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口中常讲“五服”,其实这就是个亲疏远近的关系,特别在一些传统观念较为浓厚的地区,有家谱、宗祠,没到重大日子,都要根据某种次序进行仪式。其中最常见的,无非是家(族)中老人去世了,那么,在“五服内”的人就要戴孝——这个“孝”也很有讲究,等我慢慢说来。
血缘——五服
五服是古代宗法制度下的产物,你知道,古代是父系家族社会,以父宗为主。那所谓“五服”,就是从你这一代起,往前数到第五代,也就是:你、父、祖、曾祖、高祖,这五
倍人的直接血缘至亲之间,就属于五服内。
大致上是这样,我解释的也并不具体,这个问题太复杂了。
总之呢,以现代眼光来看,“五服”是一个比较封建的观念,虽然中国人注重血缘亲情,但实话实讲,也不怕你们骂,我连我曾祖叫啥名儿都不知道,他那一支下来我的其他“五服内”的兄弟姐妹,跟我有啥关系啊?
在这,以父宗为主,那母系呢?以男丁为主,那女儿呢?以嫡出为主,那庶出呢?所以这玩意儿,更多的就是一种封建的延续。不好说,在注重这方面的地区,咱们尊重传统,不注重的,也大可不必强求。
孝——五服
前面说了“五服内”要为去世的长辈披麻戴孝,这个“孝”呢,其实是指丧服,以亲疏远近,分为五种丧服,也叫“五服”——由近及远,由亲及疏,五服分别是——
斩衰(cuī)、齐衰(zī cuī)、大功、小功、缌(sī)麻
斩衰是最重的孝,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嫡孙为祖父母,都要披斩衰,服丧3年;齐衰稍轻,如为庶母,已嫁女为父母,在不同朝代也有不同规定;大功则是为已嫁姊妹、堂兄弟姊妹等;
小功比如妻子为妯娌、为从祖父母兄弟等;缌麻是最轻的丧服,为族
曾祖父母等,丧期也只有3个月。
由此可见,五服确实是有一套严苛且繁琐的规定,血缘越近、关系越亲的人,去世之后就会用越重的孝来祭奠他们,可能会有人觉得这太封建了,但实际上,祭奠亡灵,又何尝不是对生人的一种慰藉呢?
延伸——五服
古代的五服还有其他一些含义,和题目中说的一家人这种血脉至亲没关系,这里简单提一嘴,算是个扩展阅读吧。
·古代王畿外围·
周以前,以天子所在地方为王畿,国家以王畿为中心,国土向外扩张,每五百里为一服,由近及远分别是:甸服、侯服、绥服(或宾服)、要服、荒服。但是呢,五百里为一服,统共就五服,国土要扩张咋办呢?于是乎,周朝之后就有了“九服”。
·五种服饰等级·
你知道,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穿衣服饰这方面就有具体的体现,比如我们都知道,在某些朝代,只有皇帝能穿明黄色,有些朝代,崇尚黑色等等,还有在不同场合也要穿不一样的服饰。
从天子往下,有诸侯、卿、大夫、士,共五种阶级,有五种吉服、每种吉服有不一样的制式、颜色、图案等等。
这五种服饰,也可以称为“五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