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说大坂之阵这本书里写了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说是在五月七日夏之阵决战前,将军德川秀忠让本军先锋前田利常和天王寺方面的松平忠直以狼烟为号,共同投入战线。结果因为战场变化太复杂,导致前田军来不及燃起狼烟,松平军迟迟等不到信号。
松平忠直是德川秀忠的侄子,当时只有二十岁,缺乏战场经验,见前方交战如此激烈,友军却始终没有发出信号,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让老将梶原政景、太田资武、菅沼休已三人去阵前询问家老本多成重。梶原政景年近七十,过去跟着上杉谦信和北条氏康打过仗,战场经验丰富,于是本多成重便请教几位老前辈该怎么办。结果梶原等三人表示自己当年在关东大多是和两三百人规模的敌人开战,这种三五万人进行的野战也是生来第一次见到,以前的经验根本排不上用场。
这个故事其实折射出了一个现实,即日本战国既有百人规模的战斗,又有万人规模的大战。梶原政景年轻时不过是关东豪族太田资正的次子,在上杉军或者北条军至多只能算是中层将领,统领部队有限,但在大坂夏之阵里得到了为万人军团参谋顾问的机会,所以感到手足无措。
桶狭间之战时信长尚未统一尾张,加之这一战又是袭击战,因为各种客观条件信长无法调出所有部队,最后只召集了2000人。如果以此判定信长打的是村战,就好比因为曹操袭击乌巢时只带了5000人而认定曹操打的也是村战。
中国古代指挥万人军队的名将,不少也是从更基层的军官成长起来的,有指挥小规模战斗的记载。不可否认日本因为地方势力众多,加上资料保存丰富,许多留下善战名声的将领所指挥的部队以及知名战役的规模较小,但当这些割裂的势力被逐步整合起来后,依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甚至能达到十万人以上的水平。
实际上由于夸张税率以及并不算少的人口数量,日本战国的战争规模放在当时的世界上做横向比较算是比较大的,例如德意志在拿破仑时代前有三百多个邦国,其他欧洲国家在陆军数量上也很难和日本比肩(虽然战术水平要高出不少)。即使对于明朝而言,丰臣秀吉出动的十几万侵朝军队也是具有一定威胁的,万历在战后下的诏书中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足以说明日军并不弱小。
至于县长大战这事,其实我以前专门和朋友讨论过,如果不算地盘虚大的游牧国家,人类历史上打过省长级别内战的只有中国、罗马、波斯、印度、阿拉伯、奥斯曼、沙俄、美国等寥寥几个,都是地区霸者级的大国,县长级内战无论哪个时代都算得上中等以上的规模格局。只不过中国人从古到今习惯了省长级的内战,就不太瞧得上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