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初期,帖木儿后裔巴布尔趁印度德里苏丹国内乱分裂之际,从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攻占德里,开创了蒙古人统治印度长达331年的莫卧儿帝国基业。
巴布尔与帖木儿、成吉思汗的谱系关联
巴布尔是曾经的帖木儿帝国创建者帖木儿的六世孙,出生于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家族地位显赫。
巴布尔是蒙古巴剌鲁斯家族的后裔,其祖先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八世祖篾年土墩第三子乞颜.合赤兀。
其父系是帖木儿后裔,母系是成吉思汗后裔,巴布尔的母亲是东察合台汗国羽努斯汗的女儿,羽努斯汗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
巴布尔所处的时代,中亚地缘政治格局
巴布尔出生于公元1483年,是帖木儿帝国藩属费尔干纳统治者奥马尔.沙伊赫.米尔扎之子。
此时的帖木儿帝国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自诩为成吉思汗第二的帖木儿时期的样子了,其疆域已经大幅度缩水,所掌控的区域仅限于中亚的河中地区一带,都城是撒马尔罕。
十五世纪中叶,金帐汗国大分裂时代,术赤第五子昔班后裔建立的蓝帐汗国从乌拉尔河流域哈萨克草原大举南迁进入河中地区。他们以金帐汗国最辉煌时期君主月即别汗(乌兹别克)为名,建立乌兹别克汗国。
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派长子斡失帖木儿西征中亚河中地区,乌兹别克汗国阿布海尔汗被袭杀,汗国分裂,克烈汗和贾尼别克汗出走各自发展,形成哈萨克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在歪斯汗之后,陷入分裂,分成南北两个部分。
巴布尔此时还只是帖木儿汗国的一个小宗王,东有东察合台汗国,北有乌兹别克汗国、哈萨克汗国,西有伊朗萨法维王朝,三面有强敌。
昔班尼恢复乌兹别克汗国,建立昔班尼王朝,巴布尔在河中地区失去立足之地。
公元1500年,昔班尼攻陷布哈拉城,紧接着包围了帖木儿帝国都城撒马尔罕。
帖木儿帝国宗王巴布尔与波斯人组成联盟救援撒马尔罕城,结果被昔班尼军队击败。帖木儿帝国末代君王阿里绝望中慌忙出城与昔班尼谈判,被昔班尼抓住并处死,帖木儿汗国灭亡。昔班尼以撒马尔罕为都城,建立起乌兹别克汗国-昔班尼王朝。
公元1501年,巴布尔被昔班尼击败后,被逐出河中地区,巴布尔率残部向南流窜至阿富汗。
公元1504年,巴布尔召集余部攻占了喀布尔,并在此站稳脚跟,逐步休养生息,以期望再度夺回撒马尔罕。
昔班尼战死,巴布尔重回河中地区,再次被乌兹别克人击败。
公元1510年,昔班尼汗在同伊朗萨法维王朝苏丹亦斯马因的战争中战死。昔班尼王朝陷入动荡之中,乌兹别克汗国贵族齐聚撒马尔罕聚会,准备推举出新的可汗。
巴布尔趁机再度与伊朗萨法维王朝亦斯马因结盟,重新夺回了撒马尔罕城和布哈拉城,并自立为王。
公元1512年,乌兹别克人卷土重来,再次组织大军进攻巴布尔。乌兹别克速云赤汗很快攻占了布哈拉城,巴布尔招架不住,最终连撒马尔罕城也丢掉了。面对乌兹别克人的凌厉攻势,巴布尔只得向自己的表哥东察合台汗国的萨亦德求援,同时也向自己的盟友亦斯马因发去了求援消息。
乌兹别克速云赤汗击败了前来救援的东察合台汗国萨亦德5000援军,同时,巴布尔和伊朗萨法维王朝的数十万联军也被乌兹别克人彻底击溃。
巴布尔的军队被再次赶出河中地区,迫不得已下,巴布尔只好再次退回阿富汗喀布尔。
屡屡北上进攻受挫后,巴布尔将目光转向了南方的印度。
在长达十几年的挫折流浪生活中,巴布尔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以及审时度势的政治才能,还有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
既然向北发展的路走不动,那么向东南方越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征服那里的土地或许可以尝试下。
史料记载的,巴布尔从一位111岁老妇人口中听说了自己祖先帖木儿征战印度叱诧风云的故事,着实让其听得入迷。巴布尔决心效仿他的祖先帖木儿,去征服印度。
印度的德里苏丹国,此时在印度北部地区出现内乱,形成四分五裂的局面。
巴布尔开始整编军队,大力发展火器,改进蒙古人的战术战法。
公元1519年,巴布尔率军队开始进行第一次远征印度北部的行动,占领了旁遮普地区。
