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一直以来,但凡是提及木屐,大多数的人都会想到日本,一般而言,在日本的传统装束上,木屐是必不可少的搭配。不过,真正发明木屐的其实是我们中国,是属于汉服足衣的其中一种,差不多是最早的足衣。虽说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史料记载过木屐,但是,在却一直没有过 相关的考古证明木屐是由我们国家发明的。一直到1984年,在安徽马鞍山的一次考古发现,才将这个说法坐实。
发现木屐是在一座三国古墓中,经过考察研究发现,这座古墓的主人正是当时吴国鼎鼎有名的大将军——朱然。朱然在后世人的嘴里被谈及的并不是那么多,但是,却也是一个被忽视的枭雄。朱然幼时随着孙策一同读书,两人之间的情谊也是相当深厚的。在历史上,当时关于在临沮被擒拿的时候,擒拿关羽的人就是朱然和潘璋,可见其并非是碌碌之辈。
不过,历代以来,基本上都是只知关羽,不识朱然,一直到1984年的这次考古,才让朱然的这个名字被更多的人所知。考古发现,朱然的墓穴整个的长度有8.7米,在东吴时期,算得上是规模最大的的墓穴了,也可看出,朱然在当时身份之高贵。而在主任冉的墓穴当中所出土的“漆木屐”,更是在日本引起了轰动。
随后,在公元1987年,在浙江宁波也出土了一双木屐,又再一次印证了“木屐是中国发明的”这个观点。这是一双无齿木屐,整个的形状是圆弧形,且正面是平坦的,木屐上的那个板子也是比一般的脚要大些的,在脚板底的位置,有明显的凹坑,且在上面还有4个小孔,是用来系带子的。
根据相关史籍记载可知,历史上最早开始穿木屐的人是晋国的介子推。当时介子推在绵山被意外烧死,死在了一颗柳树旁,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于是找到工匠将这棵柳树的根部刨出,做成了一双 木屐,每每在穿着这双木屐的时候,就会想起介子推,还会对着木屐唤:“足下”。为此,晋文公算是最早开始穿木屐的人了。
历朝历代穿木屐的人并不少,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 , 在宋朝的时候,木屐基本上就是作为雨鞋来穿了。如在《奇女子传·双鬟女子》中就曾提及:"超他日过胜业坊北街时春雨初霁,有三鬟女子,年可十七八,衣籹蓝缕,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値。"不过,从“裹足”之习开始后 ,木屐基本上就很少见了,除非是在没有沾染陋习的广东、福建一带,加上天气比较炎热,当地还是会有很多船木屐的人。
现如今,我们国家穿木屐的人是很难看到的,不过,在平常的拖鞋款式中,倒是可以见到一些影子。此外,木屐在传到日本之后,倒是被传承地很好。作为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很多时候被认作是他人的,这也算是一件比较令人难过的事情了。所以,虽说我们现在基本上不穿木屐,但是还是要知道,木屐是我们国家发明的。