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官员,能在史书上留名的往往为两类。一类是清正廉明的“清官”,第二类,是万人唾骂的“贪官”。
按理说,无论是统治者还是百姓,都应该更喜欢“清官”。然而,事实上,能够得到统治者“优待”的清官少之又少,甚至有不少人并没有得到善终。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就出了这样一位“清官”。他的结局,可以说是明朝的“清官”里最悲催的了。他就是原朝廷三品大员——曾秉正。
以“万言书”言“天变” 真才实学赢皇帝赏识
曾秉正是江西南昌人,他饱读诗书,因着自己的才学做上了海州学正。海州,现如今是江苏连云港的海州区,明朝的学
正是九品官,负责执行学规考校训导,是一线的教学与管理人员。
当时,人们都对“天象”十分感兴趣,天象的变化在所有人眼里,往往预示着来年是否能够顺利。作为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十分关注,认为星辰的变化代表着国运。
洪武九年,朱元璋为了解答自己对当时天象变化的困惑,因此下令以“天变”作为题目,让天下众臣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成了曾秉正脱颖而出的有利契机。
他发挥自己善辩的才能,洋洋洒洒写了一份长达万字的文章交给上级,并层层传递到皇帝手里。
朱元璋从众人的文章中看到了这篇逻辑清晰、条理通顺的文章,并且大为赞叹。
为了褒扬曾秉正,朱元璋破格提拔他为国子监的监丞。
从地方小官一直成为国子监的京官,一路连升五级,曾秉正凭借自己的才华受到了皇帝的赏识,也为他日后的为官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君如伴虎 屡次进言惹皇帝不快
赢得了皇帝的赏识之后,曾秉正的晋升之路十分顺利。他在国子监没待多久,朱元璋就提拔他去刑部做了主事。
在这之后,他又在进京的第二年被擢升为陕西参政。
这时正是洪武十年,从曾秉正上“万言书”短短不过一年时间,他就已经从九品官员升任为分管粮储、军务、水利的从三品官员。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又设立了通政司。这个新机构的首任主官——通政使,就是由曾秉正担任的。
所谓通政使,其实就是皇帝的
大秘,负责上传下达,也负责纠正皇帝的错误。
起初,皇帝还会对他的谏言虚心采纳并予以重视。然而,好景不长。尽管曾秉正是靠“上书言事”被皇帝看重的,但作为万人之上的皇帝,朱元璋内心里,更希望身边的官员能够尊重皇权,并不喜欢有人直言犯上。
曾秉正作为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又曾被皇帝夸赞过他议事的能力。一方面为了报答皇帝对他的赏识,另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在朝廷三品大员的位置上,就应该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
时间一长,曾秉正不再像一开始在皇帝身边工作那样“诚惶诚恐”,变得更加敢于指出皇帝的错误。
因此,他不断给皇帝上书,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只要看到皇帝的言行或者周围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他就会立刻上书皇帝,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及时传达上去,这引发了皇帝极大的不满。
终于,在某次他再进谏时,朱元璋以他“忤逆”的罪过,罢免了曾秉正的官职,他的为官之路也就此宣告了结束。
《老子》中有句话说“至刚易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圆滑,不要太过于直冲,否则容易得罪人,遭人忌恨。”就曾秉正的遭遇来看,不得不说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卖女儿换路费 种种言行使龙颜大怒
虽然在京城做了三年的官,而且京官的俸禄和地方官相比,往往会高一些。但整体来看,明朝的官员俸禄整体都并不算很高。
曾秉正做官期间又一向清正廉明、不愿收受贿赂为自己敛财,因此,他被罢官时,身上并没有留下多少资费。
从京城回乡的路途遥远,这些资费加起来也不足以支付路费,在这种情况下,曾秉正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卖掉了自己年仅四岁的女儿,用卖女儿换来的钱作为回家的路费。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皇帝耳朵里,他听说以后,十分震怒。一方面,朱元璋觉得拿自己年幼的小女儿换钱,这是一种十分残忍且不人道的行为。
再者,皇帝认为,曾秉正一个三品大员,不可能连回家的路费都拿不出来,他这样做是为了演戏给自己看,曾经的三品大员竟需要卖女儿换路费,这对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侮辱。
震怒之下,朱元璋下令对曾秉正处以极刑——腐刑,也就是阉割之刑。从前皇帝的“爱臣”就此成为了太监,这是一种极大的羞辱。
而这之后,曾秉正的命运,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可以预见的是,身心都遭受了重创的曾秉正,结局无疑是潦倒且凄惨的。
“清官”博好名声 开头美好结局却潦倒
对古人来说,如果能在官府里工作,可以说是“无上荣光”。在所有人的眼里,当官不仅意味着自己的身份地位有了极大提高,而且还能得到机会“为民请命”。
无论是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来说,还是从保障自身和家人的生活来说,都能获取诸多好处。因此,“当官”成了很多读书人的毕生追求。
这些有追求的读书人一旦走上官场,他们以做一个“清官”当成自己的目标。
除了刚才说的曾秉正,还有明朝后来大名鼎鼎但病死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海瑞”,这些人的结局都不算圆满。
“清官”之所以在古代难有善终,和封建王朝高度集权的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在当时那样的境况下,皇帝有决定任何人生死存亡的权力,几乎没有人能够约束他们的行为。
而过于正直的“清官”,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要取得一个不错的结局,无疑是十分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