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4万名朝鲜族老兵回国参战,战后为何有1万多人返回中国?
创始人
2025-07-24 05:33:02
0

提起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人们总不禁会想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在1950年10月19日这一天,率领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健儿,“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揭开了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序幕。

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实际上要比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这一天更早。早在1949年4月新中国成立前夕,

朝鲜方面就亲自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出请求,表示能否从第四野战军中调拨几支朝鲜族的人民军队,支援朝鲜人民的革命事业。

(朝鲜族人民军队)

考虑到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一衣带水的情谊,毛主席欣然批准了这一请求。就这样,从1949年4月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前夕,第四野战军共调出三个朝鲜师,总计4万余朝鲜族人民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支援朝鲜人民的革命事业。

然而,令人感到诧异的是:1953年7月,朝韩双方签署《板门店停战协定》,朝鲜战争暂时告一段落后,

共计有1万朝鲜族人民又一次离开了朝鲜,来到了中国的东北定居。

(朝鲜族士兵)

那么,从北打到南的第四野战军中,为什么会有朝鲜族人民的身影?回到祖国,进行保家卫国战斗的朝鲜族人民,

为什么会在战争结束后离开他们的故乡,再次来到中国?

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四野战军,为什么其中会有近4万余人的朝鲜族士兵,支援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事业?——

这是因为在百年的近代史中,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曾经面临过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

1894年,清朝同日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

1895年,清朝同日本签署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在这份条约中,清朝不仅屈辱地赔款日本两亿两白银,割让台湾、澎湖列岛予日本,就连中国昔日的藩属国:朝鲜,也处在了日本的控制之下。自此,延续近千年的中国朝贡制度,彻底土崩瓦解。

(《马关条约》签署现场)

《马关条约》在签署后,朝鲜逐渐沦为了日本手中的傀儡。1905年,日本又通过一场日俄战争,奠定了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地位。5年后,

日本迫不及待地强迫朝鲜半岛的傀儡政府签署《日韩合并条约》。从此以后,朝鲜半岛成为了日本麾下的殖民地。

日本在朝鲜开采煤矿,压榨人民等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了朝鲜半岛人民的强烈反抗。从日本殖民朝鲜的那一年开始,朝鲜人民就从始至终没有放弃过对国家独立和个人自由的追求。然而,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严酷围剿之下,朝鲜人民游击队伤亡殆尽,

不少革命有识之士纷纷逃离朝鲜,来到了当时相对保持独立地位的中国避难,或者继续朝鲜的反侵略斗争。

日后朝鲜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金日成,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1912年,金日成在朝鲜平壤的一户农民家庭出生,因为其父不堪忍受日本殖民者的迫害,于1925年举家来到中国的吉林省避难。

在吉林省内,金日成惊讶于日本殖民势力的无处不在:由于日本在日俄战争时期,

就强迫清朝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南满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因此日本在当时的中国东北依然有着强大的势力

,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压街头的中国平民百姓,这更激发了金日成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不满,反抗的种子已经在他心头埋下。

(日本占领下的中国东北)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这让朝鲜人民逃离日本控制的“圣地”,也沦陷在了日本的铁蹄之下。从小在中国东北长大的金日成,再也无法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组织中、朝两国人民组成的游击队,共同抗击日本的殖民侵略。

金日成不止一次对身边的革命战友说道:“

中国自古以来是和我们一衣带水的国家,同时深受日本侵略之苦,今天的我们如果能够帮助中国驱逐出日本侵略者,那么我们的家园终有一日也能够得到光复和解放。”

金日成选择投身革命的历史,实际上也是许多朝鲜族人民加入中国人民军队,投身中国革命的缩影。历史上的金日成,还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领导人杨靖宇共同合作,为东北地区的抗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苏联方面中断对东北义勇军的援助,

中国红军主力于1934年10月北上长征,日军的围剿和封锁日益严酷,金日成和杨靖宇指挥的东北游击队一度身陷窘境,杨靖宇更是为东北的抗日运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直至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我党中央才逐渐和朝鲜族的抗日力量逐渐取得了联络。1937年,中国的抗日全面爆发后,更是有大批朝鲜族人民加入到了中国的革命队伍中来。

1938年,我党在延安召开工作会议,成立了以朝鲜族士兵和党员为核心的“朝鲜抗日义勇队”。

在我党的支持下,朝鲜抗日义勇队日渐发展壮大,于1942年更进一步发展成了“朝鲜抗日义勇军”。在这支朝鲜人民军队中,更是涌现出了诸多朝鲜日后的骨干人物,

其中包括被视作朝鲜独立运动领袖的金斗奉,担任朝鲜抗日义勇军副委员长的崔昌益、韩斌,以及担任义勇军政委朴一禹。由于这些朝鲜骨干都是从中国延安走出来的,因此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之为“延安派”。

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1945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终于迎来了他的末日: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结束了对中、朝两国领土的占领,驻扎在中朝两国人民领土上的部队将有序撤回日本本土。

然而,由于复杂的国际环境,朝鲜半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了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的牺牲品——美国、苏联延续了日俄战争以前,日本、俄国就朝鲜半岛进行势力划分的传统,

北纬38度线以北为苏联军队占领,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北纬38度线以南为美国军队占领,建立资本主义政权

