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传入日本,为什么科举制却始终发展不起来
创始人
2025-07-28 16:33:29
0

全文共2549字 | 阅读需6分钟

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圈的带头大哥,对文化圈内的小兄弟们有很强的的影响。而科举这一中国文化的瑰宝,也被东亚文化圈内的各国积极引入。

越南、韩国、日本,都曾经实施过科举选材的制度。韩国在清朝末年还依然在实施科举考试。

而日本却比较奇怪,他们虽然引进了科举制,但科举却在不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在日本消亡了。

为什么在中韩都发育良好的科举制,却在日本汲取不到营养,无法壮大发展呢?这总不可能是日本人都不热爱学习吧?

一、 科举在日本

关于日本科举制,其实我国的学者一向有所关注。对日本科举制的兴亡的认识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0年前,是对日本科举制研究的开始,2000年左右的学者甚至还在纠结日本到底有没有实行过科举制,比如说萧瑞峰先生的《日本有没有实行过科举制度——读日本汉诗献疑》。

而20年后的今天,对日本科举历史的研究已经较为清晰明了,站在各位前辈的肩上,才有了本文的呈现。

1. 奈良时代:贡举建立

630年起,日本政府选拔了一批学识才行过人的人才派往大唐学习,吸收律令、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人就叫做“遣唐使”。

随着遣唐使的归国,日本开始全面以唐朝为范本进行改革,科举制也这样回到了日本。

701年,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明确的将科举制确定了下来。照搬他国的经验和制度,极有可能会“水土不服”,因此,日本人在科举制实施之后对科举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这种改造的成功就是《养老律令》的颁布。

日本的科举制,叫做“贡举”。

由式部省负责组织贡举,考试内容与唐朝科举相似,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等等。

2.平安时代:贡举末路

平安时代日本依然实行着贡举制,而且尤为重视秀才、进士两科,尤其是秀才这一科,被日本士人所倾慕。不过,此时的日本贵族渐渐走向兴盛。讲究一律平等量才取士的科举制和贵族势力对世袭权利的要求格格不入。

因此贡举就这样渐渐走向下坡路,贡举很大程度上被贵族势力所把持,甚至选材标准也不是才学,而是贵族资历,名为贡举之制,实为九品中正制。

甚至出现了所有考生都能够及第,不及第者也可以改判及第的荒唐场面。

1177,日本大学寮火起毁坏,贡举制度也正式被废除。

3.江户时代:学问吟味

贡举制虽然被废除,但在江户时代却出现了一种和科举较为相似的考核人才之制度,叫做“学问吟味”。

学问吟味的考察内容是朱子学,对象是幕府的旗本、御家人子弟。

但学问吟味和任官并没有直接关系,更像是一种对优秀才人的褒奖。

二、 探究科举在日本的发展衰落

从表面来看,科举在日本衰落的直接原因是科举制度的异化,失去了其人人平等、量才取士的精神内核,反而走向了以出身门第高下取才。

“唯以历名推士,曾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

这一套本质上其实就是我国汉末魏晋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那一套选材办法,结果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官位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平民上升通道被堵死。

这就会导致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激化,甚至对立。

为了缓和这种情况,拉扯一把平民,并且抑制贵族发展,这才实行了科举制。

而日本却直接开了历史的倒车,选人制度倒退两百年。

乍一看,这种情况确实令人费解。

但深入的了解日本的社会状况,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

日本贵族的发展

大和时代

在弥生时代,日本从原始走向文明,王国诞生,但这种转变是一种突然的转变,是受到了汉朝文明的影响。

因此,原有的部落氏族的势力并没有被瓦解或者分化。此时,日本的王国就是各个部落的松散联合。

其中一个部落发展较快,东征西讨,声势浩大,这就是后来的天皇家。此时的天皇也不过是“大君”而已,其他部落的首领也是“君”。

这些部落在日本进入文明之后被称为“豪族”,也就是最早的贵族势力。其中强大的豪族足以比肩皇族,譬如“苏我家”。

律令时代

大化革新之后,贵族势力得到了一定的打击,但也不过是小打小闹,并没有伤筋动骨,此后贵族势力有所分化,新贵族取代旧贵族,在之前提到的《大宝令》和《养老令》中,贵族身份被明确的确定下来,有自己的礼服、特权,并且世袭荫替。

