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原因是独特的,已形成结果的一部分,而且与结果同时形成,既决定结果,又为结果所决定。——柏格森
我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产生过数之不尽的优秀历史人物和数之不尽的优秀文化,无数的历史文明也在中国不断地兴起更迭,创造出无数拥有优秀文明的国家,也同样涌现出了很多拥有优秀才能的有志之士,他们都用自己的无线创造力创造出来了非常独特的艺术品,同样也成为了这个国家和朝代最具代表性的文明。
这些东西往往都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埋藏起来,等着我们去慢慢地发现他们,所以现在我国就出现了很多喜欢研究历史的考古学家,他们通过自己优秀的专业积累和不断的探索精神,让我国的很多优秀历史文物和古迹重新焕发出光彩,也能够让我们对祖国的优秀文明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河南曾经历了一场灾难
在这篇文章里面我们要说的就是有关一个名叫王子午鼎的青铜器,它被发掘于1978年,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外表看起来非常精美古朴的青铜鼎竟然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发现。所有人都没想到河南的一场旱灾竟然会让这么珍贵的文物重见天日,也兴起了一场文物发现活动。
那时的河南正在经历一场非常严重的灾难,这场灾难牵动着全国所有人的心,特别是在河南的淅县,这里所有的湖水和河流全都没有了水,变得干涸,几乎也就是在眨眼间原本波光粼粼的湖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涸的湖底,大地都变成了黄色,湖底都暴露在人们眼前,一道道裂缝在不断地出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每天都在祈求降雨,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但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巨大的好消息将会在这个村子里出现。那是在一个平凡的一天,有一个放羊的小孩正赶着自己家里的绵羊往家里走,但是就在他路过一块已经干涸的湖泊的时候,不小心被脚下一个硬物绊了一脚,并且摔在了地上。这个放羊的小孩并没有哭闹,而是慢慢地自己爬了起来,去寻找那个把自己绊倒的东西,但是在他看到那个把自己绊倒的东西之后,发现那竟然是一个样子非常漂亮的像是铜做的东西。
河流干旱,河底之物出现
出于好奇之心,他就想把那个东西拔出来,想看一看那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是在经过了好几次尝试之后,可能是因为他年纪还小,并没有足够的力气,他发现那个东西纹丝不动,所以他立即赶回到了家里,并把这件事情说给了自己的父母听,希望他们能够帮自己把那个东西拔出来,因为在他看来那个东西应该会非常的重要。
在我国的中原地区,作为我国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河南曾经出现过很多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淅县也曾经有过很多宝贵的文物被发现,这里有我国很多非常珍贵的古代文明和文物。所以那个放羊小孩的父母在听到了儿子说的话之后就猜测那些东西很有可能就是我国非常珍贵的文物,所以他们迅速地带着一些挖掘的东西赶到了那里。
在看到露出来的铜角之后,他们又在附近找到了很多露出来的铜角,这让他们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并且数量应该不少,所以他们立刻上报给了相关的文物局,希望他们能来发掘。在消息上报上去之后,很快文物局就派来了很多专家带来了很多非常专业的工具来对这里进行挖掘保护。
挖出6条“金龙"
很快,专家们就把那些非常珍贵的青铜文物一个个从地下挖掘了出来,对此他们都感觉非常的兴奋和开心,村民们也感觉非常的高兴和惊喜。但是这里的文物带给他们的惊喜远不止这些,因为他们在这里还挖出来了六条“金龙”一样的东西。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对此感觉非常的熟悉,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龙”这样的东西。
在古代的时候,龙一般都是天子所专属的东西,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够去使用,所以在专家们挖到六条“龙”的时候,大家都感觉非常的吃惊和惊叹。考古专家们也非常迅速地把这六条“龙”清洗干净,以便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够清楚地看清它的样子。这时人们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座造型非常精美的青铜鼎。
我们之前所说的六条“龙”均匀地分布在他的四周,看起来造型精美,栩栩如生,高大约有七十六厘米,宽大约有六十六厘米。这座青铜鼎看起来在地下保存得非常的完好,并没有什么缺口和划痕,颜色看起来也非常的漂亮,再加上一圈所围起来的金龙,所以看起来非常的高贵神秘。
除此之外,在这座青铜鼎上面还刻画了很多的文字,后来经过破译,人们都对这座鼎的主人有了大致的了解。它应该是属于楚国楚庄王的儿子王子午的,所以考古学家把这座鼎称为王子午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楚国的文化。
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发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历史文物,但是仍然有数之不尽的文物仍然被深深地埋藏在地下,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并且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很多的文物我们都不清楚具体的位置,也不知道它现在流落到了哪里,所以有很多的文物都是我们意外发现意外获得的,它并不是凭借着技术器械就能够找到。
巧合之事时常发生,他们是无法预测和避免的,所以每当我们遇见这种情况的时候都要学会去积极地面对他们。作为拥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国,我国的很多文物仍旧埋藏在地下,它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发现,所以我们要学会去正确对待文物,因为我们可能恰巧就遇到它们。
参考资料
《王子午鼎》
《中国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