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真不愧是明朝!分离了400年,如果在欧洲,汉人早就分成两个民族了
创始人
2025-07-22 21:04:01
0

四百年啊,人生有多少个四百年?

从唐末五代十国开始,到元朝建立,中国南北就这么活生生被拆散了,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简直比陌生人还陌生人。

要是搁欧洲,可能早已经分裂成两个民族了,像俄罗斯和乌克兰,祖上都是一个根儿,现在闹腾成啥样了?

但是汉人为什么没有分裂成两个民族呢?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分离四百年,汉人为何没有变成“两家人”?

历史有时候就像一盘散落的珠子,而民族的命运,就像一根线,想要把这些散落的珠子重新串联起来,谈何容易?

看看欧洲就知道了。

曾经共同属于东斯拉夫民族的土地上,硬生生分化出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民族,还偏偏做起了邻居,尤其是俄乌之间摩擦不断,剪不断理还乱。

所以当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明朝的建立、以及其对历史的贡献,简直就是个奇迹。

毕竟从唐末五代十国开始,到元朝建立,中国南北整整分裂了四百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北方汉人在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的影响下,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起了变化。

粗犷的皮毛代替了精致的丝绸,豪迈的胡语夹杂在原本的吴侬软语中,就连审美,也从南方汉人偏爱的精致秀丽,变成了北方民族所崇尚的粗犷豪放。

而远在南方的汉人呢?他们相对完整地保留了祖先的语言、服饰和礼仪,却在歌舞升平中,渐渐对北方同胞的遭遇感到陌生,甚至隔阂。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生活在南宋都城临安的富家子弟,还能想起,在千里之外的北方,那些衣衫褴褛,说着一口“怪异”语言的汉人,也曾和你是同一个祖先?

分裂的时间越久,隔阂就越深,民族认同感也就越淡薄。难道汉人真的要变成“两家人”了吗?

明朝弥合四百年裂痕,再塑中华

好在明朝有朱元璋,他从小吃苦,一路从乞丐、和尚、兵卒,愣是靠着自己,一步步爬上了皇帝的宝座。

要说这朱元璋有啥过人之处,那可非常多,打仗凶猛,带着兄弟们从南打到北,愣是把元朝那帮贵族赶回了草原,治国十分细致,制定了各种规矩制度,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不过要说朱元璋最厉害的,还得是他看人的眼光。他知道这江山要想坐稳,光靠武力是不够的,还得人心齐。

当时南北分裂了那么久,北方汉人被元朝统治了快一百年,生活习惯、语言文化都和南方有了很大差异。

这要是处理不好,很容易就会有人心生不满,到时候,内忧外患,这大明王朝还能继续下去吗?

所以朱元璋一登基,就先琢磨着怎么把南北汉人拧成一股绳。他心里明白,要想让大家团结一心,首先得让大家意识到,咱们都是“一家人”。

怎么才能让人有“一家人”的感觉呢?朱元璋想了不少招:

他下令恢复汉服,禁止胡服胡语。

要知道元朝统治时期,为了方便管理,可是强制推行过蒙古服饰和语言的。现在朱元璋登基了,当然要把老祖宗的东西捡回来。

他大力推行儒家文化,在全国各地兴办学校,让老百姓都能读上书,学习儒家经典。

在他看来,儒家文化讲究“仁义礼智信”,强调“家国天下”,这可是凝聚人心、维护统治的利器。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特别注重提拔人才,不论出身,只要有能力,都能得到重用。他明白,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根本,只有拥有了足够的人才,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就这样,在朱元璋的一系列“组合拳”下,南北汉人之间的隔阂逐渐消弭,大家重新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建设一个强大的明王朝而努力,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维护统一,珍视文化

朱元璋走了,他的儿子朱棣,接过了“弥合南北”的接力棒。他一上台,就干了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儿——迁都。

而且是从繁华富庶的金陵城,搬到了当时还显得破破烂烂的北京城。

这消息一出,满朝文武都纷纷上书劝阻。

当时的南方,那可是真·人间天堂。经济发达得流油,文化更是冠绝天下,好吃的好玩的,那是一样不缺。

反观北方,因为连年战乱,那是要啥啥没有,经济更是被南方甩了十八条街。

所以当朱棣宣布要迁都北京的时候,大臣们都急眼了,纷纷上书劝谏不要冲动。

可朱棣是谁啊,那可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狠角色,岂会被这些“小场面”吓倒?他大手一挥,直接驳回了所有反对意见。