贵族之间的相互斗争,让权力更加集中,渐渐的集中到某几家贵族手中,贵族对日本社会的控制也渐渐增强。

平安时代,权力已经集中在源氏、平氏、藤原氏和橘氏四大豪族手中。

最终,藤原氏独大。甚至掌控天皇,天皇沦为傀儡。

科举与贵族

日本引入科举,是大化改新之后,此时日本的贵族势力刚刚被打击,对国家的控制力较弱。

因此,科举刚刚进入日本的时候,运行还算顺畅。

但随着贵族势力的发展,贵族手中的权力越发膨胀,甚至压过天皇。

本意就是为了打击贵族的科举制,自然和日本的贵族势力格格不入。

日本的贵族势力强盛之后就开始着手修改科举制度。科举走向了“贵族的科举”,也走向了科举的末路。

其他原因

贵族势力在日本的膨胀毫无疑问是科举衰落的主要原因,但也能找出很多其他的次要原因

1. 贡举设计

日本贡举制度的设计虽然没有将平民排除在外,但给平民的机会也少得可怜。

唐朝的科举理论上来说只要有才学,人人皆可参加。但日本的贡举却设置了“准入门槛”。仅限大学和国学的学生,而平民子弟要进入大学和国学进行学习,无异于痴人说梦,其概率接近天方夜谭。

因此,从制度设计上来说,贡举就已经几乎将平民排除在外。

2. 文化局面

人想要学习,“教材”是不可或缺的,日本一向面临“无书可读”的情况。直到引入先秦诸子百家典籍,各家如获至宝。把《孙子兵法》等典籍当做家族传家之宝的不在少数。

而此时在日本,有资格读书的也不过是各家贵族而已,只有贵族才有书可读,有学可习。

至于平民百姓,即使想要学习,也没有人教导,更没有教材可看。

因此,日本贡举将平民排除在外也情有可原。

三、 结语

中日科举命运截然不同的走向,归根到底是两国社会情况截然不同。

有的日本学者认为,科举制传入后,日本力求在制度上与唐朝一致,但社会发展情况却 不能相提并论。日本当时的社会情况大致相当于汉朝。因此随后的选官制度就走向了汉魏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这种看法其实也不无道理。但韩国的科举能兴盛发达,日本却不能,无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李卓,张暮辉. 科举制度与日本[J]. 古代文明, 2007, 1(4).

[2] 刘海峰. 中国对日、韩、越三国科举的影响[J]. 学术月刊, 2006, 38(12).

[3] 吴光辉. 日本科举制的兴亡[J]. 厦门大学学报, 2003, (159).

[4] 吴光辉. 科举考试与日本[J]. 东南学术, 2005, (4).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相关内容

戴伟浚社媒晒康复视频:16...
戴伟浚社媒晒康复视频:161天后...
2025-07-28 04:42:08
原创 ...
宋义是秦末农民起义军中,楚军前期的风云人物。他的来头可不小,他本来...
2025-07-28 04:33:40
原创 ...
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
2025-07-28 04:33:32
原创 ...
三国时期,是没有科举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察举制就是选拔官员的主要...
2025-07-28 04:33:25
原创 ...
在古代,想要出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许多电视节目中,我们看到一个...
2025-07-28 04:33:20
原创 ...
导语:张飞被害时,手下的18骑燕将为何不现身?原因有2点 刘关张三...
2025-07-28 04:33:17
原创 ...
封建社会的皇帝几乎都是男性,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唐朝依然出了个史无...
2025-07-28 04:33:16
原创 ...
战争,永远是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但是在某些奇葩的文明发展...
2025-07-28 04:33:07
你知道吗?其实《上甘岭》中...
最新播出的电视剧《上甘岭》大家看了吗?本来以为这种战争早已家喻户晓...
2025-07-28 04:33:03

热门资讯

西城区体育训练中心选拔冰球代表... 青少年冰球锦标赛 SPORTS 为备战2025年北京市青少年锦标赛,西城区体育训练中心依据赛事规程...
非洲国宝级木头做成的茶桌,你见... 这里所说的非洲的“国宝”就是巴花木,是只有自然枯竭的原木才能进行买卖和二次加工,巴花还被列为国际二类...
原创 3... 在二战中,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对亚洲各国造成了深重灾难,大量日军悍然入侵了亚洲各国,并且在当地肆无...
原创 清... 要说清朝官员的俸禄很低,清朝统治者将这口大锅甩给了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很优待,却将大明朝...
原创 古...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打仗一般就是攻城略地,城池大家都是知道的,非常的不好攻打,碰到城池很高大的...
罗慎远的逆袭经历证明:考试,永... 在电视剧《锦绣安宁》中,罗慎远的逆袭是一瞬间的事情。 他是罗府最不受待见的儿子,即便是他的亲祖母,提...
原创 日... 在图说大坂之阵这本书里写了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说是在五月七日夏之阵决战前,将军德川秀忠让本军先锋前田...
原创 1... 前言 建国以后,毛主席对中西医作了更多的阐明,要中西医结合,发展我们的医疗事业。 1958年4月19...
原创 杜... 民国时期,蒋介石任用的一些国民党军政高官中,有不少人其实就是庸碌无为的草包,比如顾祝同,刘峙,陈诚,...
他违背蒋介石后撤的命令,与冈村... 在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中,我国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将领,这些英雄将领不仅仅存在于共产党的军队,在国民党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