才的英勇表现,让他获得了“特等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了,这时候的张英才,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在1营担任副营长,这次他的任务,是阻击国民党两个精锐旅的增援,他手下只有五百多名战士,而敌人,是两万人以上的精锐部队!
战斗一开始,敌人的坦克与重火力就给1营带来了大麻烦,张英才安排爆破组,带着手榴弹去摧毁了这些火力点。爆破组的战士也是英勇无畏,几个人就用手榴弹彻底地消灭了敌人一整个排。
在后来对黄维兵团的进攻中,张英才率领1营的战士发起冲锋,直接攻入敌军指挥部,竟然把国民党14军军长熊绶春给击毙了!
整个淮海战役期间,38团1营表现尤为出色,全营被授予“钢铁营”的荣誉称号,集体一等功,张英才也在淮海战役期间,被授予三次特等功,一次一等功!
这一年,张英才刚刚满24岁!
在1950年,张英才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这时候,他先后荣获了三次战斗英雄称号,九次特等功,一等功不计其数,在四百多万解放军战士中,功勋第一人!真正的兵王!
五、毛主席的挂念
也就是在1950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毛主席亲切地与张英才聊天,特意询问他:“你就是张英才?你去过大别山没?”
张英才说:“主席,我没去过大别山,我是陈赓兵团的,只到过伏牛山”,
主席接着说道:“三国时期有个千古名将关云长,但是他只不过是过五关斩六将,你十三次立大功,比他厉害多了”。
毛主席特别喜欢这位功勋卓著的兵王,甚至还设家宴招待了张英才,做了张英才老家,山西人都爱吃的刀削面,并且特意准备了一瓶老家的山西老陈醋。
这种待遇,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这可能是领袖对人民子弟兵英雄的赞赏了吧!
后来到了1973年,党中央开设读书班,毛主席得知第一期读书班中没有张英才时,专门去询问周总理:“
这些没打过仗的都来了,我们的战斗英雄张英才怎么没来
?”
在听到周总理说第二期的学员有张英才时,主席这才满意地笑了。这也就是英雄惜英雄吧!
后来,张英才先后担任过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虎父无犬子,英雄的儿女也先后参军,报效国家。他的大儿子是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二儿子是空军一级飞行员,女儿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是我军第一位女作训参谋,第一位野战装甲部队女副团长!
英雄的精神得以延续传承,一家齐参军,保家卫国!
正是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当年先辈们付出的一切!
向为新中国奉献的先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