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世纪后半程,经过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磨难,中国迎来了皇权专制王朝的最后一个“中兴”——“同光中兴”,历史书上也称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但是同光中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兴”。都知道清朝中兴,依托的是曾国藩、胡林翼等汉臣, 才续命了50年。而这一切的最大功臣却是一个清朝的皇族后裔:爱新觉罗肃顺。
肃顺照片
肃顺,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第六子。
肃顺初次面见咸丰帝时,曾提出“严禁令、重法纪、锄奸宄”的九字治国方针。肃顺掌权后,以铁腕的方式面对自乾隆末期以来的官场腐败,严厉打击贪污腐败,严惩渎职失职,整肃官场政风。其果断处理“戊午科场案”,将一品大员柏葰处斩,以及户部宝钞案,使得清王朝此后几十年间官场风气,特别是自乾隆后期越演越烈的贪腐风气有了很大改观。肃顺的反腐倡廉暂时遏制了清朝的颓势,使朝政为之一新。咸丰皇帝因此非常信任这位同宗大臣,朝中大事都愿意让他处理。
肃顺剧照
肃顺是满清贵族里的奇葩。他因受皇帝器重而又有才能,因此骄横专权、目中无人,但对待有才华的汉臣却能做到格外礼待。他身为八旗贵族,却说道:“咱们旗人浑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枝笔厉害得很。”他的度量与见识真是人中龙凤。
肃顺的提议
1850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他早就意识到满人贵族不堪大用,汉族大臣有才干却不能用的困境。面对大清王朝的颓势,肃顺看清了只有汉人才能挽救这一败局,显露出“万人皆睡他独醒”的政治敏感。因此他果断向朝廷推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汉族官员,为平定太平天国网罗了人才。特别是左宗棠,左宗棠得罪了永州总兵樊燮和湖广总督官文,被判死刑。肃顺闻之此事,便联合曾国藩、胡林翼等官员上书力保左宗棠,并邀请潘祖荫写下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语。肃顺此举不仅保住了清朝的江山,还使左宗棠有机会收复新疆成为民族英雄,可谓功在千秋。
收复新疆
19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遗命肃顺等为“顾命八大臣”。这也意味着身在热河的肃顺,已经走上了权力巅峰:手握咸丰皇帝的临终任命,同治小皇帝更在手,外面更有曾国藩等一干手握重兵的铁杆。俨然大清朝的最高领导人。此时的肃顺专横跋扈,却没想到有人给他来了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0月2日夜,肃顺在护送咸丰帝灵柩回京途中,于密云被捕,不久后被斩于菜市口。行刑时肃顺破口大骂,被刽子手用铁柄砸断双腿,然后再砍掉头颅。场面无比悲惨。
菜市口
肃顺被杀后,郭嵩焘、曾国藩等扼腕叹息。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战场上仰天长叹:“此冤狱也,自坏长城矣。”因为汉族大臣的后台就是肃顺,也只有肃顺才会全力支持汉臣的崛起。现在有人说慈禧太后才是同治中兴的最大推手,其实是不对的。如果没有肃顺启用曾国藩等人,太平天国再延续个十几年是没问题的,那就是另一个结局了。然而,肃顺的生与死,都无法阻止汉臣的彻底崛起,这是天下大势。
肃顺
咸丰帝病危之际,肃顺为防止慈禧日后以母后擅权,曾建议咸丰帝仿效汉武帝赐死太子生母钩弋夫人的做法,及早除掉那拉氏,以免后患。咸丰帝心有不忍,没有采纳肃顺的建议,事后又在无意中透露了风声,从而使慈禧对肃顺等人更加恨之入骨。非常可惜啊!
溥仪
整整50年后,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清王朝。在没有一个能臣去挽救晚清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