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诸葛亮并没有想杀魏延,反而一直在保护他
创始人
2025-07-22 16:04:40
0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为此丧命的人可谓数不胜数,其中也不乏枉死之徒。要论最出名的可能就是魏延了,演义中,魏延天生反骨,还害得诸葛亮过早归西,后来因不听调令被杨仪、马岱等人斩杀。但在正史中,关于魏延的死,甚至连史书的作者都在为其打抱不平。

在关羽、张飞的时代结束之后,蜀中最有实力的大将就是魏延了,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的出场率还是很高的,因为生动的性格描写,所以不管魏延到底是忠臣还是反将,人们对他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魏延这个人,看看魏延那的结局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

魏延和刘备集团

魏延在史书中出场并不是很早,首次出现,已经到了刘备入川的时候。所以演义中给魏延加了不少的戏份,像什么魏延救黄忠,诸葛亮看出魏延有反骨之类的,其实全是演义作者的杜撰。但魏延来自荆州这一点应该可以确认,而且加入刘备的时间应该也是在刘备统领荆州的期间。

《三国志》——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而魏延早期的战绩,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不过魏延在西川的表现,还是可以从侧面反应出来的。公元211年,刘备接受了刘璋的邀请,进川协同刘璋抵御张鲁,在这之前,刘备就已经被庞统等人说服,下定了拿下西川的决心。

为了让刘璋和西川诸将安心,刘备并没有带着他的老班底,另外,相比于拿下益州,在当时还是守住荆州的意义要更大一些,而魏延就在这次随刘备出征的人员当中。起初刘备在西川还算混得不错,仗不用怎么打,还可以领着刘璋给的粮饷物资,同时进行吞并益州的计划。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刘备打的小算盘还是被刘璋给知道了。

当时留给刘备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撤回荆州,这样虽然活命的机会大一点,但要想再染指西川可就费事了。而另一条就是破罐子破摔,反正事情已经败露,干脆就来个鱼死网破。权衡之下,刘备选择了后者,于是双方的正面交战开始了。

《三国志》——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先主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责以无礼,斩之。

刘璋虽然懦弱,但西川的将士们还是颇有战斗力的,在与诸葛亮张飞等人汇合前,刘备还是比较危险的。魏延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被详细的记载过,但从后来刘备对魏延的态度来看,魏延在夺西川之战中表现还是不错的,同理,与曹魏爆发的汉中之战,魏延理应还是有战功的,不然在挑选留守汉中的将领时,刘备怎么会选出了魏延。

为何镇守汉中的是魏延?

汉中之战的胜利,对刘备来说精神意义完全大于实际意义,从黄巾起义开始,刘备因为实力太弱,所以不停的进行战略转移,这也多拜曹操所赐。但是汉中一战,刘备终于战胜了曹操,洗刷了之前的耻辱。而起根据《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方针,汉中也是成就霸业的重要一环,尽管此时汉中已经是一个空壳。

众所周知,刘备集团地位最高的就是关羽和张飞了,当时关羽已经负责镇守了荆州战线,合情合理,汉中都应该是张飞来镇守。但这个时候,刘备做出了让众人吃惊的决定,他选择了让魏延来作为留守汉中的大将。细想这其中的原因也不是没有道理。

《三国志》——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就拿张飞和魏延相比,当然还是张飞的实力要更强一些,虽然张飞没有担任汉中都督,但他担任了另一个重要职位。在汉中以南,成都以北,有一个地方叫阆中(巴西),张飞就去了这里。虽然阆中不是前线,但重要性却不输于汉中和荆州。当时刘备基业初成,而且进度还快了一些,各方面都不稳定,而张飞所在的位置,正好就是刘备势力范围的正中心,不管向哪个方向增援,张飞都可以做到。所以说,张飞没有领汉中,并不是刘备为了打压他。

另外,张飞在历史上并不是像李逵那样的人,但脾气暴躁确实一个事实,史料中有记载,张飞对待手下很不友好。这一点想必刘备也是清楚的,要是把张飞派的太远,可能就会再上演一出徐州之乱。除了张飞自身的原因,魏延当时也确实是镇守汉中的最佳人选。刘备当时的手下并不太多,关羽张飞都派出去了,诸葛亮还要治理成都,黄忠又有点老了,这样一看,只有魏延最合适,事实证明刘备的选择是正确的。

关于魏延的死亡

北伐的时候,魏延多次提出子午谷奇袭的计谋,但都被诸葛亮给否定了。至于到底谁对谁错,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虑,可很多人因为这件事,就觉得魏延和诸葛亮关系并不好,史料中魏延确实因为这件事抱怨了许多,但他还是一直在配合诸葛亮。反过来再看诸葛亮的遗命,也根本没有要杀魏延的意思。真正要了魏延命的,是他和张仪的矛盾,而且蜀国高层选择了站在魏延这一边。

《三国志》——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魏延的性格其实和关羽、张飞差不多,属于那种极不合群的。蜀国的高层们也许就是看中了这点,才放弃了魏延,倒不是怕魏延叛变,而是怕魏延和自己争权。换一种角度来看,诸葛亮其实一直在护着魏延,也只有他容下了魏延的高傲。可惜诸葛亮一死,魏延直接就成了众人的靶子。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杨仪的下场也不是很好,也许刘禅就是想为魏延报仇,才处理了杨仪。

参考文献《三国志》、《魏略》、《资治通鉴》

相关内容

原创 ...
李元霸太厉害了,尤其是在《说唐》中,他是没有敌手的。自从他在晋阳宫...
2025-07-22 04:33:29
原创 ...
作为历史上元末明初数一数二的猛将,常遇春在单老经典之作《明英烈》中...
2025-07-22 04:33:21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
中国为何很少拍摄元朝历史剧:多维度解析 在中国丰富的历史长河中,元...
2025-07-22 04:33:07
原创 ...
在那遥远的大清王朝,紫禁城内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在这金碧...
2025-07-22 04:33:01
澎湃气候国际论坛探讨南南合...
9月22日,第79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召开。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
2025-07-22 04:33:00
原创 ...
明末时期,天下大乱,此时的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这...
2025-07-22 04:32:58
原创 ...
赵云是一位低调严谨的战将,面对刘备也只会有服从与谨慎,但是在绵竹城...
2025-07-22 04:32:57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对考古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文物大抵分:秦铜、汉玉、唐金、宋书、元瓷器,当然也有其他说法,这里还少说...
原创 百... 前言: “铁骨铮铮”能够形容中华儿女。李百药在《元景安传》中写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敌人面前,我...
原创 “...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 编撰至今,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而小...
原创 宰... 宰相和丞相,古代人臣的顶峰,所有文官的最高梦想,他们是一回事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丞相仅为官职,在...
原创 诸... 在掌控天下的征途上,诸葛亮的统一大业差了那么一点,历史上有一种观点广为流传,认为是诸葛亮错杀了三个人...
原创 明... 明朝的亡国之君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在位的时间比较短,明朝很快就被李自成的军队攻破都城。 如果能够复活...
原创 杜... 1936年春天的南京,阳光明媚,樱花盛开。国民革命军第25师少将副师长杜聿明刚刚结束在中央军校的进修...
原创 原... 文章由【有观点大历史】在百家号发表,请勿抄袭! 我国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是咱们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物专题... 9月29日,“初光·旭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物专题展”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展览依托...
原创 民... 庐隐原名黄淑仪,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并称“福州三大才女”,即便是这样的才女,也难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