其实朱棣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当然知道南方好,可他也明白,如果继续定都南京,时间久了,北方汉人心里肯定会不舒服。

凭啥你们南方人吃香的喝辣的,我们就得在苦寒之地啃窝窝头?到时候,难免会有人心生不满,搞不好又要闹分裂。

朱棣这招“迁都北京”,看似冲动,实则是一步高瞻远瞩的妙棋。

迁都北京,可以加强对北方边疆的控制。北京离蒙古草原那么近,一旦有啥风吹草动,朝廷就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等消息传到南京那就来不及了。

而且迁都北京,可以带动北方经济的发展。皇帝都搬到北京了,那朝廷的各种机构、官员、军队,不得跟着一起搬?当地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迁都北京,可以平衡南北之间的差距,让北方汉人感受到来自中央的重视。

以前皇帝都在南京,北方人想要见皇帝一面,那比登天还难。现在好了,皇帝就在家门口,有事甚至可以告御状。

当然,朱棣也没忘记西南边陲。面对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民族,他果断采取了“改土归流”的政策,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管理,逐步将这片土地纳入统一的版图。

就这样,朱棣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明朝皇帝对南北的重视,也为日后清朝彻底整合北方边疆奠定了基础。

结语:

回头再看欧洲,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最终分道扬镳的民族,如今还在为领土、文化、信仰争吵不休。

而中国这个历经磨难的古老民族,却在一次次的分裂与融合中,不断汲取着历史的教训,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或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这就是民族凝聚力的力量。

相关内容

云评论 | 丙烯:首日全线...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油市小蓝莓) “能源化工家族”再添“新丁”...
2025-07-23 00:38:08
金价“狂飙”再创新高,何时...
金融投资报记者 贺梦璐 现货黄金猛然“狂飙”,创近五周新高,资本市...
2025-07-23 00:36:53
同聚中原·共赢未来,202...
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2025-07-23 00:36:36
东盟成重要支点,外资银行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在全...
2025-07-23 00:36:13
原创 ...
在全球水资源紧张的今天,非洲腹地却藏着一片“超级水库”,足以供全人...
2025-07-23 00:36:08
第一次去新疆,怎么玩才算没...
谁不想在新疆的夏天里醉一次?看喀纳斯的湖水把阳光泡成碎金,踩伊犁的...
2025-07-23 00:36:04
国家外汇管理局答每经问:上...
7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
2025-07-23 00:35:33
阿联酋航空杭州-迪拜航线即...
2025年7月22日,由鲸鸿动能、阿联酋航空与迪拜经济和旅游部联合...
2025-07-23 00:35:20
又一家海洋馆上市公司要易主...
每经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文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少婷 ...
2025-07-23 00:34:38

热门资讯

原创 “... 被网友戏称为“战忽局”——即“战略忽悠局”政委的金灿荣老师,在一段演讲视频中,有这样一段发言: “…...
原创 大... 1368年,明朝建立,之后北伐赶走了蒙古人。蒙古人被赶到蒙古草原之后,并没有灭亡,反而继续统治这片草...
原创 韩... 韩信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在自己占领着燕赵、齐国的土地时没有自立称王,而是选择帮助刘邦夺取天下,他的悲剧...
原创 她... 在中国古代,一直有“贱名”好养活的说法,这个习惯也影响了同为儒家文化圈的朝鲜,所以古代朝鲜也有很多下...
视频画报|国社之“镜”中的时光... 欢迎走进“共和国时光隧道”! 从瑞金、延安、西柏坡到香山、宣武门一路走来,新华通讯社“以影像著史”,...
原创 青... 自从35年前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黄金面具、黄金权杖横空出世以来,【古埃及就是夏朝】谣言...
原创 再... 《甄嬛传》中关注度最高的一直是后宫那几个主子,但今天想来聊一聊安陵容身边的宫女宝鹃。 很多人一开始...
原创 “...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这时候的东汉已经岌岌可危。其后出现了董卓之乱,然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在这之中...
原创 诸... 说起诸葛亮,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诸葛亮目前在我国人们的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民间关于诸葛亮有很多的...
原创 马... 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 相比于历史当中,一字一句单调的描述,文物就像是沉默的见证者。讲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