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将王建安:病床上指挥作战,为何72岁病逝后,无一人前来吊唁
创始人
2025-07-24 07:33:43
0

?——【·前言·】——?

1946年底的鲁南战役中,王建安不顾个人伤势,躺在病床上坚持指挥作战。

但就是这样一位坚守职责的老将,却在72岁病逝后,没有一个人前去参加他的追悼会。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没有人吊唁这位老将呢?

?——【·参军展抱负·】——?

1907年11月8日,王建安在湖北省黄安县沙河村出生,父母本来给他起名为王建安,希望他可以一生平安,不会被欺负。

只可惜王建安家庭条件不好,为了能生存下去,一家人只能去地主家打工赚钱,这其中也包括年纪还小的王建安。

1921年,14岁的王建安便给当地一个叫王少山的地主放牛,空闲之余,王建安便抓紧时间学习,认识了不少字。

当王少山知道这件事情后,认为王建安的做法是在偷懒,对他非打即骂,甚至还找来很多下人对王建安一顿武力输出。

受到王少山的压迫后,王建安不想自己一辈子就这样度过,于是他决定反抗,便偷偷逃了出来,跑到了沧州八极门拳师李殿堂的家中,在李殿堂大徒弟的手下学习武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建安17岁那年学成回乡,第一时间就是找到王少山,狠狠教训了他,然后烧掉了他的房屋,将屋里值钱的东西分给了当地百姓。

为了躲避报复,王建安跑到了武汉参军,还将自己的名字由“王建安”改成了“王建安”。

在武汉,王建安加入的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

本想通过参军施展自己满腔抱负的王建安发现,在军阀手下当兵和给地主打工好像没什么不一样,依然还是受人压迫,做得事情也很让王建安不耻。

后来,王建安找准机会逃了出来,回到家乡组建了一支60人的平民武装队伍,为的就是保护当地百姓不受到压迫。

虽然这支队伍人数不算特别多,但是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后来被共产党注意到,两支队伍一拍即合。

1927年王建安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

从那以后,王建安多次上战场杀敌,表现英勇、指挥得当,得到了领导的重用,甚至还得到了去抗大学习的机会。

1938年5月,王建安从抗大毕业后,就被派去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津浦支队指挥,协同中共冀鲁边特委领导的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接下来,王建安会在战场上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三次讨伐伪军·】——?

自从日本入侵山东后,山东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武装起义,截止1938年夏,山东抗日武装起义的人数就达到了4万人。

为了整合武装力量,方便统一行动,山东纵队应运而生,1939年6月,王建安被任命为山东纵队副指挥。

当时日军从正面战场调回了很多兵力,改为攻击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建安果断采取措施,带领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反攻。

随后,日军调集两万余人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王建安让部分兵力留在内线,而主力部队在外线与日军周旋。

最后,王建安带领队伍歼灭日军1千余人,迫使日军结束了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1943年,日伪军开始对山东根据地进行攻击,在中央的指示下,王建安被任命为鲁中军区司令员,罗舜初则为政治委员。

为了抢占优势,王建安与罗舜初带领部队,对一直在沂水东北和安邱西南的伪军吴化文和厉文礼发起进攻。

经过一个多月作战,作战部队拿下了对山东抗战极其重要的沂山山区,和一部分鲁山山区。

作为津浦铁路以东最大的伪军,吴化文在作战失败后,仍然在鲁山山区活动,并试图占领沂蒙山北部地区,如果让吴化文得逞,那便会威胁到鲁中抗日根据地。

12月4日,王建安便趁着日军顾不上这边战场的空档,召集了五个团的兵力,对伪军吴化文进行了第二次进攻。

最终,在王建安的带领下,部队以攻克20多个据点以及歼灭伪军1千余人,而取得了本次战役的胜利。

进入到1944年以后,山东军区的主要任务便是歼灭伪军以及拔除抗日根据地的日军据点。

所以,3月25日,王建安带领鲁中军区的六个团,以及滨海军区第六团和地方武装还有民兵,第三次对伪军吴化文的部队进行讨伐。

吴化文所带领的部队仍然是山东伪军的主力部分。

这次,王建安调整作战部署,将部队编成多路梯形,从吴化文部队的后方进行突袭,将其部队冲散,再击破其主力。

通过二十多天的激烈作战,王建安带领部队攻克据点50多处,歼灭伪军7千多人,基本将鲁山山区拿下。

使得鲁山、沂山、泰山以及蒙山之间的联系增强,为我军反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次讨伐伪军的胜利,王建安可谓是功不可没,山东军区对王建安等人表示赞赏。

