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兵众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欲而必遂。”——叶適《民事中》
人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实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国家的未来发展,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在每一次改朝换代之后,朝廷都会颁布一系列促进国内人口增长的政策。
而清朝无疑是人口增长最厉害的王朝,因为其从顺治到道光这一百多年间,人口从7000万迅速增到4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种爆炸式增长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民以食为天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会将“民以食为天”挂在嘴边,可想而知饮食对百姓而言究竟有多重要。
而当我们去研究清朝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从顺治时期开始,我国种植了不少高产粮食作物,比方说土豆、甘薯以及玉米等。
据悉这些高产粮食作物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此前中国人主要的粮食作物只有“五谷”。
尽管这些粮食作物也能填饱肚子,但是它们的抗灾害能力没有那么强。一旦有天灾,百姓们就会面临大灾荒,而土豆等传入国内之后,百姓的主食选择就丰富起来。
再加上清朝时期有关部门改进了粮食的种植技术,这就使得五谷以及土豆等粮食作物的成活率大大提升,百姓们能够吃饱肚子以后,人口增长自然要快一些。
活动范围扩大
相比于元等朝代而言,清朝的疆域面积要小一些,但其却是中国人口迁移最多的时期。在其他朝代我们很难看到类似于“闯关东”、走西口等大规模人口迁移运动。
而这种运动则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大,进而扩大了百姓们经济交易的规模以及耕地面积,最终使得国家人口增长非常迅速。
医疗水平提升
除了食和住以外,清朝医疗水平的提升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人口增长。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天花疫苗。事实上早在清朝隆庆年间,“人痘接种法”就已经存在。
它大大提升了清朝民众的存活率。另外除了天花疫苗以外,中国医学还有不少“质的提升”,这才使得清朝人口能够迅速提升。
废除“人头税”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在清朝以前,人们需要向国家缴纳土地税和丁税,在收税期间,地主等人物因为地多人少,需要缴纳的税收不算太多。
而农民却因为家中人口众多,出现了纳税多于地主的情况。久而久之,社会上就出现了谎报人口等非常影响国家税收的问题。
清朝建立之后,朝廷先是取消了丁税,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人头税”。后来清朝统治者还提出将丁税均摊到土地税之中,这使得百姓的纳税数额大大降低。
百姓们没有了“赋税”的后顾之忧,开始自自在在地生孩子,不再担心家中因为添丁而支出陡增,如此一来,国家人口自然就开始迅速增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