这为日后朝鲜半岛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在朝鲜光复之后,在中国的朝鲜族士兵应该悉数回国。然而,苏联方面却对有着强烈回国意愿的朝鲜族人民进行了阻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朝鲜南北的分裂,是苏联与美国为了达成战略平衡而做出的妥协结果,

苏联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时期,惧怕贸然打破战略平衡引发美国的反击;

其二,苏联方面也并不愿意看到一个亲华的“延安派”,掌控朝鲜半岛的局势。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因此,原本能够回到家乡的朝鲜族人民,暂时被留在了中国。而他们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加入了驻扎在中国东北,毗邻朝鲜的第四野战军,一共组成了三个朝鲜师部队。

当时不少朝鲜族士兵想,如果将来时局有变,那么自己随时都能够从东北借道,回到自己的故国。

在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中,朝鲜族士兵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一路追随东北野战军的主力,历经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一路打到长江。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金日成忽然派遣特使,向毛主席做出了调拨朝鲜师回国的请求——

因为彼时的苏联,已经不再对朝鲜人民军回国一事做出阻拦,同时认为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对自己而言有着更大的利益。

(毛主席与金日成)

毛主席考虑到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和国际局势的多方利弊后,最终同意调拨3个朝鲜师,共计4万余人,回到朝鲜半岛。这些第四野战军中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朝鲜师士兵在回到朝鲜半岛后,

迅速将多年来的作战经验传授给了朝鲜人民军,这让金日成拥有了日后敢于发起半岛统一战争的军事资本。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这4万朝鲜族人民军队很快成为了朝鲜的线头部队力量,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整个朝鲜半岛92%的领土,让韩国军队主力只能龟缩在釜山,动弹不得。即便是面对美军,这4万人组成的朝鲜人民军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忌惮,甚至有过歼灭美军一个师:

第24师的战绩,被美国惊叹为“朝鲜人民军中最凶悍的部队”。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金日成为了表彰朝鲜族人民为朝鲜战争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授予了他们朝鲜国籍,并且给予了他们不同程度的表彰。然而,在此之后,依然有近1万朝鲜族人民离开了他们的故土,回到了中国继续生活,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一,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的朝鲜,民生凋敝,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仍然有着很长的时间。尽管朝鲜族人民热爱他们的国家,但是对于那些拖家带口,需

要一个工作来维持生活的朝鲜族士兵来说,回到当时工业基础雄厚,工作机会多的中国东北,对他们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其二,不少朝鲜族人民其实已经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生活多年,对东北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由于朝鲜战争并没有以一方的统一而告终,不少朝鲜族人民的故乡是在三八线以南,

而当时的国际时局又不会准许他们回到韩国,因此他们选择留在了中国东北。

其三,当时朝鲜局势的变化,也让他们不得不做出了留在中国东北的选择。朝鲜战争胜利后不久,

不少“延安派”出身的朝鲜族骨干失去了军事指挥权,离开了权力的核心

,朝鲜时局的变化,也让一部分朝鲜族人民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金日成)

今天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人民,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他们为中国革命和朝鲜人民独立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必然将永垂不朽,万古长青!

相关内容

更上层楼看中轴
在红桥市场顶层的观坛艺术空间,游客可远眺天坛祈年殿,在露台上欣赏中...
2025-07-25 04:36:39
原创 ...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
2025-07-25 04:33:55
原创 ...
1.秦桧 秦桧是南宋“四大权相”中的一员,而且在这四个人中,他居于...
2025-07-25 04:33:45
原创 ...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
2025-07-25 04:33:35
原创 ...
明十三陵之所以叫“明十三陵”,是因为这里埋葬着明朝十三位皇帝,这十...
2025-07-25 04:33:12
原创 ...
陈胜在大泽乡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在早先时代是不可思...
2025-07-25 04:33:07
原创 ...
东汉时期,历经近200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三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卢...
2025-07-25 04:33:01
原创 ...
鲁迅先生那可真的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大文豪。 他有着许多让我们耳...
2025-07-25 04:32:57
原创 ...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介绍...
2025-07-25 04:32:54

热门资讯

殷若宁领衔世界级冠军阵容,20... 东方网7月24日消息:2025别克LPGA锦标赛将于10月9日至12日在上海旗忠花园高尔夫俱乐部举行...
原创 美... 说起美国总统制度,我们知道从建国之后确定这项制度以来,就几乎没有变过。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以来,...
原创 李... 一、所谓神算 每至天下大乱或王朝鼎盛之时,史书上必会出现一些,“当世人看不懂,后世者却惊叹”的人物。...
原创 清... 自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后,女真(清朝)和明朝之间的战争就从未停止过。不过,在这场角力之中,随着明朝日渐腐...
原创 宋... 权力自古以来便是杀人的最好利器,不知多少人拜倒在权势的脚下。“烛影斧声”是大宋两位皇帝留给我们的谜题...
原创 霍... 一片纯天然的草场,有着肥沃的土壤资源,在这里无论是发展畜牧业还是农业,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现今...
原创 韩... 作为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几乎抢光了汉军所有战地风头。而韩信被萧何誉为国士...
原创 【...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如愿登上了总理的宝座。纳粹党徒们为之欣喜若狂,在当天晚上的火炬游...
原创 蜀... “脑后有反骨”如今已经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说法,人们都以此来说明某个人的心怀不轨。而催生出这个说法的最...
原创 韩... 韩信有“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之能,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将才。他起初在项羽帐下,但没有受到项羽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