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写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把鸟都打完了,那么再好的弓也没用了;兔子已经死了,留着狗也没啥用,不如煮了吃。可见一旦一个人失去了利用价值,转身就会被“朋友”抛弃甚至杀掉。
这种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并且从几千年前就开始上演。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意思是运筹帷幄他刘邦比不过子房(张良);安抚百姓比不上萧何;领兵打仗比不上韩信。虽然他刘邦比不过他们,但他能合理地使用这3位人才,所以得到了天下。
不清楚汉朝历史的人看到这句话,可能会觉得汉太祖刘邦一定很重视他们3个人,得到天下以后应当继续好好待他们。可是皇帝的心思谁能猜到呢?
西汉建国以后,开国功臣韩信被杀,甚至宗族都被诛灭了;下一个是萧何,韩信被杀,他萧何也有一份“功劳”,刘邦为此重重奖赏了他,结果萧何一开心,大摆筵席,不知道灾难立刻降临。后来刘邦随便找了些借口,就把萧何关进大牢,幸好一直有官员替萧何求情,刘邦才放过他。
萧何走出监狱的时候,已经60多岁了,浑身脏兮兮的,走路都颤颤巍巍,哪里有当年“开国功臣”的英姿?刘邦看他可怜,放他回家了,萧何才逃过一死。
那么3大功臣里的最后一个张良呢?他的结局怎么样?当年刘邦故意对他说:“山东的领地你随便挑。”张良该如何回答才能逃过一劫?
张良,出生于公元前250年,字子房,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当年他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注意言辞、保存实力,另一边疏通项羽季父项伯,才能让刘邦顺利脱身,可以说没有张良,就没有未来的刘邦。
当然,现在对你好,不代表一辈子对你好,韩信、萧何都遭殃了,你张良还会远吗?这时候刘邦给了张良一个“天大”的封赏——“自择齐三万户”,啥意思?随你张良在齐地挑选30000户的封地。
张良一听,后背立马生了冷汗,“万户侯”什么概念?这个区域所有的人家都要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交给万户侯,而且刘邦规定“非刘姓者不能称王,非有军功者不能封侯”。
张良思索片刻,回答:“臣只要‘留’这个地方。”“留”是今江苏沛县,也就是张良与刘邦相遇的地方,刘邦一听,非常满意,封他为“留侯”。
后来,张良称病退出了朝廷,不参与那些纷纷扰扰的事情,晚年还跟着赤松子云游四海,打打坐、喝喝茶,平安到老,正常去世。正因为这些举动,张良是三大开国功臣里唯一得到善终的人,而且儿子也袭封留侯,没受到波及。
“伴君如伴虎”,可见再为皇帝卖命,也有小命不保的一天。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