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谱写文化繁荣壮丽篇章
创始人
2025-07-24 05:33:37
0

□ 本报记者 李晞 贲腾

【数据】

从“1107万”到“7亿多”

1952年,江苏全省公有公共图书馆仅12座,图书出版1107万册,杂志398万册,报纸4385万份;2023年,江苏的文化事业已蔚然成林,全省公共图书馆数量增至122个,图书出版量达7.1亿册,杂志出版量1.1亿册,报纸出版量达18.3亿份。75年来,江苏文化实力显著提升。

文化离不开教育。2023年的江苏,普通本科高校与专科高校分别达到78所和90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至262万;而在1949年,全省仅有15所普通高校,在校生不足万人。

江苏人的文化获得感显著提升,即使在农村地区,文化也一片繁荣。2023年,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几乎遍及每个村落,覆占比超98%,平均每个村拥有3处体育健身场所、1家图书室、1家农民业余文化组织。

【解读】

文化生活从“很贫乏”到“高品质”

七十五载光阴似箭,江苏文化事业发展始终与江河共鸣,与湖海共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谱写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江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很贫乏。“75年来,江苏的文化建设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公共文化供给、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以及文化走出去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江苏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强省。”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举例说,比如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在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方面,江苏领先全国,在世界上也有相当影响,“这些不同类别的文化遗产,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也构成了江苏的文化特色和标志。”

江苏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加上75年来不断建设发展,公共文化供给不断跨上新台阶。例如,江苏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文化事业和产业越来越红火,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更强了。”贺云翱分析,目前江苏全省一体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较好满足人们日常的文化需求。

江苏自古崇尚“耕读传家”,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识文断字的人还比较少,不要说广大农村人口大多数是文盲,即使在大城市,也还远没有普及基础教育,能读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当时小学毕业生就是老百姓眼中的“文化人”了。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江苏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2023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近1.56万所,共有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超过1600万人。人民有了“文化”,社会有了丰富的文化产品,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能得到高品质满足。

【故事】

一座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早期馆藏仅3600多件,现在文物藏品、自然标本藏品总数已超5万件”;

“新中国成立前,建筑面积、展馆面积分别为3974平方米、约1600平方米,现在分别达到1.68万平方米、6218平方米”;

“入职10年,累计完成现场讲解6588场次,接待线上线下游客、观众超1000万人次”……

数字是直观的史料。南通主城,濠河之滨,今年已119岁的南通博物苑,还在不断刷新它的数据。9月27日,记者走进南通博物苑,对话老、中、青三代博物苑人,听他们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这座由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不断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的旧时光和新故事。

国庆期间,南通博物苑讲解接待组组长陆苒苒格外忙碌。南通先贤张謇晚年居所——濠阳小筑,经一年提升改造,于9月29日对外开放。10月1日至4日,每天一个精彩活动,在濠阳小筑上演。这些活动的幕后策展人、策划人正是陆苒苒。

10年前,23岁的陆苒苒入职南通博物苑。“那时候,我唯一要做的,就是讲解。”一份讲解稿、一支录音笔,反复修改、反复训练,她的讲解水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战中日臻纯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博物苑,陆苒苒负责全程讲解。她与南通博物苑一同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南通博物苑的高光时刻也不是一蹴而就,在此之前就已有迹可循。

1988年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获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张美英已伴随南通博物苑走过36个春秋,她先后在南通博物苑自然部、办公室、学术委员会等部门任职,对于博物苑的每个“关键节点”如数家珍。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在南通博物苑南馆二楼,悬挂着这样一副楹联,为张謇1905年创设南通博物苑时题写。“‘设苑为教育’是张謇的初衷。”张美英告诉记者,南通博物苑早期藏品3600多件,其中近63%为自然标本类藏品,让当地学生能在学校之外多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以期更多普通人能够“开眼看世界”。

百年沧桑,几多风雨。经历战火变乱,南通博物苑满目疮痍,馆藏自然标本一度不足2000件。上世纪70年代,南通博物苑重建自然部,将西馆改造为自然博物馆,回归教育之本,主打自然科普。经多年积累,南通博物苑自然标本藏品增至近8000件。

