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罗荣桓元帅是唯一的政工元帅,也是最早去世的一位元帅,毛主席为他写了一首诗,“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毛主席对罗荣桓的评价非常高。
鲜为人知的是,罗荣桓还有一个亲弟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军事才能很高,可惜的是他加入了国民党,罗荣桓曾写信劝说过弟弟,可惜胞弟没有听罗荣桓的劝说,那么他后来下场如何呢?
罗荣桓是弟弟叫罗湘,比罗荣桓小3岁,1926年,21岁的罗湘考入了黄埔军校第6期,同期名气较大的黄埔学员有罗瑞卿、张宗逊、程子华、廖耀湘等人,罗湘在黄埔期间表现非常不错,毕业后直接当了排长。
1927年,罗荣桓跟随毛主席参加秋收起义,后来上了井冈山,与弟弟罗湘失去了联系,直到1929年,罗荣桓才得知弟弟成为了国民党的军官,他非常担心弟弟的处境,就托家里给弟弟写信,希望弟弟能离开国民党。
没想到当时罗湘太年轻,对国民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此后红军长征,罗荣桓与弟弟失去了联系,而身在国民党的罗湘也逐渐发现了国民党的腐朽,罗湘是一位有志青年,渴望在军中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然而面对日寇的侵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一味的妥协退让,在军中的罗湘也是有志难伸,由于国民党讲究论资排辈和关系,如果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是难以被委任要职的,要想晋升就得花钱和靠关系。
国民党的名将王耀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耀武的军事才能在国民党中是比较高的,可即便像他这样的人,要想升职也是需要花钱打点关系的,王耀武一边打仗一边开工厂,甚至还炒黄金外汇。
像王耀武这样的人在国民党中都需要花钱打点关系,罗湘自然也是免不了的,可惜罗湘没钱也没有关系,不仅得不到晋升,而且还遭到了排挤,罗湘逐渐对腐败的国民党失去了希望。
1947年,罗湘主动要求解甲归田,他回到了老家湖南衡东县,随着解放战争局势越来越明朗,加上老家百姓对国民党反动派恨之入骨,于是罗湘就在老家拉起了一支队伍,跟国民党部队打游击。
由于罗湘指挥得当,部队多次打胜仗,队伍逐渐发展到了几千人,他打出的番号是“解放军衡东支队”,不过这些都是他自诩的,直到1949年,四野大军南下之后,罗湘才与进入衡东的四野第46军取得联系。
时任四野第46军军长的詹才芳在了解情况之后,亲自给罗荣桓发去电报询问如何处理?罗荣桓得知弟弟转变思想之后非常高兴,不过作为政工干部,他没有给弟弟搞特殊,而是叮嘱詹才芳按规矩办。
后来在詹才芳的安排下,罗湘所部被编入了第46军137师,罗湘本人进入了军政大学学习,毕业之后,罗湘被安排到地方上工作,1982年,罗湘在河南郑州病逝,享年73岁。
参考资料:《罗荣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