公元1524年,在印度德里苏丹国组织联军的反扑下,巴布尔不得已退出印度,回到阿富汗喀布尔。
巴布尔再次率军进攻印度,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为莫卧儿帝国建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1525年,巴布尔率领1.2万精锐骑兵,从喀布尔出发,越过开伯尔山口,攻占旁遮普地区,接着又开始向德里推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印度德里苏丹国易卜拉欣、洛提国王组织数十万大军,1000头战象迎战蒙古人大军。
公元1526年,印度德里苏丹国大军抵达萨特里日河和朱木拿河之间的开阔平原,巴布尔率军据守帕尼帕特城。
巴布尔将其军队做了缜密的部署,帕尼帕特城在北面,在南面挖掘出一道道战壕,排放很多树木做障碍,分兵把手,防止敌人从侧面进攻。城堡和战壕之间的西侧是主阵地,巴布尔将主力骑兵分左中右三路摆开,其长子胡马雍统领右翼军队,米柴尔统领左翼大军,巴布尔亲自统帅中军。在西面,巴布尔命人构筑了一条长长的工事,排列着他的重要利器大炮以及弓箭手,准备随时应对敌人战象的冲击,好用火炮的力量摧毁敌人的象阵。
当时火炮的技术还尚未传播到印度,印度人还是习惯了用弓箭刀枪来厮杀。帕尼帕特之战,是印度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大炮。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印度人开始向帕尼帕尼城的蒙古人大军发动猛攻。印度人的大象阵开始呼啸般地冲向前方,后面紧跟着印度人的步兵方阵。
巴布尔的军队并没有混乱,而是静静地等待敌人的战象进入火炮射程之内,才下令火炮手一齐点火。伴随着“轰轰轰”的声响,一阵阵雷鸣般的炮声划过天际,印度人的象阵被炸的血肉横飞。
那些没有被炸死的大象,有些受了伤、受了惊的大象疯狂的往回跑,把印度人的阵型搅得天翻地覆。
巴布尔趁着印度人阵型大乱的战机,命令左右两翼骑兵快速地向敌人两翼后方包抄,自己则亲率中军向印度人发动进攻。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到中午时分,双方胜负已分。
德里苏丹国王易卜拉欣本人也在此战中被斩杀,战场上印度人尸横遍野。巴布尔采用火炮与骑兵协同作战以及两翼包抄后方的战术,全歼印度军队,取得了第一次帕尼帕特之战的辉煌胜利。
史学家普遍都认为,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是为莫卧儿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帕尼帕特之战后,巴布尔当天就派自己长子胡马雍领兵进攻阿格拉城,另外派先锋占领了德里城。
公元1526年4月27日,在德里大清真寺的礼拜仪式上,巴布尔宣布自己是“印度斯坦皇帝”,结束了德里苏丹国在印度320年的统治。
坎奴战役是巴布尔在印度取得的又一场决定性胜利之战,印度最强势力拉其普普特人彻底失去政治复兴的机会。
巴布尔在占领北印度后,不再效仿其祖先帖木儿仅仅只是劫掠财物而已,他要继续扩大战果,做印度这片土地上真正的皇帝。他派人到喀布尔,将其爱妻和儿女们都接到了印度。巴布尔还雇佣了1400名工匠,在阿格拉兴建宫殿和花园,准备在阿格拉定都。
巴布尔在印度建立莫卧儿王朝后,任然有两个强大的敌人不容忽视。一是拉其普特诸邦,二是德里苏丹国遗留在各地的阿富汗军事首领力量。
以拉其普特人梅瓦尔邦首领拉那.桑伽为首的拉其普特军事领袖企图夺回德里城和阿格拉城,以谋求在北印度建立霸权。
拉其普特人联军与阿富汗军事首领马茂德.洛提结盟,准备共同反击巴布尔军队。拉那.桑伽率领120位拉其普特首领、8万骑兵和500头战象,准备向蒙古人发动进攻,马茂德.洛提也派出军队协同作战。
公元1527年3月16日,巴布尔军队与印度拉其普特联军在阿格拉以西的坎奴村展开决战。
巴布尔采用了帕尼帕特之战同样的战术部署,拉其普特人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坎奴战役的胜利,在印度历史上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从其实际意义上讲,他所产生的结果比帕尼帕特战役更重要,他将拉其普特人同盟彻底击败,让强大的拉其普特人独立建国的希望破灭。
从此巴布尔建立的莫卧儿王朝开始在印度的历史舞台上占据支配地位。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