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卧龙、凤雏其一,即可得天下。
东汉末年,以魏蜀吴三国为大,并成鼎立之势。
东吴孙权身边有谋士鲁肃、张昭、诸葛瑾等人,魏国曹操身边有谋士荀彧、郭嘉、贾诩等。
蜀国刘备更是手握卧龙诸葛、凤雏庞统两员大将。可为何刘备最终也没能一统天下呢?
其实,一切都是天意,早已注定。
01卧龙诸葛
诸葛亮从小便展露出过人的智慧,自叔父诸葛玄离世后,寻了一座小山坡,盖上两三间草庐,过着避世隐居的生活。
可一个心有大志的人,怎会甘心做一辈子普通农夫呢?
隐居期间,诸葛亮也一直在观察天下局势,并在心中构想谁才是明主,因此说其是在隐居,倒不如说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
这一契机便是刘备。
公元207年,刘备遇到世外高人水镜先生,在他的指点下,得知卧龙先生诸葛亮就在卧龙岗附近居住。
彼时,刘备手下已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多名武将,恰好缺一军师。
此外,再加上他对诸葛亮也早有耳闻,于是当即便带着关羽、张飞亲自上门拜访。
前两次,均因诸葛亮有事外出,未能与刘备相见,直到第三次这才有缘得见。
谁知两人一见便相谈甚欢,彼此对当今天下局势展露了一番看法。
当晚,两人畅聊一整夜,诸葛亮诚意十足,直接给刘备制定了一条清晰的策略,先夺荆州再转战西川。
刘备听其分析很有道理,隔天就要把诸葛亮带走。
之后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刘备得以囤积兵马,并不断扩大势力,最终成了魏、吴两国强有力的对手。
从没有落脚之地到称帝汉中王,诸葛亮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没有遇到诸葛亮前,刘备行兵打仗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那就是畏手畏脚、优柔寡断,没有清晰的目标,哪里守城脆弱,他就去哪里攻城。
结果就是刘备能拿下的地方,其他势力就能再次从刘备手中抢走。
于是,诸葛亮加入队伍后,便制定了《隆中对》,帮助蜀汉制定一套完整的战略体系,从而与孙权、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此后,刘备白帝城托孤,刘禅不堪大任,诸葛亮仍不忘刘备嘱托,多次北伐。
可以说,后期蜀汉能受得多年,大部分功劳都要归与诸葛亮。
02凤雏庞统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初次登场是在吴国周瑜手下担任要职。
彼时,周瑜是庞统的第一任大老板,而周瑜对庞统的才华和学识也十分欣赏,毫不吝啬地委以重任。
可待到周瑜暴毙后,孙权却在暗中瓦解周瑜旧部,将诸如庞统这般的人才纷纷雪藏,因此庞统只能另投刘备谋发展。
庞统既能被叫作凤雏,才能自然不必多说,可本尊颜值并不出众。
刘备虽对庞统的凤雏之名早有耳闻,但在见过本尊后,并未重用他,随便给他封了个县令级芝麻官。
庞统受此待遇,心中十分郁闷,在职期间整日喝得醉醺醺的,被人投诉后又遭遇革职。
这时,诸葛亮听闻庞统之事后,见刘备对其大材小用,忙向刘备进言。
与此同时,东吴鲁肃也写信给刘备,信中对庞统大加赞赏,夸他是“非百里之才”。
刘备见二人对庞统评价不凡,于是叫来庞统讨论时事。
只见庞统才思敏捷、见解不凡,确是可堪大用之人,马上拜其为治中从事。
没过多久,又任军师中郎将,并在进取益州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经历过种种波折后,庞统终于守得云开见明月,心中感念刘备、诸葛亮等人的恩德,遂更加尽心的辅佐刘备,可惜终受命运捉弄。
凤雏虽有卧龙同等才能,却缺少了卧龙的气运。
早早退出历史舞台,以至于他在三国中的存在感非常低,甚至可以说相当一部分人只知卧龙诸葛,而不知还有凤雏庞统。
03凤雏葬身落凤坡
建安十六年,刘备进军西川,令诸葛亮守荆州,任庞统为军师。就在接近雒城时,庞统立功心切,领军走小路。
行至落凤坡时,环顾四周地形深感不妙,问手下此处为何地,手下回答“落凤坡”。
庞统大惊“天绝我也”。
谁知话音刚落,天上突然冒出不少飞矢,庞统也在乱箭下身亡。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刘备手握卧龙、凤雏两员大将,两虎在一山极有可能毁了这座山,刘备也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最初就将两人分开管理,诸葛亮在荆州守城,庞统则跟随刘备攻打益州,从而避免两人发生摩擦。
只是庞统求功心切,他渴望战功,希望借此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因此在攻打益州时操之过急,选择了错误的行军路线,最终潦草收场。
水镜先生曾说过“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
刘备虽拥有两个,却与天下始终无缘,原因还在于刘备自己。
虽然刘备早早失去庞统,但凭借诸葛亮的才智,若想一统天下,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诸葛亮在制定《隆中对》时,曾说过取得汉中、巴蜀、荆州后,莫要即可独立,待到天下有变,才是称帝地最佳时机。
古人常将师出有名挂在嘴边,诸葛亮话中的“天下有变”其实是在暗指曹操不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建立新朝。
彼时刘备只需顶着匡扶汉室的名号,便可光明正大的出兵,汉室旧部也会心甘情愿的听其号令。
可在拿下荆州等地后,刘备就飘了,早早自封汉中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再厉害的谋士也是臣子,怎么置喙主公所为。
不过,诸葛亮还是把一副烂牌给他捋顺了,只可惜刘备不是个好的掌牌人,把好牌打得稀碎。
或许诸葛亮也曾在心中,埋怨过刘备的冲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