就连延安《解放日报》也发表社论,大赞此次战役,“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十分重要,除此之外,也是敌后战场上八路军和新四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行动的一部分”。

那么,王建安带病指挥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病床指挥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狼子野心,1945年10月至1946年1月,王建安指挥部队参加津浦铁路徐济段战役,挫败了国民党想要分割山东、华中解放区的企图。

12月下旬,华东野战军(由山东、华中野战军组成)指挥部发起鲁南战役,王建安接到上级命令,立刻动身前往指挥中心。

为了能尽早赶到指挥中心,王建安命令司机加速,却没想到意外发生,汽车翻了,王建安虽然意识清醒却受了重伤,此时的王建安心里想着的仍然是前线作战的事情。

于是当王建安看见政治部主任姬鹏飞的车经过时,便让警卫员赶紧跑去拦住姬鹏飞,当姬鹏飞看见眼前一幕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让王建安去医院。

姬鹏飞

可是王建安却摆了摆手,说道:“打仗更要紧,我没事。”

姬鹏飞拗不过王建安,只能带他来到了指挥中心,到了指挥中心后,王建安不顾自己身体的病痛,躺在病床上,就开始对作战进行部署。

1947年1月2日晚上,王建安指挥右集团,和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集指挥的左集团一起,向国民党军队发起攻击。

右集团先后占领了平山、石城固等要点,将国民党军队整编第26师与整编第33军的联系彻底阻断,等到4日的时候,又将国民党军队第一快速纵队包围了起来。

国民党的第一快速纵队选择突围,这一举动使得其所属的第八十旅被我军打得溃不成军。

王建安抓住机会,指挥右集团直插第一快速纵队阵地,配合左集团进行攻击,等到下午3时左右,第一快速纵队的大部分兵力被歼灭。

这场战役为我军攻打国民党机械化部队提供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为我军组建华东特种兵部队提供了武器装备。

由于王建安的骁勇善战,使得敌人闻风丧胆,于是山东老百姓称其为“山东双雄之一”。

而另一位则是许世友,他和王建安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革命友谊·】——?

王建安和许世友不仅是老乡,还一起参加过黄麻起义,更是在抗大一起学习的好搭档,就是这样有交情的老朋友,却因为误会而失去了联系。

1937年3月,党中央做出《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抗大也举行了批判张国焘的活动。

在批判张国焘的过程中,有些人没有客观看待,将红四方面军的干部都扣上了“逃跑主义”的帽子。

许世友对此不服,便进行争辩,可是这一做法却遭到了其他人的攻击,认为他和张国焘是一路人,气得许世友当场吐血,被送到了医院。

许世友醒来之后,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在哪里不是搞革命?为什么不能回到自己的老根据地进行革命呢?

有了想法,许世友就开始行动,于是他联系了红四方面军的其他将领,打算4月4日晚上一起离开,回川陕老区搞“革命”,这其中也包括王建安。

本来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可是身为政委的王建安却意识到,这属于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不能由着大家的性子来,于是,王建安将此事报告给了抗大保卫处。

最终,这场闹剧以许世友被关进窑洞为结局。

后来,许世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是还是无法原谅王建安这种“告密”行为,虽然之后两个人都在山东,可是一直没有什么联系。

直到1948年8月,党中央决定解放山东济南,经过毛主席的再三考虑,决定派出许世友和王建安作为负责人。

当王建安赶到西柏坡的时候,毛主席便说道:

“这么远让你过来,是要交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攻下济南。”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王建安想都没想就立马回答道:“我没意见,服从军委的决定!”因为攻下济南,也是王建安多年的心愿。

毛主席又继续表示:

“这次的任务有特别的意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你回到山东兵团,担任副司令员,而兵团司令员就是许世友,你们在山东都有一定的威望。”

“如果你们二人能齐心协力,相信一定可以打出漂亮的一战!”

王建安明白毛主席的用心良苦,立马表示:

“一定会拿下济南”,然后就马不停蹄的往山东赶。”

而许世友在知道毛主席将王建安派过来以后,也当即表态:

“我许和尚打不下济南府,就等于砸了毛主席的场子!老王来了,一定要齐心协力!”

就这样,“山东双雄”冰释前嫌,在两位“虎将”的共同努力之下,只用了8天,就打下了济南,活捉了国民党首领王耀武。

可就是这样一位打胜仗的老将,为何72岁逝世后,没有一个人前来吊唁?

