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可以肯定的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的动乱,给了天下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由此关于赵匡胤不错的评价流传开来,相应地关于他的精彩轶事更是层出不穷。
可惜的是张匡胤的死是历史上的一大谜题,年仅五十岁的他便突然崩逝。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古代皇帝大多不长寿,而赵匡胤可能也是,但是突然之间的去世,难免不让人多想。
而且相传张匡胤算过自己的命数,给他算命的道士更是直言:“陛下您恐怕是活不过今年啊。”这是为何呢?
一、道士的预言
在北宋还没有建立前,赵匡胤是后周有了一官半职之人,而且身为大将的他,还是在殿前任职,担任的更是御林军的首领,简单来说就是负责皇帝、皇宫内的安全的。
之前本是做皇帝的下属,谁能想到最后他竟然坐上了皇位,可能当时的赵匡胤自己都没想到。
但是相传赵匡胤有个道士好友就看出了他不凡,一度两人很聊得来,并且交情也是逐渐加深的,当时这个道士就曾预言过赵匡胤有大富大贵甚至是当皇帝的命,但就当时的赵匡胤看来也不过是玩笑话。
最后事实证明这个道士确实没有开玩笑,而赵匡胤也确确实实黄袍加身了。
坐上皇位的赵匡胤当然是欣喜的,然后新帝上位,论功行赏的时候肯定不能忘了这个故交,可是道士的行踪不定,更虚无缥缈,再次出现已是十六年后。
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情,道士也便在重要的时候出现。
当然“
神龙见首不见尾
”的道士出现,赵匡胤肯定得抓住这次的机会,将想问的事情问了才行,要不然谁知道道士再次出现是多少年后了。
于是两人把酒言欢,虽然多年不见,但还是一见如故。在这期间,赵匡胤就问出:“自己还能活多久?”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过,道士算命前的准备工作可不少,而他也得好好算一算,不过就是这结果多少有点让他难以开口了。
显然这一算并不是什么好事。于是道士说道:“
陛下,如果在今年十月二十日的夜晚,天气晴朗,您便还可以活十二年。但是如果出现雨雪天气,您恐怕是活不过今年了。
”
而后赵匡胤自然是心烦意乱,毕竟谁不想多活几年呢,而且还是掌握天下大权的皇帝。到了这天,赵匡胤无疑时时刻刻都在盼望着万里无云,天气晴朗。
一度天气的情况还是很合赵匡胤的心意的,甚至他还把弟弟赵光义也叫到了万岁殿,两人喝喝酒,而赵匡胤也压一压惊。
可是谁知原本晴朗的夜空说变就变,狂风大作,更阴云来袭,很快就雪花飘落,下起了雪,而赵匡胤最不希望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随后他让一旁服侍的人都统统退下,留下的只有赵光义,他们说了什么无人知晓,只知殿外的人看到的是烛火摇曳照射出的人影,他们步履蹒跚,像喝醉了一般,不久就安静了下来,似是睡着了一般。
等到第二天,赵匡胤果真就这样睡死过去,可以说还真应了道士所说。
不过一向身强力壮的赵匡胤,前一天还好好地却就这样死了,怎么不会让人多想呢。
二、死因猜测
关于赵匡胤的死因并没有过多记载,像什么因病去世、饮酒过度的说法应接不暇,可是这么简单的死因为何不被记录呢?所以很多人就认为这其中肯定另有隐瞒。
如此就不得不提另一个轶事典故了。它就是“金匮预盟”
,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是杜太后主导的,她作为长辈,自然有责任提点赵匡胤、赵光义这样的晚辈,
所以为了他们的千秋大业着想,杜太后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后周惨痛的教训。
周世宗最后竟然将幼主立为了皇帝,可以说一个小孩子能做什么?
只能说江山社稷他们很难守住,甚至最后却是给了有心之人可乘之机,如此便断送了后周的江山。
可是最后如果上位的是英勇神武的君主呢?
势必一些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有了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杜太后就想着让赵匡胤不把皇位传给他的儿子,而是先传给他的弟弟赵光义,于是赵匡胤一口答应,更被记录下来保存起来。
可是答应归答应,杜太后死后,不仅赵匡胤正值壮年,就连他的长子都十四岁了。那么到了赵匡胤去世,只能说赵匡胤的儿子也就二十来岁了,杜太后所担忧的幼主称帝的威胁显然也就不存在。
于是赵匡胤自然不想按照答应的来,甚至表面上看赵匡胤很重视赵光义,并让他位列宰相之上,实则他们的关系恐怕并不太和睦。
赵匡胤在位时,曾一度想将都城迁往洛阳,这其中肯定是有缘由的,毕竟这可是迁都的大事。而这件事就能联想到赵光义,因为他在开封任职,并且掌管的还是众多军事大事,赵匡胤自然压力重大。
甚至说赵光义的威胁已然很大,他势必需要压制一些。如果赵匡胤果真愿意将皇位传给赵光义,他还会这么大动干戈吗?
只能说赵光义也是野心非常大的人,一些时候很难不说他的地位就是自己争取来的。
相传二十九岁的赵德昭自杀,二十五岁的赵德芳暴毙,还有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谋反,难道都是巧合吗?虽然关于此事争议众多,而这些也更多的是世人的看法,但赵匡胤的死确实是疑点重重。
三、被津津乐道的赵匡胤
赵匡胤虽然得来的江山有点不太光明正大,也有说他是乘人之危的,不过他结束了一段混乱割据的局面,让身处战火之中的百姓有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宁的生活环境,如此他的贡献就是卓有成效的。
而且上位后的赵匡胤做到了善待功臣,更与民生息,最重要的是他在对待后周旧戚时也是以礼相待,这点很多人很难做到。
还有虽然他是大将出身,但是对于读书人他也是很尊重的,如此一桩桩一件件赵匡胤的可取之处还是不少的。
总之比起满目疮痍的战乱,还是安居乐业的环境更得人心。而在他上位后,北宋的生活环境更在他的统一下逐渐恢复。如此作为历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赵匡胤也更多被后世津津乐道。
结语
赵匡胤的死至今存疑,很多情况不过是后世的猜测。我们常说历史总是被胜利者撰写,随之我们所认识到的也就非常有限。最后不得不说赵匡胤的贡献还是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