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全球发生了众多足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大事,一战二战相继爆发,在造成无数人流血牺牲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发展,随后是世界格局的暗流涌动,中美建交、苏美冷战,中苏关系破裂,人类度过了最剑拔弩张和改头换面的一百年。
但若是试问哪一件事在上个世纪中,是影响最广、最为轰动的爆炸性新闻,苏联解体毫无疑问拔得头筹。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第二天苏联正式宣布破裂,飘扬在世界高空的红旗最终分崩离析。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但最终的矛头都基本指向戈尔巴乔夫和赫鲁晓夫两位总统。为何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捅了娄子,又为何说戈尔巴乔夫印证了李世民的一句话呢?
苏联的崛起和落寞
苏联能够崛起的原因,跟苏维埃政权的民心所向是密不可分的。在沙俄统治时期,社会是君主专制的资本主义,阶级的落差和独裁让众多沙俄民众都苦不堪言,普通民众每日都在为维持生活而愁眉不展,孩子们更是在很小的童年时期就投入劳动参加工作,这就是沙俄专制的民众地位。
然而在十月革命期间,苏维埃提出了三个十分响亮的口号,分别是土地、和平与面包。三句口号直击当时民众的要害,让民众看到了生存的希望,让民众看到了苏维埃政权的可靠和力量,这才能一举推翻沙俄统治,开启苏俄时代的新篇章。
这种套路后来我国依然也在借用,就是走最纯朴无华的群众路线,就像后来我党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道理。人心所向,历史所至,历史的滚滚车轮是由群众掌控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中国古代对于这样浅显的道理也有所解释,就像唐朝李世民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高高把你举起,也拥有顷刻间把你淹没的本领,一个国家最伟大和最凝聚的力量就是民众,其次才是军队。
回看苏联的历任领导者,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都拥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全都是普通民众出身,没有一个是出自名门望族和富翁世家,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所以我们不得不感慨,苏联领导层对于民众的贴切感是不容置疑的。
列宁和斯大林将苏维埃独有的质朴发挥到了极致,列宁侧耳倾听每一位民众的意见,认真接待每一位群众的来访。斯大林直到去世身上也仅有900卢布,身后子女没有因斯大林的地位谋得一官半职。
揭了盖子捅了娄子
苏联的下坡路是从斯大林执政晚期开始的,斯大林晚年后因个人作风问题,官僚主义弥漫到了整个苏联高层,苏联高层也就是在这时开始变质。
平民出身的赫鲁晓夫也是身经百战,凭借着自己卓越的个人能力才攀升到了当时苏联总统的高位。在抵达苏联政坛巅峰后,赫鲁晓夫对于苏联存在的问题也有所察觉,但赫鲁晓夫之后的走向以及抉择太过于极端,致使苏联的问题非但没有完善,还被进一步恶化。
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些斯大林的追逐者产生了巨大的阻碍,赫鲁晓夫面对这些阻碍采用了强硬的反制手段─全盘否定斯大林执政期间的思想和贡献。
赫鲁晓夫挖掘出了一些当年斯大林的错误事迹,给斯大林扣上了一顶莫大的黑帽。斯大林近乎身败名裂的转变让苏联产生了剧烈轰动,毕竟当时斯大林的亲信和粉丝还比比皆是不在少数,这直接导致苏东阵营的动乱。
时至今日回头来看,我们不置可否赫鲁晓夫的决定是愚蠢的,这种近乎疯狂的举止注定是夹杂着一些私人恩怨的。苏联当时的开放也只是虚假的海市蜃楼,而赫鲁晓夫20年建造共产主义的想法更是痴人妄想。
苏联政治和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被进一步恶化,改革也成了徒有虚名,正如毛主席所言,赫鲁晓夫是掀了盖子捅了娄子。
戈尔巴乔夫的失败
作为苏联的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上任之时是被予以厚望的,人们都希望戈尔巴乔夫的任职能为苏联注入一管新鲜血液,但历史证明戈尔巴乔夫让所有人都失望了。
作为年轻领导者,戈尔巴乔夫没有雷厉风行的处事手段和铿锵有力的政治风格,苏联的最后一任总统有些浮躁和虚荣。
戈尔巴乔夫自认为能力出众,政治素养过硬,想要对苏联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可最终还是换汤不换药,还让西方资本主义趁虚而入,给了支离破碎的苏联最后一击。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的蛊惑,西方媒体对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功绩大加赞扬,在报纸和媒体上盛赞戈尔巴乔夫的种种手段,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戈尔巴乔夫每日乐此不疲,精神和意志被彻底瓦解。
沉溺于资本主义圈套的戈尔巴乔夫逐渐远离了社会主义的真谛,也脱离了民众的基础,国外依然对这位苏联总统赞不绝口,但国内实则已经乱成一团乱麻。
在总统的带头风气影响下,苏联的管理层风气也逐渐歪斜,越来越多的双面官员冒头出现,致使民众和党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失去民心,被资本主义腐蚀的苏联最终分崩离析宣布解体,而苏联民众面对国家解体却没有任何惋惜之心,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连一件游街抗议的举动都没有爆发,由此可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小结:
实力再过雄厚的国家依然是建立在团结的人民群众之上,群众就犹如建造高楼大厦的沙土基石,是无可替代的存在,只有凝聚力强盛的人民,才能团结向上建立一个伟大的国家。苏联解体的事件让我国引以为戒,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