1999年12月28日,人民公园终于“回归”南通博物苑,张炽康见证了这一历史。“南通博物苑有现在之格局,1999年是重要年份……”今年72岁的张炽康,退休前担任南通博物苑历史文化研究保护中心主任,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博物苑,正是进入新世纪后,南通博物苑文物保护、文化事业等各项工作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2002年7月26日晚8点,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打着手电筒,“参观”南通博物苑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张炽康的记忆里。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领域泰斗级人物,两院院士吴良镛,他此行目的是应邀为南通博物苑规划设计新馆。2005年,新馆建成对外开放,南通博物苑破茧重生,以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翻开“第二个百年”新篇。

“全国热门博物馆百强”“百强热门博物馆地级市馆前30”,今年上半年,南通博物苑连续两个季度上榜“中博热搜榜”。2007年,全年接待人次约40万;今年截至9月27日,接待人次90.27万。2020年以来,南通博物苑累计推出近120款文创产品,诞生“濠南别业”文创雪糕、“紫藤花开”花种等多个网红产品。

10年前,陆苒苒不会料到,自己还能拓展出讲解以外的多个专长。如今,除了担任讲解员,她还拥有策展人、网络主播、宣讲团长、思政老师等多重身份。明年是南通博物苑120年“生日”,陆苒苒计划推出《空中博物馆》栏目,再给自己加一重身份——电台主播。“从讲好张謇故事,到讲好家乡故事,更要讲好中国故事!”陆苒苒已定下与自己的下一个“十年之约”。

相关内容

更上层楼看中轴
在红桥市场顶层的观坛艺术空间,游客可远眺天坛祈年殿,在露台上欣赏中...
2025-07-25 04:36:39
原创 ...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
2025-07-25 04:33:55
原创 ...
1.秦桧 秦桧是南宋“四大权相”中的一员,而且在这四个人中,他居于...
2025-07-25 04:33:45
原创 ...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
2025-07-25 04:33:35
原创 ...
明十三陵之所以叫“明十三陵”,是因为这里埋葬着明朝十三位皇帝,这十...
2025-07-25 04:33:12
原创 ...
陈胜在大泽乡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在早先时代是不可思...
2025-07-25 04:33:07
原创 ...
东汉时期,历经近200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三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卢...
2025-07-25 04:33:01
原创 ...
鲁迅先生那可真的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大文豪。 他有着许多让我们耳...
2025-07-25 04:32:57
原创 ...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介绍...
2025-07-25 04:32:54

热门资讯

欧豪独自去练习打高尔夫 被热得... 搜狐娱乐讯(洪水工作室/图文)近日,欧豪被拍到独自一人前往高尔夫球场练习。欧豪穿着黑色Polo衫和短...
原创 《... 《三国杀》十周年版国庆期间出了新将诸葛京,是个几经改版的强将,本次就来说一下他,所有看法仅代表个人意...
原创 武...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无疑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而唐朝的历史上,李世民和武则天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明星...
原创 不... 在南北朝时期,南北两朝都在激烈的动荡中进行着政权更替,时间长的上百年,时间短的只的一二十年不等。 如...
原创 历... 匈奴在秦末时期开始壮大,并在汉初时期对中原政权产生威胁,此后几十载匈奴与汉争斗不断,经常爆发战争。但...
原创 史... 这真是一名奇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个做过两国正牌皇后,并且先后六次被立为皇后的奇女子。那么,这到底...
原创 靖... 唱唱歌,跳跳舞,洗洗衣服,生生孩子,金人榨干了她所有的资源。 如果让一个不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
原创 历... “扁鹊,上古之神医也。”——日本医师滕惟寅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和孙思邈,他们救死扶伤...
原创 朱... 朱元璋两次设宴宴请群臣,实则却是一场考验,殊不知明白人甚少,仅有两位看懂其中暗藏杀机。那么,朱元璋为...
原创 从... 在隋唐演义中,秦琼、罗成、程咬金三人被称为“智勇福”三将。 到大唐建立后,秦罗程都因功被封为国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