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是有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这个问题的答案,毛主席生前亲口回答过。
1966年夏天,河北邢台发生两次大地震,一次是6.8级,一次是7.2级。邢台发生的地震,波及到北京地区。发生地震那天,毛主席正在中南海办公。保健护士长慌慌张张地走进来,一边低声疾呼“地震了,地震了”,一边搀扶起毛主席往屋外去。
走到门口,毛主席想起有什么东西没拿,就掰开护士长的手,返回屋里,把桌案上放着的一包牛皮纸文件,夹在腋下走到屋外。护士长以为毛主席是要拿什么“宝贝”,没想到是拿这包其貌不扬的牛皮纸,不由有些失望,顺口问道:“主席,屋里头有那么多好东西,您不拿,怎么就拿这包牛皮纸啊!”
毛主席轻笑一声,回头瞧了一眼身后的“办公室”,回答道:“好东西?那些都不是我的,我身无他物,只有这些我自己写下的诗稿,才真正属于我。我是无产阶级,一无所有。”
事实确实是如此,毛主席生前从未给子孙后代置办产业,也没有给子女特权、高位。毛主席的话,护士长并不同意:“主席啊,您可不是一无所有。您有那么多伟大的著作,这是多大一笔精神财富啊!”
毛主席好像没听见,没有反驳,而是盯着某处出神。他在想:这次地震严不严重,震区群众受灾损失大不大,有关部门是否在抓紧救灾工作。
护士长搀扶着毛主席,来到院子里的草坪上坐下。为了让毛主席得到精神上的休息,她请求毛主席讲讲过去的革命故事。毛主席喜欢讲故事,所以经常给身边的同志讲。
毛主席拒绝了护士长“讲故事”的提议,笑着说道:“今天你给我讲一个故事,行不行?”护士长有些慌,不知道给毛主席讲什么故事好,说历史故事,那就是班门弄斧了。思前想后,护士长决定给毛主席讲个自认为有趣又有意义的故事。
“我是上海人。那时上海刚刚解放,我当时还小,亲眼目睹过解放军进城,睡在大马路上。有一次,一位炊事班战士在做饭,需要淘米。但是当时刚进城,没有淘米用的炊具,碰巧看到个抽水马桶。
那位做饭的战士看见后,误以为这是一个很大很干净的瓷缸,就把米倒进去,淘了起来。结果一按抽水,米全部被冲走了。战士很惊讶,头一次看到这新奇东西,便大声喊道:“大家快来看呀,这个杠子会吃米!”
护士长讲得自己乐开了花,原以为毛主席也会笑。没想到毛主席背着手,眼睛看着青草,像是在思考什么,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护士长不明所以,问道:“我说得不对吗?不好笑吗?”
毛主席用轻轻的,带着威严的语气说道:“你看不起我啊,你讽刺我啊。我们是,你们是洋包子,不如洋包子,抽水马桶都认不到!可是那又怎样!我们打下了天下,无产阶级坐天下!真理就是这个!”
护士长听完毛主席的讲话,脸不由自主地变得通红起来。对于深受西方资本主义和西方文化影响的上海,新中国向来是特别重视的。上海解放后的首任市长,就是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可见其重要性。
由此也可见,毛主席对“上海问题”的防微杜渐。宁愿小题大做,也不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