?——【·低调下葬·】——?

1955年9月,全军大授衔,战功赫赫的王建安却没有出现在授衔的名单上,这让很多人感觉疑惑。

这时,关于给王建安授衔的传言便闹得沸沸扬扬。

有人说是因为王建安为人骄傲自满,也有人说本来是要给王建安中将的军衔,但是又有别的考量迟迟没有定下来。

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1955年的授衔仪式没有王建安,主要是因为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所以没能赶上那年的授衔仪式。

1956年在国防部大楼,彭德怀元帅和黄克诚大将,亲自授予了王建安上将军衔以及三枚一级勋章,用实际行动狠狠打了那些散布谣言的人的脸。

国防部大楼

后来的王建安担任过沈阳军区、济南军区等的副司令,而有些比他军衔低的很多人,都比他的职位高。

可是王建安从不在乎,只是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因为工作过度劳累,而身患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

医生叮嘱他要多休息,可是王建安还是一心扑到工作上,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1980年7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王建安逝世后,没有一个人前去吊唁,因为这是王建安生前的遗愿。

原来在1980年,王建安和妻子正好看见电视里播放国外领导人的葬礼,规模十分奢华。这让他感触很深,认为这些都是很浪费的行为。

所以他和妻子交代,自己如果离开了,不要追悼会、也不要花圈,只需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到老家的田地里就行。

为了尊重王建安的遗愿,他逝世以后,他的家人没有声张他去世的消息。

甚至他的那些老战友都是在他逝世一个月以后才得知的消息,所以才会出现没有一个人前去吊唁的局面。

根据王建安的生前遗愿,7月28日,王建安的骨灰由141次列车护送离京,王建安的秘书周忠秀陪同其家属,将王建安的骨灰洒落在他家乡的土地上。

后来,周忠秀在整理王建安的书桌时,发现一本名为《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有一段话被王建安用笔标记了出来:

“各级干部都是人民公仆,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在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权利。”

结语

虽然王建安去世后,没有一个人前去吊唁,但是他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他的优良品质会永远记在我们心中。

正如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王建安这种为人民服务、坚守职责、淡泊名利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相关内容

更上层楼看中轴
在红桥市场顶层的观坛艺术空间,游客可远眺天坛祈年殿,在露台上欣赏中...
2025-07-25 04:36:39
原创 ...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
2025-07-25 04:33:55
原创 ...
1.秦桧 秦桧是南宋“四大权相”中的一员,而且在这四个人中,他居于...
2025-07-25 04:33:45
原创 ...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
2025-07-25 04:33:35
原创 ...
明十三陵之所以叫“明十三陵”,是因为这里埋葬着明朝十三位皇帝,这十...
2025-07-25 04:33:12
原创 ...
陈胜在大泽乡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在早先时代是不可思...
2025-07-25 04:33:07
原创 ...
东汉时期,历经近200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三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卢...
2025-07-25 04:33:01
原创 ...
鲁迅先生那可真的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大文豪。 他有着许多让我们耳...
2025-07-25 04:32:57
原创 ...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介绍...
2025-07-25 04:32:54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时光荏苒,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似乎还是在昨日的回忆中,如今2026米兰冬奥会的倒计时已经来到了20...
原创 岳... 公元1142年,中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英雄岳飞在奸臣秦桧的陷害下,不幸冤死于大理寺之中。然而,一个...
原创 庞... 标题:庞统凤雏诸葛卧龙,得一人者可争霸天下,为何庞统却坎坷不被重用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代无疑是...
原创 汉... 汉有文景,唐有贞观。这是华夏历史两大黄金时代。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平定匈奴,是建立在文景近五十的物质经济...
原创 八...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以“西狩”的名义带着光绪帝火速逃出北京,然而不少人觉得,慈禧太后这次是挟持...
原创 一... 说到成吉思汗一生征战无数,所向披靡,可真正与之恶战劲敌,其实只有三个,一个是女真人的金国,一个是唐兀...
吐鲁番:149件出土文物讲述丝... 吐鲁番在古丝绸之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里发生过怎样的历史故事?9月27日,“交河一万里——吐鲁番丝路...
原创 李... 在秦始皇嬴政一手缔造的权力帝国里,李斯能做到秦国丞相的位置,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然而...
原创 九... 众所周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袭东北军北大营,由于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执行国民党蒋介石的不...
原创 蒋...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蒋介石,当时中国的台湾、东北被日本占领,中国将被各地军阀分割小国家,当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