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事在人为,只要有心,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就比如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人物,虽然我国现存的正史之中,对他的记录较少,可在越南某些地区,他却声名远播,只因他曾靠一己之力,仿制明朝体系,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海外政权。
公元1644年,原本居住在山海关之外的满族(原女真族),受不了明朝长期的攻击和压迫,在派使者与明朝议和未果后,努尔哈赤带领八旗军队起兵南下,八旗铁骑所向披靡,一举推翻了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大明江山,并将中原地区的农民起义军镇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
满族也成为了元代蒙古族之后第二个入主中原,获得统治权的少数民族。此时满族为了避免像元朝那样,入主中原没多久,就被汉人夺回政权,因此加强了对汉人的思想控制,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削发改服,在自己部族被汉人同化之前,先行将汉人改造同化。
朝代的更迭,暗合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清朝建立之后,普通百姓都期盼新的政权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再加上当时清朝曾有明确规定,不削发扎辫子者,可以叛国罪论处。所以即便那个时候,很多汉人都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传统观念,在生死攸关的选择上,也还是接受了清朝统治者改服削发的要求。
之后,康熙帝继位,这位被后世称之为“千古一帝”的清朝统治者,不仅稳固了满族的统治地位,也改善了明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的状况,所以对于改服削发心存不满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可还是有一些比较极端汉人,总想着推翻满族的统治,因此清朝初期,反清复明的口号始终让清朝统治者深恶痛疾。
彼时,也有一些人,虽然不满清朝统治,也不满改服削发这样的政策,却明白历史发展只会向前,不会倒退,清朝统治已成既定事实,明朝政权就不可能再度复苏,所以就选择脱离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版图,这其中就包括本篇文章的主角:莫玖。
1671年,17岁的莫玖一个人乘坐南下的商船离开祖国,希望在海外可以找一个地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走,竟然成就了一段“传奇”。至今越南还有莫玖的雕像,供人瞻仰。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沿海人士,莫玖虽然此前从未出过海,可是从沿海商人那里还是了解到不少关于海外诸国的消息,所以他出海的第一站就选择了真腊,大致位置就在今天的柬埔寨。
之所以选择这个国家,是因为当年明朝的海外贸易中,真腊是很多沿海商人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且当时中国商人在真腊人心中的地位也比较高,很容易就可以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和礼待,由此就可以看出,莫玖出海看似被逼无奈,实际上却有着自己的心思和计划。
到达真腊之后不久,莫玖就因为中国商人的身份得到了真腊人民的好感,之后莫玖贿赂了真腊的朝廷重臣,开始频繁接触真腊的统治阶层,很快赢得了真腊国王的赏识,得以加官进爵,成为真腊朝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主要负责的就是真腊的内外贸易。
虽然此时莫玖的地位已经极高,可他心里始终不希望自己只是臣子的身份,毕竟当初从中国出走,就是为了脱离清朝统治者的管理,如今却成为了实力远逊于清朝的真腊的朝中臣子,这违背了他出海的初衷。
所以获得真腊国王信任之后,莫玖就开始想办法脱离真腊国王的直接管辖,他需要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势力。寻觅了一段时日后,莫玖仗着自己受宠,向真腊国王要了一块封地,此处位于今天越南最南端金瓯半岛一带,彼时这里还没有经过开发,除了一些土著居民外,就只剩丛林了,所以真腊国王就把这块看上去不值一文的区域,赏给了莫玖。而这块封地,就是后来的“河仙国”,当地人也称其为“港口国”。
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莫玖便开始效仿明制,在自己的领地内设立“独立”的朝廷,还册封了文武百官,将原本的丛林,变成了一个有一个小的城池,有着对明朝制度的足够了解,以及之前积累的贸易经验,莫玖很快就将“河仙”地区管理的有模有样,原先荒瘠的丛林变成了繁华的贸易中心。甚至一跃成为了真腊最大的贸易港口。
真腊国王看到莫玖的经营成果后,对莫玖更是赏识,就直接将“河仙”地区独立出去,承认“河仙”拥有着独立的政治体系,属于真腊的附属国。就这样,莫玖仿明制的海外政权正是独立。
有史料记载:港口国(河仙国),宫室与中国无异,国中建有孔子庙,尊崇儒家思想。领域内土著人,都成为勤勉且安居乐业之人,海港开放,吸引了不少中外商贾,荒地变良田,一副欣欣向荣之景。
所以总有人说,“河仙国”是保留了大明衣冠的独立海外政权。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莫玖的厉害之处。可惜的是,“河仙国”虽然经济发展迅速,可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毕竟领土面积和人口基数在那儿摆着呢。
再加上其依附的真腊王国,本身实力也不咋地,所以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河仙国”最终没能真正成为足以延续至今的独立政权。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